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的江南传教区基地最初选在横塘(今松江区泗泾镇横塘村,时属青浦县),然而教徒们一直想方设法要重返徐光启的故乡上海县,以延续当初的伟业。
道光二十六年(1846),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南格禄(1803~1856,字德朗)依靠信徒的资助,在徐家汇得到一块土地,建造了两幢房屋居住,兼作临时礼拜堂。次年,建立“大书房”(后发展为徐家汇藏书楼)。两年后,在徐光启墓地北侧创立依纳爵公学(中国内地最早的新式中学,后为徐汇公学),吸收中国贫家子弟入学。
咸丰元年(1851)3月,南格禄在肇嘉浜西岸建造正式教堂(俗称徐家汇老教堂),为希腊神庙式,带有中国装饰。教堂规模不小,同时能容纳两百余人。
同治三年(1864),圣母院从青浦横塘迁到徐家汇附近王家堂。五年后建造新院,大力培养中国修女。
光绪二十二年(1896),基于天主教势力在本地区得到大发展,南格禄会长决定在老教堂西南侧兴建一所住院,提供给神父们每年前来避静及歇夏。于是,开始搭建工棚雕琢石柱。因财力不足,拖了数年。(www.xing528.com)
过了十年,光绪三十二年(1906)7月31日终于正式动工。
整个工程规模空前,耗时四年。宣统二年(1910)10月22日,徐家汇“圣依纳爵主教座堂”举行落成典礼,成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教堂建筑宏大,装饰华丽,工艺精湛,主建筑高五层,砖木结构,红色砖墙,白色石柱,青灰色石板瓦顶,两座钟楼,南北对峙,高耸入云,门窗都是哥特式尖拱,以彩色玻璃镶嵌成图案和神像,光影美轮美奂,呈现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当时是上海地区最高建筑,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
随之,“徐家汇”应运而兴,人口会聚,渐成为天主教江南传教区的中心、中西文化交流的重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