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固原历史文化研究:关帝庙及杨六、杨七郎庙属地分析

固原历史文化研究:关帝庙及杨六、杨七郎庙属地分析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于两杨将军是否为六郎和七郎,有不同的看法。当地百姓似乎更熟悉杨家将的六郎和七郎。在此前后,途径三关口的人对关帝庙多有记载。后于清光绪三年再赴新疆迎接其父灵柩,路经三关口时看到修葺一新的关帝庙。[11]三关口的关帝庙和杨六郎、杨七郎庙历时久远,至今仍香火不断。

固原历史文化研究:关帝庙及杨六、杨七郎庙属地分析

三关口的寺庙,不知建于何时。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翰林院学士赵用光《金佛峡》云:“石头咞天堑,金身锁佛庐。崖高工障目,峡偏劣容车。”[5]对金佛峡及其环境进行描写,可知明代三关口这里是有佛龛的。尽管目前这里的佛教气氛不浓,但金佛峡的得名及崖壁洞窟的佛像,似乎见证着曾经的历史

关帝庙的建造年代,《民国固原县志》认为是在明天启(1621—1627)年间:“三关口亦有关帝庙,其像铜身铁甲,创建于前明天启时。清季汉中镇程鼎、防军刘尚忠捐赀重修,庙貌焕然。”[6]光绪二年(1876)平庆泾固化道道员魏光焘(1837—1916)曾重修关帝庙,他在《重修三关口关帝庙记》中说:“自平凉而西七十里有三关口焉。关旧有寺,圮于烽火,残碑断碣鲜可指者。父老告余曰:‘此古关帝庙也。昔以两杨将军附祀之。’因肃然思所以兴之。适固原提督雷纬堂少保,与有同志,以木石自任,而以工役委焘。旋阻于军役未蒇事。岁丙子,焘更巡陇东,率部下治峡路。路既治,乃捐廉兴修。令彭副将兰亭督士卒力作,斯庙以成。”[7]根据当地群众的回忆,这里很早就有关帝庙,并有两杨将军陪祀,但因战火被毁。至于两杨将军是否为六郎和七郎,有不同的看法。当地百姓似乎更熟悉杨家将的六郎和七郎。于是,魏光焘与雷正绾(?—1899)决定分工进行重修,后终于如愿以偿。在此前后,途径三关口的人对关帝庙多有记载。

冯焌光(1830—1878)其父冯玉衡在清咸丰八年(1858)被发配新疆十一年(1861)病死于伊犁。他前往迎接灵柩,因道路梗阻,未能成功。后于清光绪三年(1877)再赴新疆迎接其父灵柩,路经三关口时看到修葺一新的关帝庙。“十里三关口,有营垒数座。经关帝庙,规制宏阔。涧峭壁屹峙,下有冲波旋漱与石激荡,潺潺有声。庙之西山益高,路益逼。”[8]30年后,方希孟(1839—1913)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随伊犁将军长庚(1843—1914)赴新疆,十一月十七日路过三关口。他在《西征续录》中写道:“又西过三关口,有古庙,祀杨六郎。《宋史》杨业有子七人,延昭最著,契丹呼为杨六郎。穆氏亦见宋稗史梨园剧本,不尽诬也。”[9]对此谈了自己的看法。

1910年初冬,袁大化(1852—1936)由江西巡抚调任新疆巡抚。《抚新记程》中记录了他赴新疆途中路经三关口的见闻:“二十里三关口也,即金佛峡也。山至此突起高峰,一水中流,仅宽二丈,一夫当关之地。从前路在山上,光绪元年魏午庄光焘备兵陇东,督师开道,砌石山麓,行者称便。吴清帅奉使陇坂,刻石记其事。余停舆入庙瞻拜。正座圣帝,西厢杨六郎,东厢杨七郎也。有塑像、画像,祷求灵验。”[10]对三关口所处环境及近几十年来发生在此的要事作了简略交代。(www.xing528.com)

1916年10月谢晓钟(1887—1948)接受北洋政府财政部的委派,以特派员的身份前往新疆及当时尚属于中央直辖的阿尔泰特别区调查财政。12月28日路过三关口,他在行记中记载:“三关口,一名金佛峡。高峰夹水,宽仅二丈,擅一夫当关之胜,为自来战守要隘。有董少保故里碑,立于道左。有关帝庙,兼供杨延昭像,土人因呼六郎庙。过庙,迎面石壁高耸,上泐‘峭壁奔流,山容水韵’等字。昔时驿道沿山脊行,旅行多苦之。”[11]

三关口的关帝庙和杨六郎、杨七郎庙历时久远,至今仍香火不断。后来这里不断得到修葺,在关帝庙东侧还修建了送子娘娘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