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然为人正直豪爽,主持正义,一生都在追求光明和进步。王卓然在主持东北大学期间,一贯支持和保护学生的爱国民主活动。但是,他的思想并不十分激进。由于教会和美国教育的影响,加之生活在东北,他对苏俄与日本一样,有着一定的成见。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他的思想随之发生转变。抗战军兴,王卓然在重庆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期间,才与中国共产党人发生公开的密切接触。
1938年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参政会,王卓然以东北系无党无派身份遴选为参政员。王卓然极力主张团结抗战,一致对外,释放包括张学良在内的所有政治犯。王卓然的主张得到参政会内中共代表和民主进步人士的支持。代表共产党先后出席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如董必武、邓颖超、陈绍禹、秦邦宪、林祖涵、吴玉章诸同志,王卓然都有接触。王卓然每有议案,多去寻求中共代表会签。
例如,汪精卫叛逃后,有人问蒋介石:“委员长主张抗日到底,请问抗到什么程度算到底呢?”蒋回答:“恢复到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前,就算到底。”王卓然闻之忿然:“你抗到卢沟桥就完事,‘九一八’失去的东北你不要了!非同你讲理不可!”王卓然跑去问黄炎培:“任老,你听说蒋先生的抗战到底的定义了吗?你有什么意见?”黄答:“对不起,这定义,恐怕得问说话的人。”王卓然又跑去问沈钧儒,沈说:“我也听说了,老蒋的话太错了,我们要联合起来反对他,一定得把他的政策改过来,你可以联络向参政会提案。”王卓然得到沈老的鼓励,马上起草了一个议案:《请政府重申抗战到底决心案》,提议,自从汪精卫出走,通电主和,人心不定,参政会应通过决议,请政府重申抗战到底的决心。抗战到底,必须是恢复九一八以前的领土主权,进而恢复到甲午战争以前的状态,有敢主张中途妥协者,应以汉奸国贼论罪。王卓然的议案得到共产党参政员的全体赞成。为增加声势,王卓然又请褚辅成、张以麟两位前辈领衔,得到国民党的重视,被列在特别第一案,由蒋介石亲自出席说明了两个小时。参政会多数参政员是国民党党员,可是蒋讲完之后竟少有鼓掌的。罗隆基对王卓然戏语:“他不解释,我还明白,他解释这么多,我反倒胡涂了”。由于王卓然的许多议案多处于反对政府地位,主张释放政治犯,恢复张学良自由,抗战到底,恢复到九一八以前的状态,被国民党视为共产党的外围。[21]
在1941年的一次参政会上,蒋介石请王卓然在内的12个参政员共进午餐。蒋为了表示自己虚心纳谏,他让大家再谈谈改进国计民生的意见。问到王卓然,王直人快语,提出两点:一是传说滇缅路开通后,有好多政府官吏走私营商;二是重庆每逢警报时,官吏及政府大小汽车向郊外狂奔乱驰,既耗宝贵的汽油又易生危险,请他注意取缔。蒋闻言,当即声色俱厉,斥责王卓然受了“反动派”的影响,在替共产党作宣传。梁漱溟为之圆场,才不欢而散。王卓然被国民党蒋介石认为“不识抬举”,竟同“反动派”搞在一起,所以到第三届参政会,王卓然便被除了名。[22](www.xing528.com)
抗战胜利,王卓然与阎宝航、周鲸文、徐寿轩等人成立“东北政治建设协会”,呼吁停止内战,和平建设中国。
1946年4月9日,陈诚请王卓然、周鲸文、阎宝航等共进晚餐。为了促使国内和平的实现,王卓然提出“现地停战、恢复交通、维持现状、进行整编”的建议,陈诚表示赞成,要他去征询共产党的意见。王卓然等人认为和平出现转机,兴奋得终夜未眠。转天一早,王卓然等来到特园民盟总部,报告这个喜讯。然后又偕罗隆基、章伯钧诸位同到曾家岩50号征询中共代表意见。他们的建议也得到了周恩来的赞成。大家非常欢喜,静待佳音。然而,此时蒋介石正在飞巡各地,享受着抗日胜利所赐给他的无尚荣耀——那种美妙的感觉,让他误信了“民众的拥护”、“美式装备和美援”、“中共不堪一击”……于是,王卓然等民主人士的建议,终被一意孤行的蒋介石所抛弃。[23]
1946年4月28日,王卓然应周恩来邀请,参加重庆文化界知名人士话别茶会。会上王卓然以东北人的立场再次呼吁停止东北的内战,释放张学良。王卓然的讲话慷慨激昂,动情动色,使周恩来和在场的听众不禁潸然泪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