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90 年代,多元的价值观与高科技的造型技术发展成熟后,西方建筑界新观念要“同中求异,百花齐放”。若抛开其风格方面的分析而分析西方建筑创作之大观,主要是重视科学技术、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借鉴优秀传统、重视建筑的地域性、注重历史文脉及人文环境等。这些是建筑学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批判地吸取其中合理的内涵,将独到的心得运用于设计创作之中。
建筑理论与实践,都要讲求形式的创造。面对建筑风格的流派纷呈,我们强调必须了解建筑的本质。只有结合历史、社会、经济、人文背景,用自己的理解与语言,用现代的材料技术,才能设计出有特色的现代建筑。我们要从沉醉于“手法”“式样”“主义”中醒悟过来,综合世界建筑与地域建筑之长,力臻建筑的科学的理性思维与艺术的形象创造的结合。
这就要求:①回归基本原理。从建筑的本质中,展扩、深化、重构传统建筑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框架。②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从就建筑论建筑走向“城市建筑学”“地区建筑学”,从区域的文化视野观察研究建筑与城市,从单纯注视人工环境走向人工与自然相结合,从独善其身的追求建筑的自我表现到对土地和自然的尊重、对社会的尊重等。③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新建筑与城镇住区的构思、设计都要根据建筑的寿命周期,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之中,不断提高环境质量,这也是可持续发展在建筑与城市建设中的一个体现。④建构多层次的技术体系。充分发挥技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扩展建筑技术功能的内涵,直至覆盖心理范畴。⑤创造和而不同的建筑文化。要不断吸取古今中外有利于此时此地建筑创作的有益经验,发掘地域文化精华。要整体地分析与创造新的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乡土建筑的现代化”,殊途同归,推动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⑥未来建筑学的发展寄望于新一代建筑师的成长,建筑教育要重视扩大视野,建立开放的、科技和人文相结合的知识体系。加强实施全民建筑教育。⑦建筑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社会职责,要把社会整体作为最高的业主。评价建筑的根本准则是人的利益,是社会个体和全体的满意程度。
世界各国的自然条件如此多样,建筑文化如此不同,人民的生活如此丰富;各自的地域性民族性建筑多姿多态,肯定带有一些对所在地的适应性因素;现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建筑,将在现实条件的更新中永存。中国的建筑文化在世界上是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是在根植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前提下求得发展的,传统建筑一方面作为民族的历史保存下来,另一方面也是发展现代化的依据,是我们建筑设计的灵感源泉。
我们希望建筑师、开发商和城市规划建设决策者能够在现代化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猛烈冲击下,用现代建筑物理的最新成果,用现代材料、结构、空间处理和环境营造技术,表达中华民族的理性思维和生态审美,传承传统建筑文化气韵生动的建筑意匠,让国人能够惬意地栖居在中华大地上,自豪地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
(二)立足国情的现代建筑
有艺术价值的经典建筑和精心塑造的现代建筑,是城市形象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群交响乐中的“活跃之音”。设计者必须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种不同知识以成就完美的设计。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的国际建筑舞台上,高层建筑、大跨建筑和自由创造的各类建筑成就举足轻重,作为主体,服务于社会。虽然国际上修正经典现代建筑思潮风起云涌,现代与后现代建筑理论、风格、流派的争论此起彼伏,但在中国的建筑创作实践中,经典现代建筑理论稳居主流地位。追求功能的完善,结构的真实,形象的完美性和简洁性等,是设计师遵循的基本原则。
1975—1985 年,中国建筑师迸发出一种可贵的创造热忱,对建筑艺术现代性的追求,对地域性的深入探索,对优秀建筑传统的深化,为新时期的建筑艺术创作开局。这是建筑创作领域解放思想的直接结果。经典的现代建筑原则加上“中而新”的建筑创作方向,是建筑师自觉的诉求。
这一时期完成的建筑创作,基本做到功能流线直接顺畅,外形朴实、新颖,室内设计毫无浮华,室外设计环境宜人。从小型建筑起步,树立朴素的经典现代建筑形象,体现出可信的建筑特异性,也体现了自由创造精神,其艺术成就是:
①一些对中国传统建筑有长期研究心得的建筑师,笔下的传统建筑艺术形象,不但形式优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一定现代性,表现在功能、结构与建筑艺术形象的妥善处理上。②扩展了传统性的概念,少数民族建筑传统和外国建筑传统因素,也在注入现代性的方向上,持续探讨新的建筑形象。③一些有典型地方文化传统的旅游地区,建造了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街市,恰当地继承并提升了建筑形象,也是值得重视的建筑艺术成就。
例如,曲阜阙里宾舍,运用和孔府类似的中国传统民居的屋顶,四合院的布局,体量、尺度和色彩等与古建筑群融为一体,突出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气质。宾舍采用了现代建筑结构体系,中央大厅的十字屋脊,采用了四支点正方形壳体结构,外部顺理成章地恰好形成歇山屋顶的十字屋脊,内部自然形成伞形空间,没有通常在处理传统屋顶时与结构的矛盾。质朴的设计语言和材料,饱含着儒家文化的一些观念。
