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数协调在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施工方法中,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受到重视,部品部件等工业化产品(比如门窗等)在建筑中的应用大多采取现场测量,定制化加工的方式,质量和性能因此不易提升,造成的资源型浪费较为突出。也正是实际应用较少,业内人士对此概念的理解参差不齐,一定程度影响了模数和模数协调的广泛应用。
模数协调的概念大家比较容易从标准中去读懂,总体来看,模数和模数协调是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化离不开标准化,而标准化的基础是模数化,如果缺失了建筑模数,就不可能实现标准化。通过建筑模数不仅能协调预制构件与构件之间、建筑部品与部品之间以及预制构件与建筑部品之间的尺寸关系,减少、优化部件或组合件的尺寸,使设计、制造、安装等环节的配合简单、精确,基本实现土建、机电设备和装修的“集成”和大部分建筑部品部件的“工厂化制造”。而且还能在预制构件内在的构成要素(如钢筋网、预埋管线、点位等)之间形成合理的空间关系,避免交叉和碰撞,如图7-1、图7-2所示。
模数协调的目的是实现建筑部件的通用性及互换性,使规格化、通用化的部件适用于各类常规建筑,满足各种要求。同时,大批量的规格化、定型化部件的生产可稳定质量,降低成本。通用化部件所具有的互换功能,可促进市场的竞争和部件生产水平的提高,如图7-3所示。
图7-1 墙体钢筋网、预埋管线、点位间的模数协调
(www.xing528.com)
图7-2 楼板钢筋网、预留洞、点位间的模数协调
模数协调的方法有很多,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通过“优先尺寸”来构建建筑模数控制系统。“优先尺寸”是从基本模数、导出模数和模数数列中事先挑选出来的模数尺寸。优先尺寸越多,则涉及的灵活性越大,部件的可选择性越强,但制造成本、安装成本和更换成本也会增加;优先尺寸越少,则部件的标准化程度越高,但实际应用受到的限制越多,部件的可选择性越低。
模数协调的基本概念较为抽象,相关规则较多,和工业化大生产关联较大。相比传统方式,我们这方面非常缺少经验,因此往往难以理解,应用起来更难融会贯通,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的解读。本讲改编自作者2017年初为国家行业标准《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第四章所写的初稿,更多地带有个人在这个方面的一些认识。虽然其中的不少条款后来没有完全采用,但其更为直接和更有针对性,不乏一些“大胆”的提法。编撰成文,欢迎大家争鸣。
图7-3 连接节点通过模数协调降低模具种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