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抹灰类
抹灰是我国传统的墙面做法,它是由水泥、石灰膏等胶结材料加入砂或石粉,再与水拌和成砂浆抹到墙面上的一种工艺。抹灰分为一般抹灰和装饰抹灰。一般抹灰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混合砂浆等;装饰抹灰有水刷石、干粘石、斩假石、水泥拉毛等。为保证抹灰层与基层连接牢固,表面平整均匀,避免裂缝和脱落,在抹灰前应将基层表面的灰尘、污垢、油渍等清除干净,并洒水湿润。同时抹灰层不能太厚,并应分层完成。普通抹灰一般由底层和面层组成,装修标准较高的房间,当采用中级或高级抹灰时,还要在面层与底层之间加一层或多层中间层(图3.51)。
墙面抹灰层的平均总厚度,施工规范中规定不得大于以下数值:
外墙:普通墙面20 mm,勒脚及突出墙面部分25 mm;
内墙:普通抹灰18 mm,中级抹灰20 mm,高级抹灰25 mm;
石墙:墙面抹灰35 mm。
(1)底层抹灰 简称底灰,它的作用是使面层与基层粘牢和初步找平,厚度一般为5~15 mm。底灰的选用与基层材料有关,对黏土砖墙、混凝土墙的底灰一般用水泥砂浆、水泥石灰混合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轻质混凝土砌块墙的底灰多用混合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板条墙的底灰常用麻刀石灰砂浆或纸筋石灰砂浆。另外,对湿度较大的房间或有防水、防潮要求的墙体,底灰宜选用水泥砂浆。
图3.51 墙面抹灰分层构造
图3.52 水刷石构造
(2)中层抹灰 其作用是进一步找平,减少由于底层砂浆开裂导致的面层裂缝,同时也是底层和面层的黏结层,其厚度一般为5~10 mm。中层抹灰的材料可以与底灰相同,也可根据装饰要求选用其他材料。
(3)面层抹灰 也称罩面,主要起装饰作用,要求表面平整、色彩均匀、无裂纹等。根据面层采用的材料不同,除一般装修外,还有水刷石、干粘石、水磨石、斩假石、拉毛灰、彩色抹灰等做法(图3.52、图3.53)。
图3.53 斩假石
在室内抹灰中,对人群活动频繁、易受碰撞的墙面,或有防水、防潮要求的墙身,常做墙裙对墙身进行保护。墙裙高度一般为1.5 m,有时也可以做到1.8 m以上,常见的做法有水泥砂浆抹灰、水磨石、贴瓷砖、油漆、铺钉胶合板等。同时,对室内墙面、柱面及门窗洞口的阳角,宜用1∶2水泥砂浆做护角,高度不小于2 m,每侧宽度不应小于50 mm(图3.54)。
图3.54 阳角
图3.55 引条线脚
此外,在室外抹灰中,由于抹灰面积大,为防止面层裂纹和便于操作,或立面处理的需要,常对抹灰面层做线脚分隔处理。面层施工前,先做不同形式的木引条,待面层抹完后取出木引条,即形成线脚(图3.55)。
2)贴面类
贴面类是指利用各种天然石材或人造板、块,通过绑、挂或直接粘贴于基层表面的饰面做法。这类装修具有耐久性好、施工方便、装饰性强、质量高、易于清洗等优点。常用的贴面材料有陶瓷面砖、马赛克以及水磨石和天然的花岗石、大理石板等。其中,质地细腻、耐候性差的材料常用于室内装修,如釉面砖、大理石板等;而质感粗放、耐候性较好的材料,如室外墙面砖、马赛克、花岗石板,多用作室外装修。
贴面类饰面构造按工艺不同分成两类:直接镶贴类和采用一定构造连接方式的饰面镶贴类。直接镶贴饰面构造比较简单,大体上由底层砂浆、粘结层砂浆和块状贴面材料面层组成。采用一定构造连接方式的镶贴类构造则与直接镶贴类构造有显著的差异。
(1)陶瓷墙面砖贴面 作为外墙面装修,其构造多采用10~15 mm厚1∶3水泥砂浆打底,5 mm厚1∶1水泥砂浆粘结层,然后粘贴各类陶瓷材料。如果粘结层掺入10%以下的107胶时,其粘结层可减为2~3 mm厚,在外墙面砖之间粘贴时留出约13 mm缝隙,以增加材料的透气性。作为内墙面装修时,瓷砖贴面构造多采用10~15 mm厚1∶3水泥砂浆或1∶3∶6水泥、石灰膏砂浆打底,8~10 mm厚1∶0.3∶3水泥、石灰膏砂浆粘结层,外贴瓷砖(图3.56)。(www.xing528.com)
图3.56 面砖饰面构造
(2)天然石板贴面 安装方法有粘贴法、绑扎法、干挂法3种。
小规格的板材(一般指边长不超过400 mm,厚度在10 mm左右的薄板)通常用粘贴的方法安装,这与前述的面砖铺贴的方法基本相同。
大规格饰面板是指块面大的板材(边长500~2 000 mm)或是厚度大的块材(40 mm以上)。因其板块重量大,为避免直接粘贴后可能引起坍落,常采用以下构造方法:
