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学校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职业学校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2013年,陕西省第一、二、三产业GDP分布呈现出第一产业稳中有降,第二产业比例基本维持稳定,第三产业比例稳中有降的局面,见表3.27-2。按照产业结构分布情况,陕西省立项专业中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数量分别为1、14和21,占比分别为2.78%、38.89%、58.33%,布局基本与产业结构相匹配。表3.27-2 2010~2013年陕西省GDP的三次产业分布 (%)专业布局与重点发展产业有效对接。

职业学校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1.专业布局

(1)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契合度一般。2010~2013年,陕西省第一、二、三产业GDP分布呈现出第一产业稳中有降,第二产业比例基本维持稳定,第三产业比例稳中有降的局面,见表3.27-2。按照产业结构分布情况,陕西省立项专业中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数量分别为1、14和21,占比分别为2.78%、38.89%、58.33%,布局基本与产业结构相匹配。2013年在校学生数量分别为570人、9041人和19123人,占比分别为1.98%、31.46%、66.56%。

3.27-2 2010~2013年陕西省GDP的三次产业分布 (%)

978-7-111-51551-7-Chapter03-347.jpg

(2)专业布局与重点发展产业有效对接。以该项目的实施为新契机,两年间陕西省在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结合产业结构、区域特色、市场需求等,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布局、发展规模,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有效衔接。

1)促进优势支柱产业壮大。目前,陕西省高职院校共开设1074个专业,覆盖全部高职教育19个专业大类,其中覆盖率较高的为土建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等专业,与陕西“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大体适应。项目建设期间,围绕陕西主导产业发展和关一天经济区建设需要,通过优化专业布局,在继续加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主动面向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紧缺人才需求,重点推进中央财政支持的陕西省36个提升专业产业服务发展能力项目的建设。

2)促进重点产业发展。以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本项目专业建设为引领带动,继续实施省级重点专业建设,两年内遴选了86个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矿业开采、能源化工、农林水利、社会服务、金融医疗、旅游等体现陕西产业特点,且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和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作为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进行立项建设。经过近几年的专业布局优化和专业建设改革与发展,陕西省现有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15个,在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8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提升产业服务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专业36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项目依托专业42个,省级高职教育重点专业254个,基本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土木建筑、交通运输、轻纺食品、财经商管、文化教育等大类专业为主体,农林牧渔、生化制药、资源环境、材料能源、医药卫生、公共事业、旅游餐饮艺术传媒等大类专业为辅助,覆盖各类人才培养,全面服务于产业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国家级、省级、院级重点专业三级递进建设体系,全面带动了优质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的改革发展,提升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新格局。

(3)专业区域布局与区域发展规划一致。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着力优化提升关中地区,加速崛起陕南和陕北地区。立项专业的区域布局和陕西省发展战略规划高度一致,关中有立项专业30个,陕南地区有4个,陕北有2个。

1)关中的立项专业数为30个,占比83.33%,很好地呼应了十二五规划中“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新活力。创新产业发展路径,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若干优势产业集群,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的要求。本地区集中了电子信息大类、法律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艺术传媒设计大类等立项专业,以及制造大类、财政大类等超过80%的立项专业,这些专业有力支撑了本地区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重点产业的发展。

2)陕南的立项专业数为4个,占比11.11%。十二五期间,陕南地区“加快资源勘探步伐,增加油气、有色及贵金属等可采储量,依托汉中、安康、商丹三大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打造有色、装备、生物制药、非金属材料、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十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百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产值上百亿元企业。支持重点园区增强配套功能,进一步加强以交通、电力、供排水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实现循环发展提供保障,加快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深入实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汉丹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理顺利益关系,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争取得到更大支持。”本地区总体上立项专业数量较少,仅有医药卫生大类3个和交通运输大类1个。

3)陕北有立项专业2个,占比5.56%。十二五期间本地区的产业发展重点是“坚持科学开发、集约开发、绿色开发,强化资源勘探、水源建设和生态保护三大基础,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深度转化,以大集团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大提升,高水平建设六大产业园区,高标准构建十大产业链条,积极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带动县域经济腾飞,富裕老区人民群众。全面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创建统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本地区的立项专业仅有2个,包括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1个和材料与能源大类1个。

