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远安:嫘祖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湖北远安:嫘祖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西陵氏部族和嫘祖故里相关的问题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课题之一。西陵氏部族的活动之地,可以说是研究嫘祖、嫘祖故里与嫘祖文化的重要依据。主张嫘祖故里在湖北远安县的嫘祖镇,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依据。

湖北远安:嫘祖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魏晓红

(湖北远安县文联)

摘 要: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女祖,是华夏丝绸文明的缔造者。以勤劳勇敢、发明创造、普惠苍生、母仪天下为主的嫘祖精神,是一座传承久远、蕴藏丰富的精神宝藏。通过对湖北远安保护传承开发嫘祖文化的考察:在弘扬嫘祖精神、传承嫘祖信俗、发展丝绸产业、打造旅游品牌等方面形成的嫘祖文化遗存的考察,探讨在新时期如何与时俱进将嫘祖文化发扬光大:对设立“中华母亲节”,在嫘祖故里远安举办全国性“祭拜嫘祖大典”的设想与建议,进行意义考量和可行性探究。

关键词:人文女祖;嫘祖文化;传承与开发;嫘祖祭拜大典

湖北远安是中华民族人文女祖嫘祖故里和楚文化的发源地。千百年来,远安人民世世代代植桑养蚕织丝,祭祀嫘祖,孕育了绚丽多彩的嫘祖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嫘祖文化优秀成果,开发利用嫘祖文化尤其是嫘祖信俗文化艺术资源,从而服务时代社会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华夏人文女祖嫘祖

中华民族五千的文明史是从炎黄二帝和嫘祖开始的。黄帝时代中华民族完成了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结束了野蛮时代,步入文明社会。而黄帝正妃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与人文女祖,华夏文明的奠基人之一。《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2];《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妻雷祖”(雷祖即嫘祖古同音之转);《路史·后记五》载:“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蚕,故又祀先蚕。”;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载:“嫘祖为黄帝正妃,始教民养蚕,治丝蚕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

嫘祖,是世界上蚕桑丝绸的伟大发明家,她发明了植桑养蚕、缫丝制衣之术,使人类结束了以兽皮树叶遮体的蛮荒时代,大大推动了华夏文明的进程。嫘祖是我们先祖女性中的杰出代表,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篇章。不仅如此,从西汉开始经“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和蚕桑丝织技术广泛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到如今可谓泽被全球,中华民族的智慧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嫘祖更是人类文明的缔造者,是中国人民智慧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人文女祖”。

嫘祖作为一位女性,在上古时期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首创养蚕缫丝之术,并跋山涉水不遗余力传播推广,其勤劳勇敢、聪慧友爱、自强不息、普惠苍生、福祉万民、母仪天下、发明创造的精神和美德令人景仰,光耀千秋。人们尊她为“先蚕”“蚕母娘娘”“道神”“行神”“祖神”“旺夫神”等,世世代代举行典仪隆重的祭祀活动,感恩这位华夏衣食之母,赞颂、彰显、弘扬她的美德并代代相传。嫘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衣身之祖,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母。

