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在政治和军事上处于我国古历史上最为微弱的朝代。其对辽、金的要求通常以满足、退让为政策,对老百姓则进行了许多控制和限制。但在经济上,北宋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相对于唐代来说有了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发明,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到了南宋,由于统治者的荒淫腐败,从而导致国力渐弱。但总体来说,两宋时期的手工业和商业是发展较为迅速的,这也直接推动了建筑水平的新发展,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在本质上发生变化
宋朝时,都城汴梁的商业十分发达,城市的交通运输、消防设施、商铺、桥梁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例如江西的赣州城,在北宋时就已经有了两个子系统(“福沟”和“寿沟”)组成的全城排水系统。其中,“福沟”凝聚了城市南边的水,而“寿沟”则凝聚了北方的水,然后再经过十二个涵洞的处理,使得全城的水分别排入城东的贡江和城西的章江。当今,现存沟渠的长度约为12.6 千米,沟的深度大概在2 米之间,宽度则在0.6—1 米之间,它们对赣州旧城区的排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进深空间层次更加丰富
南宋的建筑,在空间组合关系的处理上,丰富了进深空间的层次,衬托了主体建筑的形象。例如正定隆兴寺、石刻汾阴后土祠、滕王阁、黄鹤楼等在建筑空间及体量关系上都体现了这一点。
(三)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北宋未曾致力于总结前代建筑经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北宋在政府颁布的建筑规范—《营造法式》书中确定了材份制和各种标准规范,还对建筑的设计、规范、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系统的论述,是我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
(四)建筑装饰色彩的华丽(www.xing528.com)
宋代在建筑装饰及色彩处理上有较大的发展。唐代使用的门窗形式主要是板门和直棂窗,其开窗采光面积较小而显得室内封闭,宋代则大量使用格子门和格子窗,不仅有方格还有球纹、古钱纹等。格子门窗较之板门和直棂窗既改善了采光条件,又增加了装饰效果。
唐以前室内外色彩以朱白二色为主,柱梁等木构件为朱红色,墙为白色。宋代的木架部分已有各种华丽的彩画,如五彩遍装(遍画五彩花纹)、碾玉装(以青绿两色为主)、青绿叠罩绫间装以及由朱白二色发展的解绿装、丹粉刷饰、杂间装等。制作程序分为“衬地”“衬色”“细色”“贴金”四个步骤。在建筑木构件上的彩画,既有保护木构件的作用,又同时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五)砖石建筑水平的新高度
宋代砖石塔的特点是发展八角形平面的可以登临远眺的楼阁式塔,塔身多为简体结构。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福建泉州开元寺东西两座石塔,用石料仿木建筑形式,高度均为40 余米,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
汴梁虹桥是北宋时期木拱桥功能设计的代表作,它用木梁相接成拱,采用了单孔、无柱的构造样式,既易架设又便通航。位于浙江绍兴城东南端的八字桥建于南宋年间,它的设计很像现代立交桥的建造原理,可以说是立交桥的雏形。城东南端是东去五云门、北去泗门、西入城中心的要道口,三河交叉,三街相会,主河为南、北流向,东西两侧又各有一条无名小河汇入。
(六)园林兴盛
宋代由于都城的迁移,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若以规模和气派论它远不及隋唐,但其规划设计的精细、艺术水平之高则远远有过之而无不及,寿山艮岳就是其中的代表。艮岳寿山突破了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模式,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苑中叠石、掇山的技巧,以及对于山石的审美趣味都有提高。北宋以汉唐旧都洛阳为西京,私家园林为数众多。萌芽于唐代的文人园林,到宋代已成为造园活动中的一股新兴潮流,占园林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了皇家和寺观园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