2.中央专项资金带动效应

本项目中央专项资金的带动效应显著。

(1)政策和机制带动作用明显。陕西省市出台了相关政策,设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设立专项资金并加强跟踪管理,吸纳社会、企业资金,提供资金保障;制定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和项目管理办法,建立项目建设监督保障机制,在建设期和验收期进行质量监督;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高校依法多渠道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搭建高职教育发展开放平台,试行了高职专业备案制,开展示范性院校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实施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提高规划,搭建高职技能大赛平台等。这些措施创新了优化专业布局和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了当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计划性。陕西省发布了以下文件:《陕西省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提高5年规划》《陕西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2)对地方各类经费投入带动作用一般。累计带动各类投入约1.04亿元,是中央专项资金的88.75%。

陕西省的36个立项专业,中央专项资金总计1.17亿元;地方财政投入总计0.36亿元;行业企业投入总计493.44万元;学校自筹总计0.62亿元。中央专项资金带动各类经费投入总计1.04亿元,专业平均288.44万元,带动率为88.75%,如图3.27-2所示。

978-7-111-51551-7-Chapter03-348.jpg

图3.27-2 陕西省立项专业平均各类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在陕西省立项专业中,地方各类投入经费总和超过中央专项资金的专业大类有7个,依次为制造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交通运输大类、法律大类、水利大类、农林牧渔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制造大类、财经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等8个专业大类的带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校企合作成效

和2011年相比,2013年立项专业校企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质量和规范程度提高。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显现。校企合作的深入使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如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春去秋回”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陕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车间教学模式”、陕西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3G远程管理模式等。通过两年的改革实践,校企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达100%、专业核心课程达60%以上,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增长比例达50%以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指导项目院校积极探索并创新了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和实施校企合作相关办法,调动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全省高职院校普遍开展校企合作并呈现出良好态势。

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分类指导高职院校,针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修订完善人才培养规格标准;引入行业标准,修订完善专业建设标准;引入企业核心技术,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引入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引入企业深入参与办学和教学,建立校企多层次合作机制,指导高职院校按照“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岗位要求、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证书、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原则,系统分析行业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校企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案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岗位,缩短学生上岗时间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适应机电行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企业对机电人才规格要求的变化,通过对省内外23家大中型机械、机电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分析和召开校企合作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共同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就业面向、成长过程、工作岗位以及能力要求,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面向机电设备操作、检测与维修、自动生产线调试维护、机电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等岗位群的一线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机电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熟练操作机电设备技能和故障诊断分析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2)订单培养学生比例提高。陕西省立项专业的订单培养学生比例,2011年为4.29%,2013年为5.74%,提高了1.45个百分点。2013年的订单培养比例和提高百分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陕西省只有生化与药品大类2013年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是订单培养,而其他大类的订单培养学生均低于五分之一,见表3.27-3。

2013年,陕西省立项专业只有3个专业大类的订单培养比例学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生化与药品大类、农林牧渔大类、交通运输大类。

3.27-3 陕西省立项专业大类2011年和2013年订单培养学生比例 (%)

978-7-111-51551-7-Chapter03-349.jpg

(3)合作企业投入显著提高。陕西省立项专业的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2011年为51.71万元,2013年为82.09万元,增长率为58.76%。

和2011年相比,陕西省合作企业2013年投入总体上大幅增长,主要受交通运输大类的影响。交通运输大类2011年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为147.88万元,2013年为412.71万元。

4.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项目建设专业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大幅度增加,专业教学团队不断优化,为立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1)双师型教师数大幅增加。陕西省立项专业的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2011年为19.19人,2013年为34.36人,增长率为79.05%。

2013年专业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最多的依次为电子信息大类、水利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等。电子信息大类、水利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等10个专业大类的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27-4。

3.27-4 陕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双师型教师数 (单位:人)

978-7-111-51551-7-Chapter03-350.jpg

(续)

978-7-111-51551-7-Chapter03-351.jpg

(2)兼职教师数量大幅增加。陕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专业平均兼职教师数量为9.83人,2013年为17.83人,增长率为81.38%。

