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海船形制揭秘:浙直、福船主导

明代海船形制揭秘:浙直、福船主导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前期海船的形制没有明确记载,现在能看到的相关的绘图有《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应经》插图,《筹海图编》所载的高把稍船、两头船、八桨船图,《武备志》所载的《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的四幅图。这是明朝自己最早造的海船,从其造船地点判断,其形制当属浙直型。总之,我们认为明前期海船的形制主要是浙直和福船型,而不都是宋《武经总要》所载的船型。

明代海船形制揭秘:浙直、福船主导

明前期海船的形制没有明确记载,现在能看到的相关的绘图有《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应经》(简称“《天妃经》”)插图,《筹海图编》所载的高把稍船、两头船、八桨船图,《武备志》所载的《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即《郑和航海图》)的四幅图。从这些图来看,有的似后来的福船,有的则似浙直船。如《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应经》插图和《郑和航海图》的四幅图明显具有福船的特征,而高把稍船和八桨船则属于浙直的船型。郑和下西洋船队的船只大体也是这两种船型。做出如此判断基于几点:①广、福、浙直这几类船型中福船最适合于在大洋中航行,七下西洋的船舶不能不采用这种船,《太上说老君天妃救苦灵应经》的插图和《郑和航海图》的四幅图证明了这一点;②八橹风快是明初浙江沿海卫所所使用的战船,郑和下西洋的大八橹、二八橹类,当是浙江沿海的八橹风快,这种帆橹兼用的船,风顺则扬帆,风息则荡橹,同样有利于在大洋上航行;③郑和的船队每次都是从南直隶出发,但到福建后往往停留较长时间,以进一步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和等候季风。

是不是还有其他形制的船舶呢?当然不排除。但有的人大概是根据《登坛必究》和《武备志》二书列有宋《武经总要》的船图,就认为明初战船的形制就是《武备志》等所载的宋《武经总要》所列的战船。这恐怕值得商榷。

《武经总要》载有六种船:游艇、楼船、艨艟、走舸、斗舰、海鹘。

《武经总要》所列舰船,特别是游艇、楼船(图1-12),上层建筑都比较高,有的达五层,这是不适合于在波涛汹涌的海上航行的,他们只适用航行江河湖泊之中。他们也确实是为江河作战而设计的,《武经总要》中这些船“利顺流以击之”,也可见其是在江河之中。因此如果说明初江河之战船沿袭宋代船的形制是可能的,但说海中战船还沿袭宋代船的形制(海鹘船除外)恐怕就很难说是准确的了。

(www.xing528.com)

图1-12 游艇及楼船

(见《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一)

明初的舰船无疑是沿袭元代战船形制的,而元代战船是沿袭宋代的。宋代的战船除了上述《武经总要》讲的主要用于江河作战用的战船外,当也有海上用的战船。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两浙西路军副总管李宝率领一支水军远程奔袭在唐岛[191]的金水军。在奔袭过程中,连续三天海风大作,浪涛如山,李宝的船被打得七零八落,但当风停之后,又聚集在一起。这说明李宝的船只是经得住风浪的拍打的。这样的船只就不可能是《武经总要》所载的游艇、楼船之类。史载,忽必烈日本时所用的战船“实际上就是南宋水军经常用的‘艨艟战舰’”[192]。如果真如此,就难怪其在日本平户等地遇到飓风时,船坏殆尽了。但这并不是说,元代的船只都不适于航海。元代也应有适于海上运输和作战的船型。从至元二十年(1283)至天历(1328—1330)、至顺(1330—1333)年间,元由海道运东南粟给京师(北京),由四万石以上增至三百万石以上[193]。运这么大量的粮食没有适于海上航行的船舶显然不可能的。元末占据东南沿海的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都曾为元漕运东南粟,都拥有大量适于海上航行的船舶,而这些船舶后来均落入朱元璋之手,仅迫降方国珍,朱元璋就得“海舟四百余艘”[194]。洪武元年(1368)二月,朱元璋命汤和在明州(今浙江宁波造船,运粮输直沽[195]。这是明朝自己最早造的海船,从其造船地点判断,其形制当属浙直型。

总之,我们认为明前期海船的形制主要是浙直和福船型,而不都是宋《武经总要》所载的船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