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形与势反映在两个方面,既重视建筑近处观察,建筑细致的处理表达;又考虑远处的态势,建筑宏观的巍峨与气势。在远观近瞧中,使建筑的表现都可以达到最佳的境地。远观在于建筑气势,近观着眼于建筑的形象,按现代建筑分析,300 米在于取势,30 米左右重在观形。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建筑的体量、特点和所在地段不同,又是远远超过这些距离的。峨眉山上的金顶在几十里之外可以观察到闪烁的光点;城市中的电视塔,在远处都可以形成城市的标志;远观万里长城,它那蜿蜒曲折的走势,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景。
建筑在一定条件下,依山就势的安排、高低层次的穿插、体量虚实起伏的搭配,都要从远观近瞧的总体气势上加以全面考虑。建筑只有远观的势和近观的形,才能完整地表达其深刻的意境,给人们一个全面的抽象的概括。特别是处在建筑的控制点、观赏点、构图中心、景观所在以及标志性的表现,形态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势的表达。黄鹤楼的威震三江、镇海楼的虎视海域、天安门的君临天下、嘉峪关的威震西陲等,这些建筑除了细致的建筑形象的推敲,更重要的在于气势的威慑力量。
李渔《一家言》称,“高者建屋,卑者建楼”“因其高而愈高之,竖阁磊峰于峻坡之上;因其卑而愈卑之,穿塘凿井于下湿之地”。这些都是对于建筑利用地势而强化建筑形式的生动描述。所以,举凡过去建塔,都在高亢之处,利用已有的地势,取得最佳的效果。凡在低处的建筑,只有借助于近观,显其技术的高超细腻,令人百看不厌。诸如磨砖对缝、沥粉贴金、各种雕刻纹样的细致刻画,都是以弥补其气势的不足。
一般而言,建筑气势要注重三势,即山势、水势、建筑势,且重点在于研究山势、水势、建筑势的协调关系。山贵清秀,植被茂密;水贵萦迂,清澈平绥;建筑的气势凭借山水相依,相互协调,方能相得益彰。建筑的气势,主要考虑大的轮廓,建筑表达的力度及主体的重点。(www.xing528.com)
至于建筑的形,要考虑建筑左右辅弼和环境的拱卫。正面开阔,背有屏障,环境层次衬托,四季色彩变化,建筑细部细致,具有一定观察距离和适当的观察角度,方能显示建筑的美好形象。
建筑中讲究形势,势立于形先,形成于势后,远近结合,是为佳境。譬如山峦,群山起伏为势,单座山头为形。建筑本身,借助于环境因素、自然山水,自身的形象才能得到很好地表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