2013年陕西省立项专业大类兼职教师数量最多的依次为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等。增幅最高为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法律大类、医药卫生大类等。增长率超过100%的专业大类包括文化教育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法律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制造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2013年兼职教师数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为电子信息大类、法律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等6个。

案例:专兼结合,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通过幼儿园园长座谈会和到幼儿园回访等方式,根据幼儿园的岗位设置,与西安高新国际幼儿园等22所幼儿园合作,按照“专兼结合、优化结构”的建设思路,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聘请1名学前教育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8人,引进骨干教师4名,聘请兼职教师10名,专业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4.12%,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44.49%,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3)专任教师培训机会显著增多。陕西省立项专业的专任教师人均培训时间,2011年为5.63天,2013年为12.46天,增长率为121.31%。

2013年,陕西省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财经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等7个专业大类的专任教师培训机会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4)专任教师科研经费提高。陕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专任教师的人均科研经费到账额为0.15万元,2013年为0.43万元,增长率为186.67%。

2013年陕西省立项专业中专任教师科研经费最高的专业大类是材料与能源大类,其次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土建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等;材料与能源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的增幅超过1万元;材料与能源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等7个专业大类的增长率超过100%。

2013年陕西省立项专业的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材料与能源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土建大类。

案例:专业研究结硕果,教师向“教、学、研”多方面迈进

陕西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建设期间,教师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生产实践,合作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新配方。主持和参与了纵横向应用技术研究课题10项。获得科研经费63万元。推荐3名教师为陕西省农业12316信息平台专家,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与省畜牧局合作制定了2个养殖项目建设标准与技术标准。

浏阳醴陵以“黑山羊品种+舍饲圈养新技术+配套技术服务”模式,在道县、双牌县以“竹根鼠+养殖技术+配套服务”模式,推广应用规模养殖户150户,创造产值3000万元,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实现每年技术合同金额10万元以上。

5.实训实习条件改善(www.xing528.com)

陕西省立项专业校内实训室规模扩大,实训工位和设备台套数、设备值、校外实习基地有所增加,立项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有所改善。

(1)生均实训设备值有所提高。陕西省2011年立项专业的生均实训设备值为1.51万元,2013年为1.77万元,增长率为17.20%。

2013年陕西省生均校内实训室设备值超过3万元的专业大类有材料与能源大类、制造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和旅游大类。旅游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和制造大类的增幅均超过1万元。生化与药品大类和旅游大类的增长率超过100%。

2013年生均实训室设备价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只有材料与能源大类、制造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等5个,其他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生均工位数有所下降。陕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生均工位数为1.98个,2013年为1.83个,下降率为7.58%。

2013年陕西省立项专业中,生均工位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有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制造大类、旅游大类、财经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共7个专业大类,其他专业大类的生均工位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2011年相比,生均工位数增幅前三名的专业大类为材料与能源大类、旅游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增长率超过100%的有生化与药品大类、财经大类、旅游大类。

6.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和2011年相比,2013年立项专业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水平得到提高。

(1)实践课时比有所提高。陕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实践课时比为48.85%,2013年为54.93%,提高了6.08个百分比。

2013年,陕西省交通运输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等9个专业大类的平均实践课时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信息化教学投入较高。陕西省立项专业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专业平均投入为39.52万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陕西省法律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旅游大类等8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平均信息化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

和2011年相比,陕西省立项专业2013年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指标稳中有升。

(1)招生计划完成率显著提高。陕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为118.29%,2013年为137.56%,升高了19.27个百分点。

(2)新生报到率提高。陕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的新生报到率为91.90%,2013年为94.46%,提高了2.56个百分点。

(3)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有所提高。陕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为86.83%,2013年为91.35%,提高了4.52个百分点。

2013年陕西省立项专业中文化教育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为100%;旅游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的双证书获取率增长了超过10个百分点,见表3.27-5。

3.27-5 陕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 (%)

978-7-111-51551-7-Chapter03-352.jpg

(4)对母校的满意度较高。陕西省立项专业2012届毕业生对于母校的满意度为85.5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7个百分点。生化与药品大类、农林牧渔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等11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满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财经大类、土建大类和材料与能源大类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学生获奖数量和层次有所提高。陕西省立项专业学生在全国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竞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奖数量和层次逐年提高。

