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薄意画面的构图布局上看,当下的薄意与先前的亦有所区别,早先推崇的繁密布局如今已然稀见,更多的是充满了中国传统绘画小景风格的大面积“留白”。这种“留白”的风行,有着多重的因素。
1.选材变化导致目的变化。选材上追求纯净清雅,导致薄意雕刻的目的由“掩瑕”变为了衬托出材质之美,这就意味着雕刻不能过于繁密,以免掩盖住材质的纯素美感或是绝艳色彩,甚至与材质清雅的审美趣味发生冲突。
《四大诗人》 荔枝洞石 刘爱珠
2.结合国画艺术大胆“留白”。“留白”本身就是中国传统中极为看重的一种美学趣味。老子《道德经》有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蒋勋也曾说:“王维之后,东方绘画里的‘留白’变成极重要的部分,‘留白’正是‘江流天地外’的领悟,不是在绘画里表现视觉的自大,相反,是在领悟自己视觉极限之后才可能出现的谦虚与宽容……东方美学常说‘留白’,山水画最重要的是‘留白’,传统戏曲舞台要懂‘留白’,建筑上要空间的‘留白’;音乐要能够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书法上总是说‘计白以当黑’。” 因此,对“空无”意境的追求是中国美学延续数千年的原则之一。与中国绘画紧密相关的薄意雕刻更是追求“留白”的布局。尤其是在花鸟薄意中,往往仅仅雕刻数枝小花或是单朵大花卉,其余部分则不施一刀,让材质的美感充分彰显,也突出了薄意刻出的这一两枝花卉、数只草虫的韵味,初识可赏材质,细品可赏薄意,且从审美角度而言,天人合一、余味悠长。
《云石》 都成石 林清卿(www.xing528.com)
《艳阳天》 水洞高山石 林文举
《艳阳天》 拓片 林文举
作业要求
掌握薄意基本知识,简述薄意的技艺特点、历史发展、代表人物、不同元素和雕刻技法发展的前后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