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寿山石雕刻教程:文房清供的创作风格、题材和特点

寿山石雕刻教程:文房清供的创作风格、题材和特点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房清供的雕刻题材多为文人典故、折枝花卉、钟鼎彝器等。因此,文人开始将梅菊、云石、风月、烟霞刻在石上,搬进书屋,文房清供由此诞生。文房清供以“古”为雅,已经成为一种“标准”。寿山石从造像雕刻到后来的印石,再衍生出种种别致的文房清供,就一直遵循着“古雅”的创作风格。宫廷内如此,文人群体自然也毫不逊色,因此,如今我们看到的清代寿山石文房清供,大多以秀雅清丽、古色为主。

寿山石雕刻教程:文房清供的创作风格、题材和特点

清供,又称“清玩”或“清赏”,是指那些非饮食起居所必需的美好之物。

文房清供的雕刻题材多为文人典故、折枝花卉、钟鼎彝器等。雕刻手法上,以圆雕为主,辅以浮雕、薄意、浅刻等不同的技法相结合,雅韵十足。

寿山石被文人青睐是在软石入印后的明清时期。那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对“雅好”的追求在《看山阁闲笔》中一览无余。当时的文人“精神各有所寄”,有的如“渊明隐于菊”,有的学“和靖卧于梅”,有的效仿“弘景怡于云”,还有的仰慕“元章拜于石,惠连酣于风月,游岩癖于烟霞……”仰慕归仰慕,但真要对这些“雅趣”一一效仿,恐怕也不现实。因此,文人开始将梅菊、云石、风月、烟霞刻在石上,搬进书屋,文房清供由此诞生。比起古代文人偏爱的“雅趣”,书房内的文玩雅物与文人更为亲近。

文房清供以“古”为雅,已经成为一种“标准”。寿山石从造像雕刻到后来的印石,再衍生出种种别致的文房清供,就一直遵循着“古雅”的创作风格。

《瑞兽水注》 善伯石 阮邦曦

《笔添》 芙蓉石 潘惊石

砚台》 坑头石 佚名(www.xing528.com)

郭福祥在《清前期寿山石雕刻艺术考察》中写道:“文房用具都属于小型器物,作为案头清供,要求清雅脱俗,具有较高的品位。寿山石既有绚丽的色彩,又温润剔透,雕出的作品堂皇而不俗媚,艳丽而不失秀雅,符合宫廷的欣赏口味,故而被广泛用于文具的制作。”当时的皇帝常常监督内务府工匠们的寿山石文玩雕刻,力求古雅。宫廷内如此,文人群体自然也毫不逊色,因此,如今我们看到的清代寿山石文房清供,大多以秀雅清丽、古色为主。

这种风尚延续至今,在早先时候因时代审美的变化而有所消退,但在近几年,文房雅玩摆件再度重新流行起来,除了最广为人知的印章之外,寿山石文房清供的品类都以小件的器物为主,在臂搁、砚屏、水丞、扇面、笔掭以及笔架山子的呈现上,都有精巧、清丽、实用功能较弱而突出其装饰功能的特点。

《供养一世安》 水洞高山石 邱雁芳

《壶》 巴林石 陈明志

《文房》 老挝石 黄志翔、汪大龙

《笔洗唐云杯》 高山石 赵沅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