二、嫘祖故里远安说

嫘祖故里之争,由来已久。由于史书、典籍中相关记载只言片语、十分简略,虽然其为“西陵之女”世所公认,但这个“西陵”究竟在哪里,上古西陵氏部族的活动区域在哪里,并没有明文记载,因而造成千古之谜,争论不息。与西陵氏部族和嫘祖故里相关的问题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课题之一。西陵氏部族的活动之地,可以说是研究嫘祖、嫘祖故里与嫘祖文化的重要依据。目前学术界关于西陵氏部族的地域和嫘祖故里的认定存在多达十余种观点:河南有三地,西平开封荥阳;湖北有四地,远安、宜昌、黄冈浠水;四川有三地,盐亭、茂县、乐山;还有山西的夏县、山东的费县和浙江的杭州。由于古代文献上或多或少地有过这些地方为“西陵”或者与嫘祖传说相关的记载,所以认定这些地方为“西陵”并非空穴来风,也就无法完全排除这些地方为嫘祖故里的可信性。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盐亭县唐碑《嫘祖圣地》碑文的发现,引起了国内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派专人前来考察,最终确定四川盐亭为嫘祖故里。2002年,这一论断载入《炎黄汇典》一书。但是,关于嫘祖故里的纷争,由此反而愈演愈烈,先后有专家就盐亭县有关嫘祖实物遗迹和碑文本身予以质疑。而为了维护四川盐亭县是嫘祖故里这一论断,四川嫘祖文化研究专家多次撰文,就部分学者提出的质疑观点,引经据典,逐一进行反驳,最终收效甚微。互联网百度百科:在“嫘祖故里”这个词条里,首提河南西平县,从记载、传说和考古等方面主张西平优势。在“嫘祖”这个词条里,主张嫘祖故里在四川盐亭县。远安县因其所处地域、嫘祖信俗传承、蚕桑丝绸产业、民间文化艺术遗存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嫘祖故里”之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日渐受到学界关注。

远安,地处世界水电之都宜昌市东北部,有“西蜀门户,荆襄要冲”之称,是鄂西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嫘祖故里“垭丝之乡”享誉全国,以生态优良如“世外桃源”(全国政协主席、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语)闻名遐迩。近年来,远安着力将嫘祖故里文化品牌推向全国,以“嫘祖故里·诗画远安”为主线,积极打造“中国最美乡村”“湖北全域景区化示范县”,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绿化达标第一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县”,2014年,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赞誉其为“绿色湖北、美丽荆楚的典范”。

主张嫘祖故里在湖北远安县的嫘祖镇,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依据。

(一)典籍记载可为资信

“西陵之女”嫘祖出生在嫘祖镇有理可据。据考证,从古西陵地域上看,远安县的嫘祖镇(旧称苟家垭镇、荷花镇)当属此区域。据著名史学家顾颉刚主编出版的《传说中的中国地图》所示,古西陵就是当今以宜昌为中心的西陵山脉,西陵峡也因此而得名。《史记》中的“西陵”应当就是秦岭山脉大巴山支脉荆山山脉的“西陵”,而远安县的嫘祖镇就处于南荆山山脉“西陵”的范围,是上古西陵部落属地。正是生长在南荆山西陵的嫘祖,发现了桑蚕及桑蚕丝,发明了养蚕缫丝织帛之术。《史记·封禅书》载:“帝采首阳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3]远安地理位置恰在荆山之阳,也就是荆山南麓。《史记·夏本纪第二》载:“荆山县本汉临沮县也。”[4]汉临沮县即今之远安县。荆山与西陵山相交于远安沮水,采铜荆山南麓的黄帝受不了南方的酷热,向地方征收柔软凉爽的丝绸取代粗糙的兽皮和麻布。从黄帝活动的区域看,其移驾嫘祖镇,幸会声名远播,长于养蚕、缫丝、制织衣的嫘祖,“娶于西陵之女”合情合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家王震中早有结论说,黄帝族在其较早时期,有一支南下到长江中游的宜昌地区,与西陵部落通婚,可资佐证。

1994年7月,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宜昌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华嫘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宜昌(古西陵所在地)召开,这是首次以嫘祖文化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来自北京、湖南、四川、湖北等地的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等专家学者共50余人聚集在嫘祖故里交流探讨,产生了一批研讨成果。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鲁谆参加了会议并在《西陵山下话嫘祖》(发表于1994年第10期《炎黄春秋》)一文中充分肯定了宜昌加强嫘祖文化研究整理传承的首创精神和重大意义。2014年6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鲁谆、任大援、虞音一行再次来宜,对宜昌远安县加强嫘祖信俗文化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继续做好历史文献、信俗传承、文化遗存、祭拜节会等工作建议。

