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禅意境界:自见空灵-禅意与化境

禅意境界:自见空灵-禅意与化境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化境中自见空灵如果没有佛教的刺激,没有佛教艺术的东渐,魏晋以来的中国艺术就不仅远逊“风骚”,而且某些领域如石窟、壁画、佛塔、经幢等几乎将成为一片空白。如是,中国艺术亦便从魏晋起始,逐渐由画境的困惑脱颖而出。唐宋以来,画境转为化境,于化境中自见空灵,诗、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类也随之而异彩纷呈,千姿百态,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灿烂辉煌,光照万世,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赞声不绝。

禅意境界:自见空灵-禅意与化境

于化境中自见空灵

如果没有佛教的刺激,没有佛教艺术的东渐,魏晋以来的中国艺术就不仅远逊“风骚”,而且某些领域如石窟、壁画、佛塔、经幢等几乎将成为一片空白。正因为自三国至魏晋,佛学蔓延,势如破竹,由哲学而艺术,依傍玄学,始创“格义”,后又分“六家七宗”,僧肇的“不真空论”鹤立鸡群,棋高一着,终于道佛合流,水到渠成,“空无”思想融贯大义。禅意挥发,不执文句。及至唐宋,东山禅门崛起,寺院林立,香火旺盛,儒道释三家并统。唐时,意境别开,佛学由哲学意味转向艺术情趣;宋时,理学大兴,从对艺术的探求又回到哲学的源头。明清浪漫之波迭起,“情”的宣泄,一发而不可收,人生、哲学、艺术三者兼而有之。如是,中国艺术亦便从魏晋起始,逐渐由画境的困惑脱颖而出。唐宋以来,画境转为化境,于化境中自见空灵,诗、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类也随之而异彩纷呈,千姿百态,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灿烂辉煌,光照万世,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赞声不绝。

无论是文辞优美、含义深邃的佛经,还是以禅入诗,而又情在理中的千古绝句;也不管是赋彩鲜丽、行笔磊落、气韵生动的壁画、佛像,还是富于想象、文辞普及,熔散文与韵文为一炉的变文、俗讲;更不用说气势宏伟、造型逼真的敦煌千佛洞,肃穆庄严、温雅敦厚的云冈、龙门、麦积山、广元、巴中、剑川等地的大小不一的石窟,以至于款款轻荡的荷叶,灼灼绽开的莲花面相端丽的仕女头上绾成的高髻,所有这一切,无一不与佛教的影响、禅意的升华有关。(www.xing528.com)

佛学与中国哲学的结合,为世界艺术之苑奉献了一束束争艳斗奇的东方之花,璀璨夺目,芬芳四溢,青春永驻。而更让我们折服的是,伏羲的后人竟有如此不可思议的聪明才智,居然从冷漠的佛像、艰深的经书中得到了创造生命的灵感:时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时而朦胧隐约,如在梦里雾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