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诞生了两部影响力较大的寿山石专著,高兆的《观石录》和毛奇龄的《后观石录》。这两大著作被誉为当时寿山石专著的“双峰”。
(二)雕刻技术更加娴熟,雕刻技法逐渐丰富,冠盖群石的田黄石被奉为稀世珍宝,被推上至尊地位。
这一时期,雕刻艺人能根据原石的形状和石质的优劣,因材施艺,雕刻题材也更加多样,涵盖印章、文具、人物、动物、饰物等。
在表现技法上,开始有阴刻技法和链雕技法。根据爱新觉罗·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追述,乾隆皇帝用过的一套宝印,就是用一整块田黄石分解刻成三枚印章,并由三条活链连接而成的,这就是著名的乾隆御宝《田黄三链章》。这件珍品由国家拍摄制作成邮票发行,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
(三)印石空前盛行,印章钮头形式日趋多样化。高兆为写《观石录》,从友人处搜借寿山石印章140多枚。毛奇龄也是在收藏数十枚寿山石印章的基础上,才得以著书立说,写出了影响深远的《后观石录》。
在印钮样式上,也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在毛奇龄收藏的49枚印章中,钮式除了螭虎、辟邪,狻猊、天马、獬豸等20余种古兽外,还有博古、人物、山水、花鸟等各式印钮。
(四)雕刻名家辈出,其中涌现出技艺超群的一代宗师,并形成了“东门”和“西门”两大流派。康熙年间,杨玉璇、周彬的雕刻技艺冠绝当时。他们许多佳作都由地主官吏承办,进贡宫廷密藏。嗣后又有董沧门、奕天、妙巷缢等人,均以擅刻印钮闻名。同光年间,潘玉茂、潘玉泉,在福州西郊凤尾乡传播石雕技艺,而林谦培的学生林元珠,则在家乡福州东门后屿乡一带授徒传艺。“潘林”二脉各有所长,形成了寿山石雕艺术中著名的传统派系,“西门”和“东门”两大流派。(www.xing528.com)
(五)圆雕摆件有较大发展。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寿山石雕根据国际市场需要,在圆雕摆件方面有较大的发展。这期间以郑仁蛟、林文宝最负盛名。郑仁蛟系“东门派”林元珠的高足,他吸收各类民间神话故事和人物雕刻精华,将其运用到传统圆雕人物上,对现代寿山石雕人物雕刻具有极大的影响。
林文宝是“西门派”创始人之一潘玉进的弟子,他继承古代雕刻写实的风格,开辟了写实动物钮头的先河。
乾隆田黄三连章
《三螭衔灵芝》 老岭石 郑仁蛟
《托塔罗汉》 高山石 杨玉璇
《送子观音》 高山石 林谦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