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群体主要涉及的对象为城市中功能相对独立的和具有相对环境整体性的街区;目标是基于城市整体的地域性,分析该地区对于城市整体的价值,为保护和强化该地区已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和开发潜能,提供并建立适宜的操作技术和设计程序。街区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文化的变迁而保存下来的活的见证,是体现城市传统特色乃至地域文化特色最直接有效的样本。街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历史街区和新街区。
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往往保存了相对集中、完整和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历史遗存,反映出城市结构、历史格局和城市肌理,展示了某一历史时期的典型地域文化风貌以及历史记忆和发展脉络。历史街区是某个时期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的缩影,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印记与信息代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城市个性面貌的活力源泉,蕴涵的精神意义及人文关怀更增添了城市的温情与气质。历史街区的概念强调整体性保护,不仅重视物质遗存的保护,而且注重历史环境的延续性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对象也不局限于重要的历史建筑物,还包括了民居、村落等更广泛的内容。近年来,学界也针对历史街区保护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目前,历史街区更新与整治大多通过创造性的模仿与克隆,发展为视像趋同与功能同构。具体地讲,城市更新设计陷入一种概念炒作的幻景,有历史文脉的城市想复活商业,有经济实力的城市想进行时尚突围。缺乏文化内涵发掘和系统性开发前期论证与实施方案的遴选,往往以浮躁和低俗的设计手法粗暴地剖开城市的历史,表现出速食文化特征,最终留下疮疤与反思。因此,对于旧城街区的保护,要顺应其变迁的自身规律,从保持文化延续性,保持其内在活力的立场出发加以引导,实施有机更新式的改造。将传统城市街区与生活整体保护下来,对城市地域性文化的延续无疑是最为真实生动的。(www.xing528.com)
同样的,新建设的城市街区,是一个与现今社会经济能力相适应的较大规模的改造过程,也应该在相应的尺度上体现有机更新的策略:以城市的总体风貌特色和场所精神为出发点,通过从规划、城市设计到建筑设计的分级控制,保持城市发展脉络的连续性,延续其固有特色。要延续街区中的场所精神,就是实现街区的空间结构与当地的人们所认同的日常生活行为的结构相一致。这种“生活的结构”实际上又是一种人的生活中文化濡染、习得的结果,它正是在当地千百年来人与栖居空间的互动中形成的。因此其空间与行为结构上的一致性正是地方特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表现。尤其是城市中普遍性的居住街区,延续了空间类型所体现的这种场所精神,也就是延续了城市的文化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