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雕塑人体写生:形体关系的辨析

雕塑人体写生:形体关系的辨析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雕塑人体写生是雕塑专业之第一扇门。人体写生中,“人”,即为“体”,“人”由形体构成。我认为,雕塑人体写生,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和种类,其首先应当指向“空间形体”认知方向,即从二维至三维的视角和思维的转换。即对人体形体、人体形体结构关系认知存在问题,认识不对,分辨不清。即人体外在形体必须建立在内部骨骼结构之上。以下,我从雕塑人体写生的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到整理几个方面阐述认知形体及形体结构关系。

雕塑人体写生:形体关系的辨析

雕塑人体写生是雕塑专业之第一扇门。入门前,有必要在雕塑专业的教学语境中,重温几个词汇及语义。以词辨义,从义解意,实有必要。辨识这些概念,识别形体及关系,有助于在人体写生教学过程中,科学、规范、准确地观察、分析、描述、判断。辨义解意,有利于教授、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学习、领悟,授者说明白,习者听明白、看明白,意在使教师与学生在一个语境中无阻碍沟通,以“矢”及“的”,以“的”寻“矢”。

几个相关专业的关键词汇:

雕塑 写生 形体 造型艺术 实在体积 绘画 形状 结构 结 空间 构成 搭配 搭

雕塑,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如黏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辞海》)。此词条中的核心词是造型艺术、实在体积。造型艺术:占有一定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现代汉语词典》)。此词条中的关键词是:空间、构成。也就是说,雕塑语义限定的是雕塑是实在体积,在空间构成的形象,也就是在空间形成的形体呈现。造型艺术的“构成”:形成;造成、结构(《现代汉语词典》)。核心词之一是“结构”。结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现代汉语词典》)[结:用线等物打结或编织、扎缚、构造、组织、结交、凝聚(《现代汉语词典》)]。在这里核心词取:搭配[按一定要求安排分配、相称(《现代汉语词典》)]。搭配中的核心词是“搭”(搭:架设、相接、附着)。

写生,即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辞海》)。此词条中“描绘的作画方式”词义指向绘画。因此,写生这个词汇常常出现在绘画语境中。绘画写生是在纸介上以二维空间呈现(平面的视觉表现)自然对象。以此推延,雕塑写生是以实物为对象,以可塑性材料塑造实物的方式。

雕塑以雕、刻、塑等制作方法,通过结构搭配,在空间构成(呈现、表现)实在 体积的,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形象。这里的实在体积即在“空间的形体”(有称“体块”,与我们后面所称的“形体”同义)。结构搭配即为形体间的形成关系。雕塑人体写生是以自然人体(模特儿,下略)为对象,以可塑性材料(黏土等),通过对人体生理、自然形体的观察、归纳后,以空间结构形体(实在体积)塑造的方式。

写生是从事绘画、雕塑专业的第一台阶速写素描也是基础,但不在本论题内讨论)。写生不是目的,创作离不开写生的经验积累。写生训练对雕塑艺术创作而言,不可或缺,不可逾越。

初学者,必须转变或者叫作主观改变对“人”的认识。人体写生中,“人”,即为“体”,“人”由形体构成。写生是从形体出发,归纳观察发现认识人体是由形体结构,形成形状(即外表)的。

通过以上列词释义,我尝试在词义上望“词”生“意”,以词释义、释做,希望达到看“词”识“写生”,辨义求知,划定雕塑写生的内容范畴,解析雕塑人体写生的训练方法。

雕塑人体写生是造型的过程。除观察形体外,动手(立架)前要研究、分析自然人体结构(组成关系,也是生理关系)。“结构”核心语义是搭配。“搭配”的核心词义是“搭”。搭,即架设、相接、附着,即关系。自然人体的结与构是生理构成的,不可分割,但在写生中,视觉必须将其结构分割研究。写生的形体,要先结,后构;不结,就不能构。结,可理解为人体形体(局部)间的关系,即(需要)扎缚、组织(上泥)、构造(调整、完善)。

在人体雕塑教学实践中,我始终秉承雕塑教学与训练的方向是,以确立“形体空间”概念为出发点,这也是学习雕塑专业的基础。目前,以形体为雕塑基本语言的训练方式基本在美术院校教学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但在雕塑人体写生训练环节,强调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训练方法各有差异。

