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远便可看见北京街57号大连消防队第九中队,此处原先是小岗子望火楼。最初,中国人街区并没有望火楼,附近的消防工作由小岗子公议会负责。1914年,小岗子公议会拨会款购置水车、水袋并招募10名消防员成立消防会,公议会副会长徐瑞兰负责管理。
随着城市扩张,日本人的势力自然蔓延过来。1927年,大连建立消防署,各个区域如鲁迅路、独立街、岭前、西安路、周水子、甘井子、北京街相继建立消防所。小岗子(北京街)消防所建立以后,民办的消防会自然取消,日本关东厅警保局局长、西岗警署署长石井亲自到小岗子公议会邀请徐瑞兰等人,并摆宴致谢。如今,这座望火楼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这几年,因为周边旧楼太多,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只求方便不知小心,所以火灾不断。幸亏有消防队,所以不曾发生大的事故。
北京街71号大连第一中学是日本侵占时期西岗子公学堂与大连商业学堂旧址,始建于1922年。整座建筑平实整齐像道地平线,点缀着两个尖尖的北欧风格陡坡屋顶,和风中混搭着哥特风情。斜屋顶上凸出的老虎窗既是为了采光方便,也是为了让这座建筑不致因过于单调而缺少风韵。
当年,西岗公学堂推行的是奴化教育,小学一年级就学日语,而且还是主课,汉语则被称为“满语”。那时,校长是日本人,四年级以上班主任也是日本人。不过,除班主任之外的先生大部分还是中国人。四年级以上班级,上课只能用日语讲课,同学之间也不准说汉语。日本人在小孩子的时候就实行严格的等级尊卑,学校里低年级学生见到高年级学生,必须向其行礼问好,如若违反校规,就会遭到老师的一顿惩罚,即打嘴巴子(大连方言,打耳光之意)。(www.xing528.com)
大连第一中学(摄于2010年12月28日)
每天课前还要举行“朝会”,升日本国旗,唱日本国歌,面向东方遥拜,行45度弯腰礼等。每月8日,学生们还要到中央公园(今劳动公园)的“忠灵塔”前举行参拜仪式。为了表达反抗,许多中国学生便会在喊“万岁万岁”时故意按照日语谐音大声地喊“棺材棺材”。
大连商业学堂在当时相当于今日的名牌大学,大连街上很多有名望的文人多出自这里。新中国成立以后,很多刚毕业的商业学堂学生响应号召,参加革命,被分配到缺乏人才的解放区。大连自古地杰人灵,被毛泽东称赞为“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关向应将军就是在这所学校毕业的。老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大队长松井的扮演者——著名演员方化也是当年大连商业学堂的学生。曾经创作出《采蘑菇的小姑娘》《妈妈的吻》等歌曲的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也曾在“一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