案例:“技能竞赛引领”的教学模式实施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电类项目)的技能水平要求为目标,以技能竞赛为引领,开展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大赛、数控技能大赛等院内选拔赛,培训参加省赛和国赛选手,并把大赛的经验和案例总结后,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每学期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或作品展示活动一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机电设备设计、安装、调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两年来,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如2012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升级改造)三等奖、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项目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赛项二等奖。另外,多名同学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

8.经济发展贡献度

各专业不但通过人才培养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而且通过社会服务、科研服务等途径直接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陕西省2011年共有毕业生5776人,专业平均160.44人;2013年共有毕业生5955人,专业平均165.42人。2013年毕业生比2011年增加了179人,增长率为3.10%。

立项专业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人的专业大类有医药卫生大类、财经大类。各专业大类的毕业生人数见表3.27-6。

3.27-6 陕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毕业生人数 (单位:人)

978-7-111-51551-7-Chapter03-353.jpg

(2)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有所提高。陕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2.94%,2013年为95.64%,提高了2.7个百分点。

陕西省所有专业大类2013年的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0%。初次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大类依次为文化教育大类、农林牧渔大类、水利大类等。初次就业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文化教育大类、农林牧渔大类、水利大类等10个专业大类,见表3.27-7。

(3)2012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高。陕西省立项专业2012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91.1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01个百分点。9个专业大类的平均专业对口率超过90%,依次为文化教育大类、土建大类、旅游大类等。除交通运输大类的专业对口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之外,其他专业大类的专业对口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27-7 陕西省立项专业大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

978-7-111-51551-7-Chapter03-354.jpg

(4)2012届毕业生专业离职率较低。陕西省立项专业2012年毕业生离职率为11.8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61个百分点。陕西省离职率较高的专业大类有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等6个专业大类,均高于10%;离职率较低的有文化教育大类、土建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3个专业大类,均为5%。交通运输大类和财经大类的离职率高于全国水平,其他专业大类的离职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专业社会服务和科研能力大幅提升。陕西省立项专业的社会服务和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总体上,2011年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为14.39万元,2013年为52.93万元,增长率为267.82%;2011年专业平均科研经费到款额为4.74万元,2013年为16.51万元,增长率为248.31%。陕西省的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收入和科研经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图3.27-3所示。

978-7-111-51551-7-Chapter03-355.jpg

图3.27-3 陕西省立项专业平均科研经费和社会服务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2013年陕西省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电子信息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和法律大类等。2013年陕西省电子信息大类、制造大类和生化与药品大类的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27-8。

3.27-8 陕西省立项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 (单位:万元)

978-7-111-51551-7-Chapter03-356.jpg

2013年陕西省专业科研经费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材料与能源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制造大类。2013年科研经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只有材料与能源大类和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2个专业大类,见表3.27-9。

3.27-9 陕西省立项专业平均科研经费 (单位:万元)

978-7-111-51551-7-Chapter03-357.jpg

(续)

978-7-111-51551-7-Chapter03-358.jpg

案例:专业发展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贡献度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度高。主要表现在:

(1)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贡献度。会计专业的发展对陕西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的贡献度较高。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出具的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3年)中描述,学院2012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与中小型企业,2012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为:65%的学生在民营/个体企业,6%的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15%的在国有企业,9%的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5%的在非政府/非营利。会计专业毕业生分布在西安、榆林渭南等地区就业,并以西安地区为多数,占毕业生的56.4%。

(2)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提高。例如,西安中汇会计集团、西安柔婷公司、西安美佳欣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对学院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毕业生工作态度认真,专业技术过硬,具有较好的合作态度和创新精神。

(3)会计专业教师对当地的社会服务。专业教师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区域开展会计技能培训。会计专业多名教师被财政部门聘为会计咨询专家,一部分教师在企业担任会计顾问、会计主管工作,为西部地区相关企业单位提供高质量的咨询决策服务。

(4)对校内其他专业和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会计专业的发展对学院其他专业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会计专业实训教学进行的会计工作能力训练,得到会计电算化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与审计专业的认可,三个专业相继开展了此类项目训练。会计专业的理实一体化专用教室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室的设置起到示范作用。会计专业的发展对院内其他会计大类专业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