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建筑注重建筑形式的材料表达,每一栋罗马的建筑,几乎都离不开砖、石和混凝土,这些砖是砖窑生产的,石料是采石场及石匠按照柱式规则和建筑师的要求加工的,它们之间通过天然火山灰制成的混凝土连接成完整的建筑。所以看罗马建筑,可以将其当作预制的砖石部品部件在现场砌筑装配而成的建筑。
罗马重要的公共建筑尤其是教堂、神庙等,大多采用全石材建造。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全石材系统”,浑然天成,这些建筑往往都有比较固定的“形制”。即罗马“柱式”,译作“order”,是以柱径为单位,相互协调并具有数学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科学系统,如图2-8所示。
某纪念性建筑全方石砌筑的精美细部,密缝看出方石严谨的组合、装配关系。可以窥见罗马建筑对几何美学、数字美学的追求,工艺的极致还有预制构件、部品部件应用时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如图2-9所示。
古罗马的砖石砌筑方式主要有“方石砌和乱石砌”两种,其中,“方石砌”对整体模数和几何尺寸控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是建筑整体的“骨架”,而“乱石砌”则充当了填充体的角色,在整体尺寸协调上作用也非常大,如图2-10所示。
从左至右,方石砌、乱石砌、全预制石拱桥、乱石砌(外覆抹灰),构成一组建筑及街道的关系,如图2-11所示。
罗马斗兽场的看台是通过下部的砖拱实现的,砖拱结合了一些口部的柱式、块石基础,地面也铺装了很多大理石。这张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砖拱部分与常规砌筑部分的转折关系,如图2-12所示。
图2-8 全石材建筑的“形制”
图2-9 精美的构件组合
罗马大斗兽场,外围突出纪念性、装饰性,用石拱,其间装饰经典的三种罗马柱式:自下而上分别为罗马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上部采用“方石砌”,如图2-13所示。
图2-10 方石砌+乱石砌
图2-11 各种砌筑方式间的协调1
图2-12 各种砌筑方式间的协调2(www.xing528.com)
罗马大斗兽场采用砖砌拱劵,既满足了支撑上部看台的需要,又满足了下部交通和使用的空间需要。在遗址中可以看到砖的各种砌筑方法:清水砖丁顺砌、清水砖拱、装饰砖墙、乱砖砌等,如图2-14、图2-15所示。
模块化装配的陶制构件,遵循部品组合,并按模块的几何尺寸作为基本模数,控制花格窗的净尺寸,如图2-16所示。
图2-13 古罗马大角斗场外观
图2-14 古罗马大角斗场
图2-15 砖砌体细部
图2-16 花格窗细部
各种“全方石”“乱石”“方石+乱石”“方石+清水砖”的建构方式,在罗马旧城中形成了整体统一,而又风格多样的城市风貌。如果用这些方石、标准砖和部品类比我们今天的预制构件、部品,可以看到建筑的“标准化”与形式的“多样化”并不矛盾,两者是能够做到对立统一、共生协调的,如图2-17所示。
换个角度看罗马,罗马辉煌的建筑实际上是由石+砖+混凝土建成的。石,成为柱式,在建筑外面以“order”方式展现;砖躲在石的后面,实质上是建筑的主体,主要通过混凝土成为了拱券、穹顶等;混凝土则是其中重要的建筑材料。
罗马建筑的历史实质上就是砖石建构大行其道的历史,换个角度来看,在时光的积淀下,这种建造方式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有关砖、石、混凝土一体化建造的技术体系,并做到了其所处时代的最优。
图2-17 罗马城现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