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天津市人民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关于市辖区的名称按地区称呼的规定》将本市一至八区分别更名为:和平区、城厢区、河北区、河东区、新华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从1956年1月1日起统一改用新名称。
7日,《天津日报》报道:天津青年志愿垦荒第一队队员给天津青年来信,汇报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20日,《天津日报》讯:天津市人民委员会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反复磋商后,根据需要,决定由天津市组织一批18至45岁具有全劳动力的无业和无固定职业的人携带家属,到青海省去参加农业生产和垦荒。
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指出,为解决失业问题,“城镇中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的以外,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下乡上山参加农业生产,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并提到:“除了在城市能够就业的以外,他们的就业途径是到郊区、到农村、到农垦区或者山区,参加农、林、牧、副、渔各种生产事业和农村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四到”的就业途径是“下乡上山”的最初表述。
25日,《天津日报》载:1500多名天津初高中毕业生以“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到西北去”的热情,带着党和天津人民的嘱托乘车奔赴甘肃,支援西北建设。到达甘肃约经过一年的培训后,他们相继分配到甘肃各地从事教育工作。
1月,萝北青年垦区选派范素兰、杨华、孙耀珍等五名优秀垦荒队员组成汇报团,到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向党和家乡人民汇报垦荒队在萝北荒原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范素兰等人住在天津烟台道团市委招待所的小楼上,向团市委汇报工作,并给正在组建中的天津青年志愿垦荒第二队部分成员介绍北大荒的情况。
2月4日,共青团天津市委、北京市委、河北省委联合组成慰问团,他们从天津出发,赴萝北青年垦区进行慰问活动。慰问团由12人组成,他们给垦荒队带去日用品和天津土特产品等。
17日至25日,沧州专区垦荒先遣队进入天津北大港垦区,并在黄骅县的上古林成立了八区垦荒指挥部。
3月13日,河北区输送200名青壮工去包头支援建设。
22日,天津市长联合办公会议作出自4月1日起“对社会劳动力进行调查登记工作的决定”。
同日,团市委把在鞍山道参加培训的天津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第二队队员统一编为四个中队,每名队员发放了一套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棉军装和印有编号的布胸章。
25日晚,中共天津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举行了隆重的欢送晚会。会上,市长黄火青为天津青年志愿垦荒队第二队授红缎队旗一面。
26日下午,天津青年志愿垦荒第二队,在队长赵文贵(后任天津团总支书记)、班子成员苏培芝(曾任朝阳乡乡长)、党支部书记王春圃(团市委青运科长)等人率领下,一行216名成员从和平路步行经滨江道前去东站。一路上,他们整装齐发、威武雄壮,就像出征的战士,引来许多市民驻足观看。到车站欢送的有垦荒队员的家属、亲友等400多人。
他们乘车抵黑龙江萝北县团结村,开进九号庄点(距团结村约18里),与天津志愿垦荒第一队汇合,垦荒队伍实力得到加强。天津青年志愿垦荒队的男、女比例分别为81%和19%。
27日,《天津日报》报道:有366名天津青年到河北省文安、霸县、宝坻参加农业生产,出现了天津较早的下乡插队青年。
3月,沧州专区垦荒先遣队的垦荒队移民到达北大港垦区,扩建了上古村(沿海农业合作社)等,新建了工农村、建国村、前进村,组建上古林乡并成立乡政府。
与此同时,河东区360户1750名移民到青海垦荒;和平区动员还乡参加生产11216人;新华区动员还乡生产人员728人;静海移民10户到青海东部民和县。
4月4日,天津市第一次移民工作结束。截至4月4日,全市共有2211户10402人参加向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移民活动。后来,从1958到1960年,又动员了7万人移民边疆。
5月4日,“天津青年集体农庄”在“九号庄点”举行成立大会。农庄下设大田一队、大田二队、基建队、运输队、蔬菜队等。队员初期实行供给制,管吃住,逢年节发些零花钱。后来,实行挣工分,队员都有自己的记工本,年终分红。
15日,《天津日报》在第二版发表带队干部刘秉义撰写的《垦荒队员喜事多,干活累了也唱歌》的文章,介绍青年集体农庄队员们的劳动与生活。
6月9日,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耀邦到“天津庄”看望青年志愿垦荒队员。胡耀邦书记与大家座谈,垦荒队员提出:“一是希望组织在口粮供应上粗粮细粮搭配一下,光吃苞米面胃口有些不太适应;二是再组织青年垦荒队的时候,请组织考虑多来些女队员”这两个要求。胡耀邦书记满意地笑着说:“你们放心,组织不会忘记你们,这两个问题一定妥善安排解决。”队员章文明提出:“我有两个同学是在校生,可以参加垦荒吗?”胡耀邦表示:“有关情况可以写个条子给秘书。”章文明写下纪根健、沈华珍的简历。临行前胡耀邦说:“我送你们八个大字:忍受、学习、团结、斗争。”嘱咐大家要经受考验,锻炼,热爱北大荒。还风趣地说:“下次再来,一进庄就希望能听到鸡叫、狗咬、孩子哭呀!”