我认为,雕塑人体写生,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和种类,其首先应当指向“空间形体”认知方向,即从二维至三维的视角和思维的转换。形体与结构互为,结构与形体互依。形体是结构之肤,结构是形体之骨。通俗地说,是形体在空间呈现的构成。这种转换后形成“习惯”(空间形体认知)后的确立,等于拿到了从事雕塑专业的“户口本”“资质认证”。

人体写生通过雕塑形体语言来呈现自然人体,自然人体无论怎样变化都离不开对结构的认识和整体判断,这是雕塑人体写生的出发点。过程进行(局部塑造)的每一步乃至最终的调整完成,都应该从形体结构着眼而贯穿始终。形体的结构对了,写生训练的目的就达到了;形体的结构错了,即便再“像”,局部表现再生动,写生训练的要求(基本功)也没达到。我们常说基本功“不扎实”是指人体写生基础(能力)没打好。即对人体形体、人体形体结构关系认知存在问题,认识不对,分辨不清。这是个专业基础“短板”,它将影响到你从艺终生,结果很可能是学无所获而难成“大器”。

仅以教学训练的具体方法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塑造人体没有定律,没有标准。由骨骼结构和肌肉解剖入手和从结构的整体塑造入手,两者强调人体写生都要熟悉了解人体内部结构。即人体外在形体必须建立在内部骨骼结构之上。面对自然人体,我认为不必经过骨骼塑造到肌肉,再到皮肤表面处理之类的塑造过程。根据对自然人体的感受和认识,直接塑造(直接进入形体认知)是可证有效的训练方法。从形体出发,再到认识结构。也可以说是由外到内的认知,由现象看本质,本质认识清楚了,现象即为本质的表象。观察和认识形体的方法是必须明确、清楚的。

以下,我从雕塑人体写生的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到整理几个方面阐述认知形体及形体结构关系。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到整理始终伴随伴生,且融入写生全过程之内,是同时的,并行(侧重不同)的,直至写生训练完成。分开说,有利于将问题说明白。

一、观察到发现

“自然人体”在此文中指人体模特儿。设置摆设写生人体姿态在教学训练课程中是有明确用意指向的,并非“随意”安排。教师会根据教学课程要求,教学进度,学生实际情况,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摆设,以引导、指导写生训练要点和方法。因此,学生需要从观察开始入手。在教师指导下去观察、发现,按要求、按步骤进行学习。

观察与发现在人体写生中非常重要,这个环节体现的是主观的能动,否则就是被动模仿。主观能动是由“观察”形体到“发现”结构的过程。人体写生要求,由表及里去把握本质(人体的结构)。这个过程对人体写生训练来说是不可绕开的必经之路。被动模仿只能是看“啥”做啥。

面对自然人体,初学者首先产生直觉(是人还是形体)。这个直觉有头、颈、肩、躯干、臂、腿、手、脚,甚至脸、鼻、嘴、耳等组合。观察自然人体,首先将人体视为“形体”。形体的几个部分(形状)是重点:头、躯干、臀、大腿、小腿。这些是形体的基本结构(主要的、重要的、大结构)。“大形”结构之下就是重要(或称为可动部分)部分(局部的一部分),即带有可活动的关节,如颈、肩、肘、腕、腰、胯骨、膝、踝部分等。形体间(局部)的转接是人体姿态是否准确的保证,也是最难把控的环节,它将确立人体大结构、基本动势的准确性。有了搭的关系,才能构成人体的动势。分析这些结构关系,从一个大形(大结构),发现了局部形体的结构关系,在搭建骨架时就有了参照,也就有了构成的参照和依据。

骨架是人体结构中的结构,是人体构成的决定要素。骨架完成,等于说有了“大形”的固定的基本(骨骼)结构。接下来就是上泥环节。

上泥环节要涉及局部形体了。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观察局部,不等于只看局部。要去发现,局部形体在“自然人体结构”条件下是如何构成的,去发现局部形体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搭配关系。这样,就必须将“人体”(头、躯干、四肢、肌肉、脂肪等)“影像”进行梳理,归纳(取舍明确),在骨架上泥阶段,明确先要什么,先忽略什么。雕塑人体写生在观察环节养成从“整体”出发,这是个专业习惯,也是衡量雕塑“专业”与“非专业”的判定标准。(www.xing528.com)

