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七宝地区的天主教信徒们竟然成了“异类”,非但礼拜活动没有消停,并悄悄着手在当地筹建自己的“小教堂”。
也许,因为这里地处乡村,又是上海、松江、青浦三县交界地带,以致朝廷官府顾及不到。就在乾隆年间,七宝镇周边村宅中先后建成了塘湾里(后称顾家塘)天主教圣母无原罪始胎堂、朱家巷天主圣三堂、蒋家塘圣母七若堂、许家塘若瑟堂四处宗教活动场所。尽管只是几间乡村平房,但均有礼拜设施,这种寺庙式的“堂”成了教徒们的精神家园。
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宝镇东南(今九星村)又建成吴家弥额尔天神堂、阮家厍天主教若瑟堂。
这样的阵势,在当时的上海地区实属罕见,尤其应当关注的是,徐家汇地区此时还尚无一座教堂,直至近一百年后才建有临时礼拜堂。乾隆元年(1736),浦南地区建成亭林十三保耶稣圣心堂(位于今金山区亭林镇红阳村),有三间平房。乾隆九年(1744),浦东地区建成张家楼耶稣圣心堂,但仅此一处。因此,七宝镇周边村宅可以确认为上海最早的天主教堂集聚地。
嘉庆五年(1800),七宝镇西南的喻家巷(今属联明村)建成天主教若望尼多莫堂。(www.xing528.com)
同时,一些本地年轻人不仅信教,而且热衷以此为业,成为教堂神职人员。
道光九年(1829),修道士吴雅阁(1794~1862,本地吴家堂人)在塘湾里天主教圣母无原罪始胎堂出任司铎,乡人称其为老神甫。在他的影响下,后来吴家堂又有吴简言(1860~1917)、吴道勋(生于1866年)、吴志仁(生于1885年)、吴勤德(1901~1980)以及李家木桥的李戴德(1892~1955)等先后入教堂担任神职人员。
当地有十个村落的村民几乎全是天主教徒,乡人对信徒和非信徒有“进教”和“外教”的特别称呼。天主教文化对村民生活习俗、思想观念的影响延续至今。
塘湾里的村宅随之得以拓展,规模出众,大户人家建有“十棣九庭心”(前后有房十进),在本地首屈一指。可惜,整个村宅毁于咸丰兵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