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西方传教士研究中医、中药的科学活动及其影响

清代西方传教士研究中医、中药的科学活动及其影响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中国动植物、药物以及中医是清代来华西方传教士的科学活动之一。后来杜赫德的《中华大帝国全志》中收录了上述中药。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介绍了《本草纲目》的内容、价值,对《本草纲目》中的数十种药进行介绍。据学者统计,从1700年到1840年,西方人翻译并出版的有关中国医药的书籍多达60余种。

清代西方传教士研究中医、中药的科学活动及其影响

研究中国动植物、药物以及中医清代来华西方传教士科学活动之一。欧洲人对中医中的脉学和针炙术、人痘术等感兴趣,并对不少中医书籍进行翻译介绍。

17世纪波兰来华耶稣会士卜弥格有“波兰的马可·波罗”之称,他出身医学世家,热衷于研究和介绍中医。1652年完成《中国概述》一书,其中包括中国医学的书,他介绍通过把脉来诊断疾病的方式,指出诊脉除了可以判断疾病的种类,还可预测疾病的未来变化,亲自绘制了许多望脉、舌诊和针灸穴位的图解,并对中国的草药动物药物进行介绍,草药的介绍包括大黄、人参黄连和茶等。巴黎现存有他关于中医的未刊手稿。[49]

中国针灸疗法引起西方医学界的注意,并被用于临床的尝试。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职员布绍夫使用荷兰文记载了脚部痛风被艾炙治愈的案例,后被翻译为英文,名为《痛风论集》,1676年于伦敦出版。[50]1683年,哥荷马汉堡出版《中国炙术治疗痛风》一书。1775年,一位中国商人携带一具画有穴位的针炙铜人模型到伦敦。1863年,法国驻中国领事达布理出版《中国医学大全》一书,翻译介绍了明代杨继洲编著的《针炙大成》的部分内容。[51]

17世纪末叶,法国耶稣会士巴多明(1663—1741年)也研究过中国医学。他通过研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于1723年在写给法国科学院的信中报告了大黄、冬虫夏草三七阿胶中药药性。后来杜赫德的《中华大帝国全志》中收录了上述中药。1701年,法国耶稣会士杜德美(1668—1720年)到达中国,奉康熙帝之命参加全国范围的土地测量,后在长白山一带接触到人参,经过亲自服用后,于1711年写信回欧洲记录下人参疗效,并附录一幅人参图。此信刊登在法国《耶稣会士书信集》中,后被翻译为英文转载在《哲学汇刊》上,促进了欧洲人对人参的认识。1715年,法国耶稣会士拉菲托根据杜德美对人参的介绍,在加拿大魁北克发现了我们后来熟知的西洋参,又称花旗参。[52](www.xing528.com)

18世纪初,法国耶稣会士科斯特最早将中国牛痘接种法介绍到欧洲。1726年,法国传教士殷弘绪看到科斯特的介绍后,在北京给欧洲的杜赫德写长信介绍中国的牛痘接种术。他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给孩子接种疫苗的方法,比英国式的接种疫苗更温和,危险性更小些。英国人是把肌肤切开接种疫苗的。英国人的方式是立即让痘苗进入血液中,而在中国人的实践中体现出一种细腻的、温和的、调动其他因素的精神,通过嗅觉神经,或者通过消化系统的各种渠道。”同一信中,他还介绍包括芝麻葛根、苕药、金银花、辰砂和雄黄等中药的疗效。[53]伏尔泰认为种痘术体现中国人的聪明:“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一直就有这种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倘若我们在法国曾经实行种痘,或许会挽救千千万万人的生命。”[54]

乾隆时期耶稣会士韩国英,同时是医生,他曾在京给俄国传教士和中国贫民治病,他向西方介绍了辰砂、水银、灵砂和西藏所产的蹦砂,翻译了包括康熙版宋慈《洗冤录》的法医著述,还翻译了《医宗金鉴》内的人痘术《痘疹心法》。这一时期翻译成法文的还包括《奇经八脉总说》《脉诀》等医书。法国国王御医阿斯特吕克撰《性病论》,第一次介绍中医的性病理论和治疗方法。[55]

《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1659年,卜弥格将《本草纲目》的植物部分翻译为拉丁文,名为《中国植物志》。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介绍了《本草纲目》的内容、价值,对《本草纲目》中的数十种药进行介绍。[56]1732年,法国医生范德孟德将《本草纲目》部分内容翻译为法文,百余年后在巴黎刊登。此后,法国汉学家雷慕沙(1788—1832年)在《论中国的舌苔诊病》《中医历史研究》中都对《本草纲目》进行介绍和研究,促进了《本草纲目》在欧洲的传播。英国汉学家丹尼尔·翰伯里撰《中国本草备注》一书,还在《药物学与原植物学论丛》中重点介绍《本草纲目》。据学者统计,从1700年到1840年,西方人翻译并出版的有关中国医药的书籍多达60余种。[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