发现并认定面对自然人体形体结构与局部形体的关系(主从关系)。要研究大的形体结构是由谁来主导,以透视方式观察:构成形态是否准确;大形体与局部的比例(长短、大小)关系是否符合自然人体的比例;比对自然人体动势与转接点(关节的屈张度)的关系,特别是动势变化是否与大结构搭配得当,对应合理;重力与重心支撑是否符合自然人体大动势的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前面与后面、上面与下面、左侧与右侧(反之)观察确认以上整体(大形)搭配关系相对应。这个环节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反复多次矫正、纠偏,直至明确。

我的体会是,观察和发现是伴随发生的,没有先后。在观察中产生发现,在发现后调整再观察。观察的目的是要发现规律。这是个学习、认知非常重要的教学节点。

二、分析到归纳

分析、归纳也在观察和发现中产生,是“大形”建起后最为重要环节。

认识了形体结构关系,就要分析与形体有关的构成,即架设、相接、附着的合理性(生理属性):大小、长短、体量适配(合理)、动势姿态以及重心是怎样呈现的等。

结构决定人体的基本形态,“形”由骨骼支撑定位,“态”由肌肉(依附骨骼)关系(形成动势)形成。基于这种“观察”方法为起点,可以“认识”到人体姿态的构成(各个形体)。把握了形体构成,认识了各个局部形体的关系(动势),“写生”就有了明确方向,为下阶段的“调整”找到方式和方法。这就是分析的思路。

形体是由内在(骨骼和肌肉)联系构成的,每个局部的形体,都离不开人体的大形体。从观察大形体着眼,也就是从大形体出发,认清大形体的基本结构后,各个局部形体是如何符合大形体的必然关系。这个阶段是我在教学中,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的教学要点。进一步说,大关系决定小关系,大形体决定小形体。在写生初始阶段,大形体、大关系要判断准确、正确(或叫从整体出发),局部形体的衔接(或叫构成)必须认识清楚与大形体的联系,分析明白;小关系被大关系(主导)所决定。

局部深入阶段“认识”清楚了,还要分析正确。认识清楚不等于分析正确。认清人体的大、小关系后,接下来就是关键的“归纳”(也说整理或调整)阶段。“归纳”之前要分析关系。这个过程是最难的也是遇“坎”能否跨“坎”的阶段。在大形骨骼架构基础上,要梳理、调整不对的各局部间关系:

(一)大形体与小形体的衔接关系;

(二)骨骼与骨骼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活动关节的衔接关系(很重要);

(三)骨骼与肌肉附着的关系,肌肉与起止(走向)的关系;

(四)肌肉拉伸(因着力、重力支撑而变化)关系;

(五)肌肉或脂肪与皮肤的附着关系。

归纳的实质是“提炼”,即去粗取精,去末求本。分析清楚,归纳合理,才能调整得当,调整得当才能准确呈现。在调整这个环节,可反映出学习能力水平和效果,调整得好与不好,是基本功是否扎实的评判标准。

人体形体关系非常复杂,不是千姿一律,调整关系要从自然人体个性特征入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由懵懂到清楚,由生疏到清醒的过程,非一蹴而就。这个阶段必须经过反复摸索,反复训练、不断纠偏校准,才能认识清楚,分析明白,归纳准确。

最后,建议初学者在入手人体写生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了解乃至掌握以下几方面相关知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剖、生理等方面知识以及速写、素描等方面的技能。了解或掌握这些知识后,有助于提升对人体写生观察力、认识形体关系能力,在有限课时内快速掌握雕塑人体写生的技能技巧。

以上为本人针对雕塑人体写生,通过“形体”关系辨识,分析阐述了辨识、认知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并用于实际塑造,可以从理解到熟悉,最终达到的目的是掌握。

写生训练,奠定了塑造人体的基本规律的处理方法。写生,要“严格”遵照自然人体的形体形态进行塑造,不可添加主观想象;创作,是在掌握了基本人体形体关系的基础上,再有意识地传达、表达、强调、突出人体的个性、情感、情绪、意识、心理等方面的视觉信息等主观意识。

本文之后,我将以课堂写生范例,逐步说明阐述各环节的要求、要点。五个环节是骨架、上泥、调整、深入、完成。同时,也将通过“创作过程范例”,展示各个阶段和环节的步骤和要求。但愿对初学写生者的人体形体关系认知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