①绑扎法(图3.57):先在墙身或柱内预埋中距500 mm左右、双向8“Ω”形钢筋,在其上绑扎6~10的双向钢筋网,再用16号镀锌铁丝或铜丝穿过事先在石板上钻好的孔眼,将石板绑扎在钢筋网上。固定石板用的横向钢筋间距应与石板的高度一致,当石板就位、校正、绑扎牢固后,在石板与墙或柱面的缝隙中,用1∶2.5水泥砂浆分层灌缝,每次灌入高度不应超过200 mm。石板与墙柱间的缝宽一般为30 mm。
②干挂法(图3.58):在需要铺贴饰面石材的部位预留木砖、金属型材或者直接在饰面石材上用电钻钻孔,打入膨胀螺栓固定,或用金属型材卡紧固定,最后进行勾缝和压缝处理。人造石板装修的构造做法与天然石板相同,但不必在板上钻孔,而是利用板背面预留的钢筋挂钩,用铜丝或镀锌铁丝将其绑扎在水平钢筋上,就位后再用砂浆填缝。
图3.57 绑扎法
图3.58 干挂法
3)涂料类
在已做好的墙面基层上,经局部或满刮腻子处理使墙面平整,然后涂刷选定的材料即成为涂刷类饰面。
建筑物的内外墙面采用涂刷材料作饰面,是各种饰面做法中最为简便的一种方式。这种饰面做法省工省料、工期短、工效高、自重轻、颜色丰富、便于维修更新,而且造价相对比较低,因此,在国内外涂料类饰面作为一种传统的饰面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涂料按其成膜物的不同可分无机涂料和有机涂料两大类。无机涂料包括石灰浆、大白浆、水泥浆及各种无机高分子涂料等,如JHSO-1型、JHN84-1型和F832型等。有机涂料依其稀释剂的不同,分溶剂型涂料、水溶性涂料和乳胶涂料等,如812建筑涂料、106内墙涂料及PA-1型乳胶涂料等。
涂料类饰面的涂层构造,一般可以分为3层,即底层、中间层、面层。
(1)底层 俗称刷底漆,其主要目的是增加涂层与基层之间的黏附力,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清理基层表面的灰尘,使一部分悬浮的灰尘颗粒固定于基层。另外,底层漆还兼具基层封闭剂(封底)的作用,用以防止木脂、水泥砂浆抹灰层中的可溶性盐等物质渗出表面,造成对涂料饰面的破坏。
(2)中间层 中间层是整个涂层构造中的成型层。其目的是通过适当的工艺,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匀实饱满的涂层。通过这一涂层,达到保护基层和形成所需的装饰效果。中间层的质量好,不仅可以保证涂层的耐久性、耐水性和强度,在某些情况下对基层尚可起到补强的作用。
(3)面层 面层的作用是体现涂层的色彩和光感。从色彩的角度考虑,为了保证色彩均匀,并满足耐久性、耐磨性等方面的要求,面层最低限度应涂刷两遍。从光泽度的角度考虑,一般地说溶剂型涂料的光泽度普遍比水溶性涂料、无机涂料的光泽度要高一些。但从漆膜反光的角度分析,却不尽然。因为反光光泽度的大小不仅与所用溶剂的类型有关,还与填料的颗粒大小、基本成膜物质的种类有关。当采用适当的涂料生产工艺、施工工艺时,水溶性涂料和无机涂料的光泽度赶上或超过溶剂型涂料的光泽度是可能的。
4)铺钉类
铺钉类饰面是指利用天然板条或各种人造薄板借助于钉、胶粘等固定方式对墙面进行的饰面做法。选用不同材质的面板和恰当的构造方式,可以使墙面具有质感细腻、美观大方、或给人以亲切感等不同的装饰效果,同时,还可以改善室内声学等环境效果,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铺钉类装修构造做法与骨架隔墙的做法类似,是由骨架和面板两部分组成,施工时先在墙面上立骨架(墙筋),然后在骨架上铺钉装饰面板(图3.59)。
图3.59 木质面板装饰构造
骨架有木骨架和金属骨架,木骨架截面一般为50 mm×50 mm,金属骨架多为槽形冷轧薄钢板。木骨架一般借助于墙中的预埋防腐木砖固定在墙上,木砖尺寸为60 mm×60 mm×60 mm,中距500 mm,骨架间距还应与墙板尺寸相配合。金属骨架多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上。为防止骨架和面板受潮,在固定骨架前,宜先在墙面上抹10 mm厚混合砂浆,然后刷二遍防潮防腐剂(热沥青),或铺一毡两油防潮层。
常见的装饰面板有硬木条(板)、竹条、胶合板、纤维板、石膏板、钙塑板及各种吸声墙板等。面板在木骨架上用圆钉或木螺丝固定,在金属骨架上一般用自攻螺丝固定面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