(二)信俗传承源远流长

上古之文明,信俗是主要传承方式之一,在远安,养蚕史古远,养蚕习俗有上古之风,尤其是祭祀蚕神嫘祖的习俗流传深远,祭拜嫘祖信俗具有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民间自发、传承有序、典仪完备之特点。《礼记》《后汉书》均有古者天子诸侯和后妃祭蚕神的记载。《隋书·礼仪志》记载:到了北周更是将祭奠先蚕西陵氏神列入国家大典,并延之后世历朝历代,从而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嫘祖祭祀习俗。无疑,属北周管辖的远安祭祀嫘祖的历史是最为悠久的。修建嫘祖庙(碑)、供奉嫘祖像、祭祀先蚕嫘祖、交流养蚕织缉技艺之风俗在远安世代相传。自古以来,远安养蚕人每年三祭蚕神:一是怀孵蚕卵前举行初祭,二是春蚕大眠放食之前的大祭,三是收茧缫丝、种蛾产卵之后末祭。并由此产生了专门祭拜嫘祖的祭祈盛会——嫘祖庙会节(大祭蚕神之日),它是远安人乃至整个荆山沮水间最隆重的民间节日,其祭拜仪式庄严肃穆,仪程完备规范。大祭礼仪简式为:鸣金三折,擂鼓三通,雅乐三叠(本地特有的呜音曲牌);敬香,三揖;献香果,献美酒,献桑叶;高诵祈文。祈文典雅恭肃,词曰:

先蚕西陵氏神圣母娘娘嫘祖:

圣毓坤秀于鸿门,兴桑训蚕胜禹功。

冠冕衣裳多纹彩,文明古国昌隆

今呈祈文求保佑,柔桑成林绿葱葱。

蚁齐蚕壮光泽美,三眠无恙乐融融。

三盆称丝庆丰收,酬谢娘娘礼仪重。

供三牲,置果酒,唱戏三日又披红。

子民许愿定还愿,祈望娘娘赐恩宠。(www.xing528.com)

——西陵子民,敬表恭呈

每到夏历三月十五嫘祖生日(至后三日),以嫘祖镇为核心的远安、南漳保康当阳等临县之民数以万计,自发聚集到嫘祖镇,祭拜嫘祖,贸易物资,交流技艺,观看表演,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拜祖盛会。据宋代著名志书家王存主编《元丰九域志》载,峡州西陵山为祭祀嫘祖圣地,祭祀时间为每年三月十五日,同传承至今的嫘祖镇庙会时间完全吻合,远安当时归于峡州,嫘祖镇庙会就是其中一处极负盛名的祭祀中心。据此可知,嫘祖镇庙会至少起源于九百多年前。而远安本土文献资料中,有大量诗文反映了当年蚕事和庙会盛况。如清咸丰拔贡陈文藻《沮江竹枝词》:“蚕家辛苦在三眠,缫就新丝换木棉。相劝栽桑栽满圃,明年叶好胜今年。轧轧寒机彻夜鸣,合家共就一灯明,阿婆纺线阿翁织,为课儿书傍短檠。”清道光年间的知县詹应甲在《沮江擢歌十八首》中写道:“蚕市家家版屋连,缫车低就树荫园。新丝留与河溶客,不织罗衣换木棉。”绵延九百多年,每年举行一次连续三日的祭祀嫘祖庙会,这样的信俗在西陵峡周围数百里区域唯有远安嫘祖镇有之。先蚕之神在远安,嫘祖之魂在远安,嫘祖之风在远安,这是嫘祖故里在远安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对民间文化更加重视。从1984年起,嫘祖庙会节由政府主办,一年一度,至今已办31届,从未间断,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嫘祖庙会节进一步演变为集拜祖祭祀、商业贸易、文艺展演、文化研讨、寻根旅游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盛会,其时代内涵更为丰富,影响更为深远,焕发出勃勃生机。2007年“嫘祖庙会”被命名为首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嫘祖镇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同年,源自远安嫘祖祭祀民俗活动中的民间吹打乐——“远安呜音”,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以祭拜典仪为核心内容的远安“嫘祖信俗”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嫘祖故里,远安对祭拜嫘祖信俗的传承与弘扬得到了更高层面、更加权威的确认。

