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被光线照射后,在平面上形成影像,这种现象称为投影。形成投影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是光源、投影线、物体、投影面和投影图。按照光线、投影线及形成图像的不同,投影分为中心投影(见图1-15)和平行投影(见图1-16),而平行投影又可分为正投影和轴测投影(见图1-12)。中心投影的投影线为放射形,集中交汇于投影中心(光源);而平行投影的投影线相互平行。正投影是指平行的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而轴测投影是指平行的投影线不垂直于投影面。
图1-15 中心投影
图1-16 平行投影
由于正投影图能真实地反映物体的形态和大小、经过适当充实(引入规则)后,不仅能表现物体的形体轮廓和表面形态,还可表现物体的内部构造。因此,运用投影原理和绘制正投影图是工程制图的基本手法。识读工程图必须掌握投影图的基本原理及其表现手法。
物体是由几何形体构成的,而几何形体是由众多的点、线、面组成的。正投影的性质表现为点、线、面的投影关系,可概括为以下几条:
(1)点在任何面上的投影为一点[见图1-17(a)]。
(2)垂直于投影面的直线,投影为一点[见图1-17(b)];平行于投影面的直线段,投影为反映实长的直线段[见图1-17(c)];倾斜于投影面的直线段,投影为小于实长的直线段[见图1-17(d)]。
(3)垂直于投影面的平面,投影为一条直线[见图1-17(f)];平行于投影面的平面,投影为反映实大的平面[见图1-17(e)];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投影为小于实大的平面[见图1-17(g)]。
掌握这些特性是识图的基础,应利用实物进行比划和思考,以加深理解。工程制图在于尽量利用反映实际大小和形状的投影条件,以完美真切地表现物体的本来面貌。
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度,这就是立体形的“三向度”。由于长、宽、高的三个方向是相互垂直的,而任何一个正投影的平面图形只能反映两个方向的尺度,因此,至少要有三个方向相互垂直的平面所形成的三个投影图,才能完整地表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见图1-18(a)]。这种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及其投影关系,在制图学上称为“三面投影体系”。
(www.xing528.com)
图1-17 正投影性质
(a)点的正投影;(b)直线垂直投影面;(c)直线平行投影面;(d)直线倾斜投影面;(e)平面平行投影面;(f)平面垂直投影面;(g)平面倾斜投影面
在一张图纸上,要同时绘制三个不同方向的投影图,就必须使投影面展开[见图1-18(b)],形成相互有联系的三面投影图[见图1-18(c)]。即正面投影图(Ⅴ面)、水平面投影图(H面)、侧面投影图(W面)。
三面投影图在表现同一物体时,相互之间具有以下四种规律性的关系:
(1)位置关系。正面投影图在上,水平面投影图在正面投影图下方(对齐),侧面投影图在正面投影图的侧向[见图1-18(c)]。
(2)三等关系。指的是高平齐、长对正、宽相等[见图1-18(c)]。每个投影图上所表示的两向尺度,在三个投影图上必须一致。
(3)方向关系。每个投影图上只表示两个方向,正面投影图表示长和高,水平投影图表示长和宽,侧面投影图表示高和宽。
(4)增减关系。由于物体形态的复杂性和对应面的非一致性,仅用三个投影图来表现,往往不足。因此,常需增加投影视图。而有些简单的形体(如圆柱、圆锥等),只要两个投影图就能表现。所以,投影图的数目在工程图上,可以按照形体特点进行增加或减少。
图1-18
(a)三面投影直观图;(b)三面投影展开;(c)三面投影
绘制三面投影图必须熟练掌握上述四种关系,并能灵活运用。在工程识图中也必须掌握这些原理,方可从平面图形及其关系中形成立体造形。因此,除了学习一些专著外,还要多做绘制三面投影图的练习(利用模型实物画投影图或利用轴测图绘制三面投影图)。图1-19和图1-20为三面正投影图的举例。
工程制图主要是根据三面投影图原理,运用三向视图来表现建筑物、构筑物及其构配件的形体,这就是平面图、立面图和侧面图。为了深入反映其内部形态与构造,也是采用内外结合的“三视图”(见图1-11)来表示的,这就是建筑上的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工程详图也是按照投影原理(放大比例)绘制的。由此可见,掌握投影原理及作图方法,对建筑识图是十分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