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思维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流变思维,以整个生态景观为研究对象,关注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元素关系,并强调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中不断变化的思维。
生态思维是在景观差异和生物共生理念的支持下研究生态系统内部与外部和生态系统之间各元素的相互作用、互相转化的思维,由此而开展对人本身和艺术规律的认知,从而为多学科交叉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
近年来,随着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统计分析、纳米材料、生物基因等技术发展,在共建、协作、共享经济、众筹、区块链等概念指引下,跨界思维、团队共创的理念在当代艺术中大量使用,其符号和象征的意义是通过人类对自身生存空间和对人本身的认知得来的。人类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掌握自然界规律,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这种认知是在人类与自然、社会各种关系互相作用中形成的。生态思维的概念要通过人类的关注和社会实践活动而被赋予意义,从而转化为社会文化概念,这种转化方式和转化过程是生态思维的重要部分。
生态思维是在生态系统中生发出来的,生态系统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欧德姆的研究,是以一个理性分类的方式阐述的,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空间分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生及各元素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水、空气、有机质、岩石、无机盐、阳光),生产者(各种绿色植物),消费者(人、动物、微生物),分解者(细菌、真菌、腐生动物)。这里提到的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只是生态思维的一个层面,它第二个层面是对人类社会中诸如阶级、文化、宗教、人与人等关系的理解,第三个层面是对宏观宇宙与微观世界的关系的理解,第四个层面是对社会群体意识、人性探讨。(www.xing528.com)
外界对生态系统各元素的影响,可以理解为观念的补充,符号化的介入,人的参与,这种介入在人与自然、物对话中产生新的意义,是生态系统成长发展的重要部分。这些生态系统中各元素相互联系、碰撞、繁衍出新的生命体,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生长、消亡的“象”,也是能量不断循环的“场”,各元素共同形成生态系统的内外循环景观。
尼尔斯·乌多的作品以自然环境作为背景,营造了一个乌托邦的想象。在表达物种多样的同时,他试图建立人类与自然、历史之间既熟悉又陌生的疏离感,他的材料也都是从自然中直接获取,比如他用花、草、树叶等通过提取元素重组图案,构建一种人为景观和自然对话的关系,乌多希望通过这种作品唤醒人们对生态景观的思考(图1-1)。
图1-1 致敬(尼尔斯·乌多,1995~1999年)版权:尼尔斯·乌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