(三)丝绸产业昌盛繁荣

以植桑养蚕缫丝织帛为主的丝织业是远安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当地百姓世世代代生存之基。远安是湖北省最大的蚕桑种植、蚕种培育、丝绸加工贸易基地之一,也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桑蚕丝绸产业区。产自嫘祖镇(原名苟家垭镇)的蚕丝声名卓著,史称“垭丝”,历来为皇室贡品。《尚书·禹贡》和《史记·夏本纪》中即有记载,《史记·夏本纪第二》载,当时荆州的贡品为“其篚玄[5],这是一种极品丝帛,故为贡品。而在荆州区域内公认最好的丝便是“垭丝”。《辞海·农业分册》载:以产地中心湖北省远安县苟家垭命名的蚕丝叫“垭丝”。《现代汉语词典》载:“垭:两山之间可通行的狭窄地方,如马头垭,苟家垭(都在湖北)。”两部重要词典分别载入“垭丝”和“苟家垭”词条,其意义非凡。《湖北通史》载:宋代以来,苟家垭周边地区乃至整个鄂西和川东的蚕丝均以“垭丝”命名,从而走出中国,以至远销英、法、印度、中东等地,在中国丝绸之路上占有一席之地。“垭丝”在1893年意大利的丝绸展销会上被认定为世界上最优质的桑蚕丝,源自苟家垭这个地名的“垭丝之乡”誉满中外。而“垭丝”的产生及其中心地位的形成还要大大早于文字的记载,完全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近年来,远安县坚持高位推进,促进桑蚕产业提档升级,争创湖北省真丝服饰第一县。打造万亩桑蚕基地,创建真金荷叶、宝华等桑蚕示范区。全县桑园面积达3.6万亩,每年可饲养蚕种5万张,产鲜茧2000吨,产蚕丝被10万套,蚕桑经济总产值达2亿元,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之一。远安县德中茧丝有限责任公司拥有高标准制种桑园150亩,原蚕饲育桑园800亩,成为集蚕种生产、技术服务、鲜茧收烘、缫丝等系列加工为一体的茧丝绸行业重点龙头企业。宜昌垭丝服饰有限公司的“垭丝”真丝服饰产品,大到蚕丝绵被,小到真丝手绢,畅销全国。同时,积极引导桑蚕企业、村落、大户传承开发具有文化承载力的蚕神祭祀典仪、桑蚕生产习俗(工艺)表演、民间文艺展演、生产工具、丝绸产品博览等文化产品,发展桑蚕丝绸文化旅游经济。

