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国时期墨家学说:带有宗教色彩的互助团体中的大变革

战国时期墨家学说:带有宗教色彩的互助团体中的大变革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名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国人。墨子的思想,代表了战国初期平民阶层、特别是小手工业者的利益。与其他学派不同,战国时期的墨家,还创立了组织严密且带有宗教色彩的互助团体。总体而言,战国儒、墨两家显学走了不同的路线,儒家强调“仁义”之说,走了上层路线,墨家则坚持“兼爱”之论,强调底层立场。墨者对战国历史的影响,长期以来并不彰显。

战国时期墨家学说:带有宗教色彩的互助团体中的大变革

墨家儒家一样,也是战国诸子中的“显学”。在“百家”中,以儒、墨两派最有实力,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名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国人。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468年至前376年间。其生平事迹,已难于详考。《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只记有“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等寥寥数语。

墨子像

相传,墨子曾受教于儒者,后不能忍受儒家礼乐之教的繁文缛节,遂离儒创墨,后来曾做过宋国的大夫。墨子生活俭朴,“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其弟子吃藜藿之羹,穿短褐之衣,跟儒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标准,大相迥异。《庄子·天下》记载,墨家以大禹为“圣”,墨子“以裘褐为衣,以跂蟜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墨子是个巧匠,《墨子》书中,有许多关于生产技术、科学知识的记载。他曾自称:“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可见,他的出身,既不是贵族,也不是耕者,大约是接近“农与工肆之人”的社会底层人物。为了推行其政治主张,还曾游历齐、卫,并多次游历楚。曾到楚国郢和鲁阳(今河南鲁山县),还想去越国,却没有真正去成。墨子终日操劳,人有“墨子无煖席”之说,意思是墨子连将席子坐暖的功夫都没有。

墨子的思想,保留在《墨子》一书中,大体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记载墨子思想,共二十三篇。分别是:《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兼爱》、《非攻》。原来各有上、中、下三篇,今缺七篇,内容大同小异,当是墨家弟子分别整理记录后汇编而成。

第二类记载墨子言行,共十二篇,其中,《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五篇,体裁类似儒家的《论语》,当为墨家弟子记载墨子的言行,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资料。《法仪》、《七患》、《辞过》、《三辩》四篇,亦记墨子之言,但其成篇较前面五篇要晚;《亲土》、《修身》、《所染》三篇,有些与儒言相近的表述。《韩非子·显学》就指出:“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

第三类为墨子后学诋斥儒家的《非儒》篇。写成大约在《孟子》以前。

第四类逻辑学认识论和自然科学知识,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又称《墨辩》。墨家重逻辑,此六篇是古代墨家逻辑之学的重要思想汇编。

第五类是从《备城门》到《杂守》,共十一篇,专门记述战争守御之法。墨子以善守御著称,《墨子》中曾记载墨子自宋至楚,制止公输盘为楚造云梯攻宋的故事。此部分当为墨家师徒相传的守御技术,不仅是了解墨家战争防御技术的珍贵资料,而且因为其中涉及古代数学光学力学等方面知识,在战国诸子流派中,带有鲜明的技术主义倾向。

墨子的思想与儒家形成鲜明对比。(www.xing528.com)

《墨子》书影

据《墨子·鲁问》记载,墨子所提出的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兼爱、非攻十大主张,是针对当时国家不同弊病而提出的针对性建议。

墨子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其学说的基础,提倡“兼爱”论,强调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不分“王公大人”与“万民”的等级身份,平等地爱一切人。他主张“非攻”,反对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他强调“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世卿世禄制和任人唯亲,强调打破等级观念,“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为制约统治者的行为,他又提出“天志”“明鬼”之说,强调尊天、事鬼,让统治者有所忌惮。

墨子的思想,代表了战国初期平民阶层、特别是小手工业者的利益。墨家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刃,以自苦励志。墨子祖述大禹,强调节俭和以身作则,被时人称为“贱人之所为”或“役夫之道”。

与其他学派不同,战国时期的墨家,还创立了组织严密且带有宗教色彩的互助团体。其成员之间,强调平等,生活刻苦,与贫贱无异。《庄子·天下》谓之:“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必自苦以腓无胈,胫无毛,相进而已矣”。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墨家成员之间,有经济上的互助义务。做官的墨者,需将俸禄的一部分交到团体中来。墨子弟子耕柱子曾在楚国为官,因对过往的墨者“客之不厚”而遭非议。做官的墨者必须忠于墨家学说,若不能力行,要循“背禄而向义”的原则,主动辞职。墨子弟子高石子在卫任职,以义辞官,得到墨子的赞扬。而另一弟子胜绰,在齐国做官,三次侵犯鲁国,遭到墨子“禄胜于义”的责备,并将其斥退。

墨家团体中的首领,称“巨(钜)子”,通常由上代领导人指定,代代相传。巨子必须有奉献精神,能够以身作则,严格遵循墨家规矩行事。《吕氏春秋·去私》记载,墨者巨子腹朜居秦,其子杀人。秦惠文王怜其年老独子,准备予以赦免。腹朜却说:“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大王虽有好意,我不可不行墨者之法。”秦惠文王听从了他的意见,还是处死了他的儿子。

因为巨子有奉献精神,故墨者成员“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主),冀得为其后世”(《庄子·天下》),带有以死尽忠和舍命行道精神。相传,墨子弟子,为其“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淮南子·泰族训》),足见其组织性之高,影响力之强。墨家巨子孟胜,在楚国跟随阳城君,阳城君因吴起事件失国之后,其率弟子百八十五人集体身殉,以践墨子之义。

总体而言,战国儒、墨两家显学走了不同的路线,儒家强调“仁义”之说,走了上层路线,墨家则坚持“兼爱”之论,强调底层立场。墨家在当时社会影响力之强,与墨家注重组织,强调团体成员之间互助互帮和严密组织体系有着密切关系。

墨者对战国历史的影响,长期以来并不彰显。但有中外学者强调墨家对于秦献公改革的影响与支持,并且强调墨家的种种技术专长对于秦国军事能力提升的影响,试图揭示统一之前的秦国与墨家组织的密切关系,[11]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