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激烈兼并战争实践的发展,促进了战场谋略和战争理论的发展。列强争霸过程中,战场谋略被广泛采用,奇袭战、伏击战、迂回包围战、间谍战等层出不穷,出现了“战阵之间,不厌诈伪”(《韩非子·难一》)的情形。从列国交战的实际战例来看,战场谋略运用得当与否,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要素。
随着军事谋略的广泛运用,战国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后世知名的军事家。他们在作战风格上各有特色,如《吕氏春秋·不二》所言“孙膑贵势,王蓼贵先,儿良贵后”。贾谊《过秦论》还提到,“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其中所列举的人物,都是当时的著名军事将领或谋士。
战争实践的发展,促进了战争理论的创新。战国时期不仅有大批军事家整理的兵书战策问世,而且不少政治家如李悝(李克)、商鞅等也有论兵著作,此外,战国诸子思想作品如《管子》、《墨子》中,也有一些军事方面的内容。《韩非子》曾有“境内皆言兵,孙吴之法,家有之”的说法,足见当时兵学著作的普及程度非常之高。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初张良和韩信曾整理兵书典籍,得到先秦兵书一百八十二种,其中大多数都是战国时期军事家的著述。这些军事理论著作,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将其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和“兵技巧”四大门类,其中“兵权谋”的主要特点是“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兵形势”的主要特点是“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兵阴阳”的特点是“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兵技巧”的特点是“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从“兵书略”收录情况看,战国时期的兵学作品极多,可谓盛极一时。(www.xing528.com)
在战国兵书著作中,流传后世的兵学经典有《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这些军事理论著述,或从一般军事哲学高度揭示战争属性及一般战场规律,或讨论战场谋略的原则及战略战术运用,还包括基本作战技术及军事武备运用等,阐述详尽严密,议论气势宏伟,脉络清晰,条理分明,为后世兵家所推崇,是我国传统军事学的奠基之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