(四)文化遗存绚丽多彩

在远安,围绕桑蚕丝绸产业发展和嫘祖的祭祀活动,产生了极为丰厚的嫘祖文化遗存。在养蚕缫丝织绢的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了蚕簇、蚕架、缫丝车、纺车、织机等诸多传统生产工具(工艺),开发了蚕蛹蚕蛾、桑叶茶、桑叶醋、桑椹酒、桑椹罐头桑枝编织品、桑木香菇培养基等食品、药品和生活用品;在祭祀(纪念)嫘祖的活动中,修建了嫘祖庙、嫘祖碑、嫘祖像、嫘祖坛、嫘祖牌坊、嫘祖文化村、嫘祖祭祀广场等,产生了嫘(雷)家冲、嫘(雷)公山、茧沟、蚕母娘湾、鹰儿寨等地名,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文艺),如神话传说、故事民谣、诗词咏联、花鼓戏皮影戏锣鼓山歌、采桑小调、民间吹打乐等。围绕嫘祖文化养生旅游,开发了远安黄茶、西河鱼、根雕盆景花卉、玉石、野生中草药等系列旅游文化产品。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加强基础研究推广,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弘扬人文女祖精神,开发民俗文化资源,打造代表性文化产品,办好特色文化节会,服务时代社会发展”为主线,传承嫘祖文化资源并将之发扬光大,特色鲜明的远安嫘祖文化品牌走向全国。2003年,远安成立嫘祖文化研究会,先后3次开展嫘祖文化研讨交流活动;开展了《史记》《尚书》《淮南子》《远安县志》中典籍文献资料辑录整理;开展“嫘祖精神”大讨论活动,提炼了“发明、创造、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嫘祖精神;在《沮漳文学》杂志开辟“嫘祖故里”专栏;在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刊《三峡文化》杂志开辟远安“嫘祖文化”专栏;2003年组织拍摄的大型音乐艺术片《嫘祖蚕娘》,获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作品奖、中南地区电视文艺“金帆奖”一等奖;创编展演《嫘祖与黄帝》系花鼓戏、创编传唱《嫘祖颂》《丝绸飘万里》《千古之恋》等歌曲;编辑出版了《嫘祖故事》《沮出荆山》《远安文物》《远安民俗》《古诗话远安》等《远安风情》系列丛书;精心打磨著名作家张映泉创作的系列远安花鼓戏,其中《吴大挖塘》荣获湖北省“楚天群星奖”、湖北省第九届“屈原文艺奖”,《一钱不还》入围全国优秀廉政文艺作品展目录;民间吹打乐《远安呜音》获全国“十艺节”民乐组合展演演奏奖;举办了多次“嫘祖杯”全国诗歌散文征文大赛;打造了大型旅游文化宣传画册《美丽远安》、民俗志书《中国民俗志·湖北远安卷》、嫘祖故里风情纪录片《沮出荆山》等一批嫘祖文化旅游宣传品。以“嫘祖故里·村村诗画”为主题先后举办了全国性的紫薇花节、油菜花节、帐篷音乐节、摄影大赛等节会活动。2015年3月,远安“嫘祖文化”获湖北省第三届“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奖。2016年,“嫘祖”入选宜昌市十大文化符号。2016年、2017年成功举办了以“大爱嫘祖,情怀丝路,诗画远安”为主题的湖北远安“嫘祖文化论坛”。来自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北京大学等3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嫘祖文化研究专家学者集聚一堂,探嫘祖文化人文之源,叙同祖同源之谊,谋弘扬嫘祖文化之计。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嫘祖文化研究》系列丛书。远安嫘祖故里和嫘祖文化的集体认同感和社会影响力大大提高。

近年来,远安按照“全域景区化”新思路,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嫘祖故里寻根与休闲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建设“嫘祖故里桑蚕丝绸文化养生旅游区”,投资1.17亿元,推进嫘祖文化(祭祀)广场、嫘祖文化古街、嫘祖文化园、嫘祖原始部落、嫘祖民间文化展演5个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完成嫘祖文化古街仿古改造、嫘祖牌坊、嫘祖民俗文化村等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嫘祖文化广场已基本建成,广场集嫘祖祭祀广场、嫘祖庙、嫘祖文化博物馆、嫘祖雕像等为一体,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将成为全国功能最全、面积最大的综合性嫘祖文化(祭祀)广场,从而为开展高规格的嫘祖祭拜活动,甚至全国性的祭拜嫘祖大典创造了条件。2016年、2017年成功举办“湖北远安嫘祖文化节”,总共8万余人参加了祭拜嫘祖大典,大典隆重庄严,仪程完备,内涵丰富,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湖北远安“嫘祖文化节”已经成为集拜祖祭祀、商业贸易、文艺展演、文化研讨、寻根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盛会,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时代特色更为鲜明,品牌影响更为深远。

三、一个设想和建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乘“一带一路”之东风,大力弘扬嫘祖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和心怀黎民、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研究普及,夯实产业之本,加快开发利用,服务时代发展,将嫘祖文化打造成湖北省乃至全国顶级文化品牌,时不我待!

