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层楼房紫苑路116号,海派乡土文化,装修独特,保留完好

二层楼房紫苑路116号,海派乡土文化,装修独特,保留完好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楼板双层,上下隔音;两侧厢房,装修别具一格,落地门窗均装磨砂玻璃。1946年翻建为二层楼房。东房张维城住宅为五开间两层楼房,南北三进深,居中为正房,环绕天井设有走马楼。诸翟张家住宅诸翟张家住宅,位于紫苑路116号,为二层楼房,上下各五间,面积三百二十五平方米。有围墙及仪门,设走马楼,保存完好。张家住宅由闵行区政府公布为闵行区文物保护点。如今遗存大小房屋二十多间,整体布局仍基本完整。

二层楼房紫苑路116号,海派乡土文化,装修独特,保留完好

莘庄东街陆家大屋

原莘庄镇东街105号为陆家大宅院,宽有五个门面,进深四埭,采用混凝土砖木结构,四周围着花墙,极有气派,人称“陆家大屋”。大院末代主人陆钟琪不善言辞,为人憨厚,人们戏谑称其“阿弟哥”,相传其先世却是明代华亭望族。

1932年,陆钟琪母亲为其筹办婚事,提前半年主持将祖屋翻修一新。因其母信奉耶稣教,颇多吸收一些西洋风格,超凡脱俗。陆家大屋有五开间四埭进深,设有花厅,装潢考究,设计新颖。宅内连成“走马楼”,宛似“四合院”。楼板双层,上下隔音;两侧厢房,装修别具一格,落地门窗均装磨砂玻璃。大小天井,皆用彩色玻璃盖顶,既透光又避雨,地面保持干湿适度。当年参加陆阿弟婚礼者,身临其境,顿感高爽舒适,赏心悦目,赞不绝口。

20世纪70年代时,东街105号为莘庄公社机关及莘庄派出所办公用房。90年代,为改建新楼全部被拆除。

莘庄中街沈家房子

莘庄镇东街105号

莘庄中街203号

原莘庄镇中街203号,俗称沈家房子。1946年翻建为二层楼房。采用圆拱形券门,曲槛回廊,厅堂高敞,中西合璧。沿街有围墙相隔,设有仪门,楼前天井如小广场。楼房后有花园。1950年后,为莘庄镇政府机关办公用房。1997年,被拆除改建新楼。(www.xing528.com)

七宝北西街张维城宅

张维城(1895~1941),又名维仁,字廷珍,号子城,曾以公使衔任驻朝鲜汉城总领事。张氏先祖来自安徽九华山一带,清道光年间迁居七宝镇,相传起先在塘桥堍设摊卖米,后租房开设“震和米店”,家业逐渐发达。张维城的父亲张鲁卿,叔父张彬卿,当年分家时以祖宅总客堂为界,东侧房屋属兄长张鲁卿所有,称东房,西侧房屋张彬卿所有,称西房。分家后,张鲁卿经商有道,在北西街、北大街上开设的“震和”商行生意兴隆,房有上百间,地逾三千亩。西房张之珍(1871~1925),字伯藩,时任七宝北镇自治乡董。张家住宅始建于北西街西栅口近西石桥处,因火灾而毁。1932年前后,移北西街东段重建。东房张维城住宅为五开间两层楼房,南北三进深,居中为正房,环绕天井设有走马楼。前天井后面底层是氏族总客堂,挂有张氏宗祠“四维堂”匾和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题额“乡国垂型”匾,下方悬挂由名家显贵书写的家训条幅,北侧有伴弄。宅院砌有数丈高的封火墙,高处为三层翘首飞檐。今为张充仁纪念馆用房。

诸翟张家住宅

诸翟张家住宅,位于紫苑路116号(关帝庙门前广场西侧),为二层楼房,上下各五间,面积三百二十五平方米。有围墙及仪门,设走马楼,保存完好。张家住宅由闵行区政府公布为闵行区文物保护点。

颛桥西街何家宅院

颛桥老镇西街8号(今颛建路114号),人称何家宅院。清末,何家开“何元兴号”米行,有作坊、果园和不少田产。宅院初建于清嘉庆年间,后因火灾遭毁,光绪年间由何氏重建。院落坐北面南,三进建筑间隔两个天井,面阔均三开间,占地总面积约四百平方米。第一进建筑临街,第二进为一正两厢房,砖木结构两层,二楼地搁梁上装饰雕花木板。如今遗存大小房屋二十多间,整体布局仍基本完整。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先后作为颛桥镇公安派出所、公社文化站、秀龙居委、托儿所及商业用房。颛桥何家宅院由闵行区政府公布为闵行区文物保护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