武汉黄鹤楼重建,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楼体造型“四望如一,层层飞檐”“下降上锐,其状如笋”,维持了明清黄鹤楼的基本风貌。武汉的楚文化游览区,是此后古文化街市的又一成就。
北京琉璃厂文化街,按步行街布局,沿街两侧的54 家店堂全部按清代乾隆年间的面貌改建,采用北方店铺、民居形式,自然形成错落的轮廓。屋顶有坡顶和平顶两种形式,坡顶用硬山小卷棚,平顶为冰盘挂落檐。外廊形式多样,分别装饰沥粉贴金彩画和苏式彩画。(www.xing528.com)
南京夫子庙古建筑群所在地,按县学规制予以恢复,重建了棂星门、大成殿、尊经阁、敬一亭、聚星亭、魁光阁及东西市场等,使之形成一组完整的具有清代江南风格的建筑群,作为各种展览、演出等文化活动以及销售地方工艺品的场所。
从世界范围来看,环境危机已经引出《人类环境宣言》,以及强调环境与生态问题的其他纲领。在中国的土地上,适应自然的设计思想,无疑可以发展成为积极主动的环境保护建筑理念。中国的园林和园林建筑传统悠久,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国外景园建筑学的概念传入中国之后,中国更有突破性的发展,具体表现为:①建筑师迅速地将较小的文人园林发展成大众景园,使得景园拥有更多的游客容量。②建筑和园林的结合,走出了庭院和园林的格局,向城市和自然环境渗透,特别是出现许多环城公园,丰富和改善了城市环境。③专题公园的出现,推进了园林现代化的进程,大大地丰富了人民生活的内容;环境意识的觉醒,为在建筑创作中接受“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我国建筑师经常使用本地的、地域性的技术和特有的做法,以适用技术解决建筑的实际问题,建立起一种全面的技术观。如:甘肃敦煌航站楼,借鉴当地土堡、内天井的民居布局,旅客大厅外墙封闭,窗少而小。圆形综合楼,沉入地下,可以有效地阻挡风沙,防止辐射和热损耗。
天津的低层高密度住宅,在住宅建筑中另开思路,为了节约土地和有效利用建筑面积,采用了缩小面宽、加大进深、顶层退台、里弄式布局等手法,将建筑控制在三层。它采用的技术简单,却做到投资少,收效快,与五层住宅相比,低层高密度住宅可节约14.2%的投资,提供了一个改进城市职工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划的良好经验。
淮安周恩来纪念馆,规划设计注重环境处理,将纪念馆与其所在水面、半岛和城市的整体关系统筹研究,创造出水天一色的效果。倾斜的基座和台阶,使建筑稳固如大地生长,角部开敞,使视线通达,令人感到坦荡、开放。屋顶自主体建筑向上浮起,显得轻快而舒展,脱离了传统屋顶的形似而又不失精神,从单纯的材质和肌理的处理,隐喻建筑的高洁。
(三)经典类型建筑新开篇
有学者分高层建筑、大跨建筑和具有现代自由创造精神的建筑这三个部分来观察新时期中国建筑艺术的新发展。
高层建筑的艺术形象,除了艺术装饰派的高层建筑在屋顶上做些造型之外,主要是对重复韵律的处理。由于技术设施更加合理而先进,为建筑表皮上玻璃幕墙树立了新颖的形象。北京长城饭店作为中国第一个玻璃幕墙建筑,被当成建筑现代化的标志形象引进来。
高层建筑设计规范发布以后,全国出现了高层建筑普及热潮,涌现了许多比较优秀的建筑。
大跨建筑。体育建筑是建筑艺术大有作为的类型,具有比较广阔的结构造型的可能性,采用或创造新的结构,自然可能完成具有“大手笔”的建筑形式。新体育建筑主要的成就在建筑艺术造型,充分利用结构造型,突出体育建筑轻快明朗的性格,出现多样化的局面。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中心的布局和环境,天津体育中心体育馆的飞碟形象,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的新技术新结构新造型,哈尔滨黑龙江速滑馆圆柱和球体组合成的体量、优美的网壳图案、流畅的建筑外形,大连体育馆立意新颖的布局、具有雕塑感和粗犷有力的建筑性格,都展示出现代建筑技术美艺术美的魅力。
象征隐喻与后现代理念的建筑。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威海甲午海战馆、沈阳“九一八”事变陈列馆、自贡彩灯博物馆、北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中心、上海博物馆、郑州河南博物院、浙江平湖弘一大师纪念馆等优秀作品,初步总结的经验是,在本体与喻体、被象征物与象征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对建筑的基本要素,如功能、结构、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深入思考,是出色地驾驭建筑基本要素和解决建筑本质要求的结果;完全根植于独特的人文历史和物质环境,是对特定的生活世界的深刻反映;象形度决定于其所要表达的喻义,使人在解读中获得愉悦,体验或超越了设计者的意念。
北京炎黄艺术馆展出空间采用簇集原则组织,覆斗的外形具有中国建筑神韵,脱离了“形似”的概念。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体现对清华园历史和环境特色的尊重,通过建筑体量的合理组织及形象的精心塑造,图书馆大量红砖外墙,与周围砖建筑汇成一体,使新老建筑在建筑形象上既有变化又能和谐统一。天津大学建筑系馆,正面有宽阔的水面。建筑师结合特定的地形条件,采取对称布局,内设方形庭院用来通风采光。作为轴线的底景,建筑体形力求端庄稳重,具有强烈的虚实、凸凹和色彩、质感对比。在建筑的两侧分别布置了斗拱和爱奥尼克柱头,立面南北双壁分别镶嵌中英对照的《老子》铭文,门厅镶嵌唐昭陵六骏的翻制石音摹本,多处点出了建筑的文化性。
在中国的建筑艺术中,也有展示通俗文化意味的建筑出现。烟台美食文化城,三座大门、马蹄形广场、娱乐宫、社会旅馆等,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建筑适应商业、娱乐和特有的文化、艺术氛围的需要,既活泼多变又不放任自流,既有通俗性又有广告性,格外注意摆脱庸俗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