为进一步开发嫘祖文化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议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嫘祖诞生日),在嫘祖故里湖北远安举办全国性的“祭拜嫘祖大典”,并将此节庆确立为“中华母亲节”,其理由如下:

传承嫘祖文化。文化是民族之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嫘祖文化是炎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也是东方女性文化的光辉典范和世界丝绸文明的杰出体现。“祭拜嫘祖大典”集寻根拜祖、祭祀祈福、商业贸易、文艺展演、研讨交流、寻根旅游等于一体,将是新时代下嫘祖文化的集中展示交流与弘扬。“祭拜嫘祖大典”的举办,将使“嫘祖信俗”这项国家级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与开发利用,也将实现嫘祖故里远安多年来打造“中国嫘祖文化之乡”和“世界华人拜祖寻根圣地”的夙愿。

弘扬民族精神。嫘祖精神孕育在嫘祖文化中,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是一座传承久远、蕴藏丰富、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那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拓荒精神,那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敬业精神,那自力更生、有所作为的自强精神,那敢冒风险、勇于探索的历险精神,那人定胜天、一往无前的乐观精神,那开明开放、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那崇尚智慧、向往发明的科学精神,那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精神,那天下为公、友爱奉献的诚信精神,那心怀民众、兼济天下的奉献精神,无一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道德的力量。举办“祭拜嫘祖大典”,缅怀中华母亲功德,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民道德建设,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永不枯竭的内在动力,意义重大。

增强民族凝聚力。作为母仪天下泽被万世的黄帝正妃,嫘祖受到历代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高度尊崇,其中华民族人文女祖的形象深入人心,万民一口,与炎、黄二帝一样,嫘祖具有的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无与伦比的亲和力,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头所在。嫘祖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宗文化和根文化,是增强炎黄子孙凝聚力的亲情文化,是远安独有的历史文化,是极具发展潜质的旅游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毋庸置疑,在世世代代的普通百姓中,蕴藏着极大的祭拜嫘祖、感恩蚕神、祈福消灾的自发性和积极性。以“同源”“同祖”“母爱”“爱母”为主题的“祭拜嫘祖大典”将成为嫘祖后裔认祖归宗祈福,表达尊崇景仰、弘扬感恩爱母友善和谐美德的“心灵圣典”,成为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增强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向心力与凝聚力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之一。

过好“我们的节日”。母爱、爱母是人之天性,中华民族素有孝老、爱母的优良传统。为母亲设立一个节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至今过着西方的“母亲节”。中央倡导过好“我们的节日”,就是要纠“洋节”渐热、民族节日渐冷之偏。嫘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母亲,足堪为中华母亲节形象。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嫘祖诞生日,也是历来祭祀嫘祖的日期,“中华母亲节”设于此时,最为合宜。但当今中国(含华人界),对人文始祖黄帝的祭典有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对炎帝的祭典有湖北炎帝神农大典,对人文始祖嫘祖的拜祖大典却至今阙如,诚为憾事!接续传统,革故鼎新,设立“中华母亲节”,在嫘祖故里远安举办中华母亲嫘祖拜祖大典,过好中华民族自己的母亲节,至为必要。“嫘祖故里祭拜大典”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拜谒炎帝神农大典”相得益彰,必将为人类进步、世界大同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嫘祖故里湖北远安,在挖掘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弘扬嫘祖精神、传承嫘祖信俗、发展丝绸产业、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等方面形成了较为丰厚的嫘祖文化遗存。与时俱进,服务发展,设立“中华母亲节”,举办全国性“祭拜嫘祖大典”,将嫘祖文化发扬光大,意义重大。

【注释】

[1]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三峡大学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资助:嫘祖信仰艺术文化研究(2015KF12)。

[2]《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2页。

[3]《史记·封禅书第六》,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218页。

[4]《史记·夏本纪第二》,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10页。

[5]《史记·夏本纪第二》,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1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