15日,杜俊起担任天津青年集体农庄主席。(www.xing528.com)
杜俊起,天津市东丽区高庄子乡人。他参加垦荒建设得到家人的支持,母亲为他缝制棉衣棉鞋、妹妹给他绣枕头,女友李芝雯千里追随。他是最早在“天津庄”成家立业的四对垦荒队员之一,献了青春又献子孙,肩扛垦荒大旗不倒。1985年4月,杜俊起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表彰大会”,并在中南海行政厅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和郝建秀、王兆国、胡锦涛、刘延东、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28日,国务院下达通知,要求克服当前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指出,由于农村实现社会主义合作化,农民凭劳动挣工分,农业生产合作社大量发展,需要知识青年充当干部、会计、记工员、技术员等原因,造成农村中小学生大量辍学。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及时制止和减少辍学现象的继续发展。
6月,家住南开区西北角的19岁天津支边青年黄洪志,在进藏途中经过达巴拉山时,遭土匪伏击,牺牲在公路旁。当地政府把他埋在山顶上,树碑并设立小陵园纪念。
7月27日,国家内务部给国务院的《关于移民工作的情况和意见的报告》指出:“许多地方相继发生问题……下半年除河南外暂停移民”。
8月,天津工程学校(中专,天津工学院前身)的毕业生响应建设新西藏的号召,有8名学生报名,其中两人获得批准。他们进藏后,被分配在拉萨和那曲工作,这是天津支边青年到西藏的最早身影。
与此同时,北京气象学校天津籍毕业生杨伟民、李志新、高巨荣等四人也于10月底抵达拉萨,他们为创立西藏的现代气象事业贡献青春。据杨伟民老人回忆,当时“那里的天津人不超过10个人”。
同月,萝北青年垦区工作委员会与萝北县政府合并,“八大庄区”划给政府直接领导。垦区主任、书记宋三洪同志调任萝北县任县委副书记。
9月26日,纪根健、沈华珍被团中央特批为垦荒队员,她们在团市委马同志的陪同下北上。
纪根健,1940年出生,天津人。父亲纪介民是某百货公司的计划处干部。母亲张哲轸受私塾教育,早年当过家庭教师。纪根健在天津女三中上高中时与沈华珍为同窗好友。沈华珍的初中同学章文明,因未考上高中参加天津青年志愿垦荒第二队去了萝北。出发时纪根健应邀去东站送行,而后双方通信不断,纪根健、沈华珍表达了前去“天津庄”的意愿。在胡耀邦的亲自关怀下,三姐妹终于会师北大荒,谱写了垦荒史上的一段佳话。沈华珍后为天津庄团支部书记,萝北县三、四届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
29日,纪根健、沈华珍抵鹤岗,又改乘敞棚汽车,晚间到萝北县风翔镇。
30日,纪根健、沈华珍冒雨到达“天津庄”。她们的事迹在《天津画报》(1959年第二期)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进行了传播宣传。
10月11日,《天津日报》在第三版刊登《甘肃省商业厅招收国营商业工作人员广告》。广告说:“招收会统人员130名,初中文化人员170名。”
11月27日,“天津庄”女队员胡士兰因菜窖坍塌,以身殉职。胡士兰,河西区(长青公社后尖山村)人,天津青年志愿垦荒队第二队队员。入秋,“天津庄”蔬菜队挖菜窖储藏冬菜。由于当地土质有沙层,往窖里运菜时支柱移动,菜窖坍塌。胡士兰被掩埋在下边,很快被大家救出。因她伤势过重,急送县又转往鹤岗矿工第二医院,经医生诊断为颈椎第三节被砸断,中枢神经严重受损,经救治无效,以身殉职,年仅23岁,葬于鹤岗市东山坟地。
30日,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年共有123万多城市失业人员和剩余劳动力就业,其中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有8.5万人。
小 结
1.天津青年志愿垦荒第二队与第一队在黑龙江萝北垦区会师,并成立天津青年集体农庄。
2.国家继续号召高初中毕业生垦荒、支边支教,号召社会无业人员移民并开始动员还乡。沧州专区垦荒先遣队进入天津北大港建点垦荒。
3.本年度垦荒去向是黑龙江、青海、河北省;支边支教是内蒙古、西藏和甘肃。
4.垦荒和支边的学生出现了死亡的事故,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
5.本年度,国家移民工作由内务部主管,专门设置了移民局。
6.天津市实际迁出人口20.6万多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