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宪章》中指出:“在有限的地球资源条件下,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公平的人居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研究资源建筑(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是迫在眉睫的紧要课题。而所谓的环境建筑,应该是广义的环境建筑,它要求建筑中采用节能技术、使用节能材料、在设计思路上考虑保护环境,与环境融为一体,重视城市文脉的同时突出可持续发展,具有环境意识的号召力。在广泛地结合气候等条件进行设计的同时,建筑也自然具有高科技的色彩,不过使用技术的概念是为了符合特定建筑的特定需求,没有任何渲染和浮华的处理,它不是依附于建筑的表皮,而是切实融入建筑构成之中,促进了建筑的合理性。所以确定建筑的合理性是推进环境建筑的关键环节所在。
近30 年来,在从能源危机向环境危机的渐进转化过程中,人类对建筑节能概念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建筑节能”—节省能耗,减少能量的输入。
(2)“在建筑中保持能源”—保持建筑中的能量,减少建筑的热工损失。
(3)“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不再是消极被动地节省能源,而是积极地提高能源效率,高效地满足舒适要求。
从节流转向开源,建筑节能概念含义的变化折射出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入。如今建筑节能的中心意义是降低人工舒适气候的环境支持成本,即在获得最佳的舒适气候的同时,使自然环境为此付出最小的代价。因而当今“建筑节能”的含义为: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最小的环境负荷获得舒适环境,基于生态理念的建筑节能还必须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地域性建筑的基本特征
(1)回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www.xing528.com)
(2)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
(3)吸收包括当地建筑形式在内的建筑文化成就。
除以上基本特征外,当前的地域性建筑更多地汲取了现代建筑的建筑材料、技术手段和建造方式,呈现出地域性建筑的理念更新。
(二)地域性建筑与国际性建筑比翼双飞
文化全球化与多元化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全球化和后殖民状态大大促进了各种“中心论”的解体。世界各个角落都成了联成整体的地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存在的合理性,过去统率一切的罗格斯中心论、“普遍规律”和牵制各个地区的“大叙述”模式都面临挑战。人们最关心的不再是没有具体实质、没有时间限制的“纯粹的理想形式”,而首先是活生生地存在、行动,并感受着痛苦和愉悦的人本身。人周围的一切都不固定,都随着人的心情和视角的变化而变化着。这对于多元文化的发展实在是一个极大的解放。正是由于这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深刻转变,对“他者”的寻求,对文化多元发展的关切等问题才纷纷提了出来。人们认识到不仅需要吸收他种文化以丰富自己,而且需要在与他种文化的比照中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以求发展,这就需要扩大视野,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定式全然不同的他种文化。
在研究政治和经济领域中的现代性时,法国哲学家福柯曾经提出反现代性的概念(或称“抗拒的现代性”)。应该看到,反现代性虽然采取的是抵抗姿态,但是它仍然汲取了现代性主要的精髓和力量,它是现代性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现代主义建筑与地域建筑之间的关系。虽然相对于现代建筑的主流思潮,地域性建筑表现出抵抗的姿态和批判的精神,然而它仍然是现代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离开了现代性,具有积极意义的地域性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只有面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汹涌潮流,人们才真正意识到自身独立存在的必要;也只有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物质层面上,地域文化的价值才能获得珍视,得到积极意义的保护。在讨论现代主义与地域建筑关系时,辩证法仍然是最为有力的思想武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