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保护区内部的行政管理,其目的是保证保护区的整体工作能正常运行;另一部分是业务管理,其目的是使保护区内的主要保护对象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业务管理包括法制管理、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等。下面着重介绍保护区的管理目标、保护区的监视和执法、保护区的科研与监测以及保护区的国际合作四个方面的内容。
1.保护区的管理目标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一区一法,即建立一个自然保护区,也要由批准建立保护区的人民政府或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一项专门的法规,纳入自然保护区法规体系,以使保护区管理工作走上法制轨道。
②一区一处,即经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按级别设置精干的保护区管理处或相应的管理机构(局、站),统一管理本保护区的自然保护工作和有关科研、实验和生产经营活动。
③一区三带,即在自然保护区内,一般划分核心区(或带,下同)、缓冲区、实验区(或称经营区)。对核心区的管理和保护要严格。
④一区四界,即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划定四周边界。
⑤一区数项(项指科研项目),即一个自然保护区建区之前的考察、评价、规划、论证到建区以后的管理、保护以至专业经营活动,都要以科研、实验为基础。如果离开科研、实验项目的支持,自然保护区的价值就无从谈起。
⑥一区一园(园指国家公园),即园址应选在除核心区以外的缓冲区、实验区。在方法上不搞闭区锁园,但要支持定点定线,严格管理。
⑦一区一馆(馆指博物馆或电化教育馆),即专业博物馆以本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主线,布置系列展品和图片,开展专业性宣传教育和科普活动。
⑧一区一库,即以物种保护为宗旨的保护区,都是天然种质库,立足于这个资源条件,有计划地把基因库建立起来。
⑨一区一品,即以保护区的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研、实验工作为先导,逐步发展有特色,有销路的产品系列,这是增强自然保护区经济活动的必由之路。
⑩一区一业,即形成一定规模的相对独立的产业,如蛇岛自然保护区在开发蛇毒蛇药的基础上建立蛇岛医院。
以上十条中的前五条是对自然保护区的基本要求,而后五条为各保护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的管理目标。
2.监视和执法
自然保护区的监视和执法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制定并实施监视计划
监视行动必须有计划地进行,海洋自然保护区每年都应当根据自然保护的法规、保护区的管理条件和监视执法工作的要求,制定出具体的监视计划,并指定船只或其他交通工具和专职工作人员,对上级已经批准的计划认真实施。然而,监视计划不是固定不变的,当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或开发活动出现变化时,或违法事件的发生频率有明显变化,或上述变化与敏感资源发生冲突时,应及时调整监视计划。
(2)监视执法人员的培训
在保护区内参加监视和执法的人员应当接受适当的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对每项法规及管理条例的正式解释、事务的管理、联络、法律的执行等。监视执法人员的训练工作应由较高层管理机构的主管部门负责,并纳入整个管理规划。
(3)情况报告和趋势分析
对保护区不同部分的监视、执法活动等进行统计和总结,以形成文字报告。监视报告的格式及监视执法的可靠方法由保护区上一级机构统一决定,或由保护区与上级机构共同决定。对违反保护区有关法规和管理条例的事件,应以文字记录在案,并按保护区和上级机构的主管部门的决定予以处理。保护区的监视执法活动应形成月报告、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编集成册以便于评价违法趋势和整个监视及实施计划的有效性。(www.xing528.com)
3.科研与监测
在保护区内,一个经过充分设计的科研规划可以改善人们对资源情况的了解和指出易受干扰的敏感物种。科研成果有利于改进和更新管理条件,并能及时地增强资源的管理能力,还可以帮助保护区管理人员发现资源变化在该系统中的重要意义。同时,科研活动及其结果也是保护区宣传教育源源不断的资料来源。保护区的监测工作,既服务于科学研究,为科研提供可靠的实测资料,又服务于保护管理,为保护管理及时提供保护区内有关情况的变化。保护区的科研项目和宣传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专题科学研究
一般都集中在:①资源的特性及分布;②资源的变化(包括丰度、分布、物种组成的变化);③自然变化及人类活动干扰对资源的影响;④资源变化的因果关系、趋势;⑤保护区内资源的演化历史。
(2)基线研究
基线研究目的是对自然保护区内资源有基本了解,其研究内容包括:①物种丰度、分布和迁移;②生境特征及其与种群的关系。
(3)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不破坏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前提下进行,其研究工作可围绕保护区内资源可开发项目、开发方式及可行性、生物驯化及生产意义等方面进行。
(4)监测研究
监测研究是海洋资源管理能否成功的基础。如通过定期记录生物丰度或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可能发现生态上的变化。一个良好的监测数据库,有助于发现正常的或天然周期和趋势,以及异常的变化及这些变化与干扰因素的关系。
(5)宣传教育
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全民的事业,只有通过公共宣传和科普教育活动,引起全社会对海洋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视,才能使公众了解并自觉遵守国家海洋自然保护管理的各项法规。通常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出版关于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书籍、资料;②举办报告会和讨论会;③充分利用当地的新闻媒介,如电台、电视、报刊等报道有关保护区的消息;④在自然保护区中为中、小学生开办野外自然课,编印有关材料,讲解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知识等;⑤有选择地开辟大中专教学基地和科研基地;⑥开辟旅游景点,对旅游者进行普及性的海洋自然保护的宣传,印制各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宣传材料或旅游指南,制作旅游纪念品等;⑦举办标本、图片展览,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开展电视、电影教育活动;⑧与国际自然保护组织及同类保护区之间建立联系。
4.国际合作
自然保护行为本身就具有世界意义,在地域上往往超越国界。对于海洋自然保护来说更为明显。由于水体的连通,某些生态环境变化,物种分布及迁移等,本来就不存在国界。例如,辽东湾的斑海豹,在每年秋季水温开始下降后,由日本海进入中国海区,12月至翌年5月在辽东湾繁殖后代,5月以后离开辽东湾。因此,海洋自然保护需要国际间密切合作,这样才能实现自然保护的目标。
为了适应这一形势,一些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相继成立,如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世界野生动植物自然基金会(WWF),《国际重要湿地公约》(Ramsar Convention)秘书处、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执行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秘书处、国际水禽研究局(IWRB)、国际鹤类基金会(ICF)、亚洲湿地局(AWB)等,而国际合作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联合保护
有些洄游性海洋动物,其洄游路线可能贯穿两个以上沿海国家的海域,在国际间都确认该类动物为保护对象时,有关国家自行联合或通过国际有关组织协调,使该类动物得到联合保护。这样,每年参与保护的国家,其所建的保护区都是联合保护的一部分,那么,在管理方法、保护技术条件及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彼此可以交流。
(2)国际赞助
所谓国际赞助,是指国际有关组织对一个保护区(或某类保护对象)提供经费、技术条件和保护设施等。其中技术条件包括提供技术资料、派遣专家指导或与保护区共同进行科学研究等。如世界野生生物自然基金会为热带雨林保护、濒危动植物保护提供资金、设施及派出专家等。我国的大熊猫繁殖区保护及雪豹保护也得到国际赞助。
由国际自然保护组织负责,对参与自然保护的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人员培训也是国际合作的内容之一,是推动国际自然保护的有效措施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