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布局
(1)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契合度较高。2010~2012年,重庆市第一、二、三产业GDP分布呈现出第一产业比例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例呈现浮动的局面。总体上,第二产业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比例呈现上升的趋势,见表3.22-2。按照产业结构分布情况,重庆市立项专业中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数量分别为2、24和15,占比分别为4.88%、58.54%、36.60%,布局基本与产业结构相匹配。2013年在校学生数量分别为506人、7326人和3815人,占比分别为4.34%、62.90%、32.76%。
表3.22-2 2010~2012年重庆市GDP的三次产业分布 (%)
(2)专业布局与重点发展产业对接。重庆市22所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3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3所,近5年新升格高职院校5所,新升本院校1所)申报了项目,项目学校数量超过全市高职院校50%以上,入选立项专业达到42个,涉及电子信息、制造、土建等15个专业大类。
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指出,重庆市按照“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开放引进、创新模式、集群发展”的原则,推行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要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2+10”建设方案,即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形成1亿台整机生产规模、80%零部件及原材料本地配套;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集中打造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环保装备、风电装备及系统、光源设备、新材料、仪器仪表、生物医药10大重点产业集群,建成万亿元级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本次立项专业涉及5个电子信息类专业大类,为促进战略性新型产业提了重要支持。
壮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坚持做强存量和做大增量并重,继续实施“大投资、大项目、大企业、大基地、大支柱”战略,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发展“整机+配套”,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建设中国汽车名城、世界摩托车之都、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推动天然气石油化工、材料产业构建原材料精深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建成内陆地区资源优化配置、竞争优势突出的综合性化工基地、中国铝加工之都和千万吨精品钢材基地;推动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实施成品产业链品牌战略。发挥军工基地优势,发展公共安全装备。引导产业和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加快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引进、培育和保护知名品牌,以“重庆创造”提升传统制造。本次立项专业包括了资源开发与测绘、生化与药品等多个传统专业大类,推进优势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
2.中央专项资金带动效应
本项目中央专项资金的带动效应显著。
(1)政策和机制带动作用明显。重庆市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出台了指导性管理制度,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2012~2020年)》等文件,确保项目的成功设施。定期组织相关人员会议、相关培训,保证项目的稳步进行,提高了当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自觉性和计划性。
(2)地方各类经费投入带动效果一般。累计带动各类投入约6764.93万元,是重庆市统筹安排中央专项资金的74.26%。
重庆市的41个立项专业,重庆市统筹中央专项资金总计911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总计2026.12万元;行业企业投入总计955.77万元;学校自筹总计3783.04万元。中央专项资金带动各类经费投入总计6764.93万元,专业平均165.00万元,带动率为74.26%,如图3.22-2所示。
图3.22-2 重庆市立项专业平均各类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在重庆市所有立项专业中,地方各类投入经费总和超过中央专项资金的专业大类有4个,依次为财经大类、农林牧渔大类、交通运输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这4个专业大类的带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校企合作成效
和2011年相比,2013年立项专业校企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质量和规范程度提高。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显现。通过项目建设,各立项专业普遍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专业与产业的结合程度进一步增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结合物联网产业“多行业应用性”特征,构建了基于校企深度互嵌、能力本位的“双核模式”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2)订单培养学生比例有所提高。重庆市立项专业的订单培养学生比例,2011年为7.98%,2013年为12.94%,提高了4.96个百分点。2013年的订单培养比例和提高百分点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3年,轻纺食品大类、财经大类、土建大类3个专业大类的订单培养学生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22-3。
表3.22-3 重庆市各专业大类2011年和2013年订单培养学生比例 (%)
(3)合作企业投入大幅增加。重庆市立项专业的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2011年为12.64万元,2013年为40.54万元,增长率为220.84%。
与2011年相比,重庆市2013年合作企业投入在各大专业大类中都有所增加。
4.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项目建设专业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增加,专业教学团队不断优化,为立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立项专业加大了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力度,教师中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占比大幅度增加。
(1)双师型教师数大幅增加。重庆市立项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数量2011年为10.07人,2013年为19.34人,增长率为92.06%。
2013年专业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最多的依次为交通运输大类、财经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等。交通运输大类、财经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的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22-4。
表3.22-4 重庆市2011年和2013年双师型教师数 (单位:人)
(续)
案例:加强师资队伍及服务能力建设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在立项建设期间,“双师”素质教师数量由2012年的4人增加到2013年的6人。2012年送培谭兴斌、杨靖2位老师到烟台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并获得国培证书;左海龙在国家级期刊《职业》第11期发表文章《“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聘请赵时全、唐天元和丁源三位高级工程师任兼职教师,赵时全、唐天元和丁源三位高级工程师参加了本专业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论证和课程设置方面的工作,对《实用建设工程测量》教材的实例进行了修订,并承担了学生实习指导90人次。通过项目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管理有效,教学水平高。
(2)专任教师培训机会显著增加。重庆市立项专业的专任教师人均培训时间,2011年为6.43天,2013年为12.11天,增长率为88.32%。
2013年,重庆市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制造大类、财经大类等专业大类的专任教师培训机会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3)专任教师科研经费有所增加。重庆市立项专业专任教师的人均科研经费到账额2011年为0.31万元,2013年为0.46万元,增长率为48.39%。
2013年重庆市立项专业中专任教师科研经费最高的专业大类依次为电子信息大类、制造大类、医药卫生大类等;没有专业大类的增幅超过1万元;文化教育大类、制造大类的增长率超过100%。
2013年重庆市立项专业的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医药卫生大类。
案例: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开展社会服务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利用本专业人才优势,结合校内10个实训基地建设的硬件资源,通过社会培训、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以及承担重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口支援等形式,为重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技术支持。在建设期内,为企业在职人员技能培训177人(2052人次);为重庆征地农转城人员技能培训103名(2575人次);开展专业职业技能培训595人(4823人次),完成对512人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口支援2所中职学校开展师资培训和教学资源建设,对口支援师资培训72人(285人次);与企业合作产品开发项目2项;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4次。
(4)兼职教师数量显著增加。重庆市立项专业平均兼职教师数量2011年为6.76人,2013年为12.2人,增长率为80.47%。
2013年重庆市立项专业大类兼职教师数量最多的依次为医药卫生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财经大类等。增幅最高的为医药卫生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财经大类等。增长率超过100%的专类大类包括医药卫生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等5个专业大类。2013年兼职教师数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为医药卫生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财经大类等5个。
5.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实训条件的改善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立项建设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投入超过8000万元(含中央财政支持经费和其他渠道投入经费),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大为改善。
(1)生均实训设备值显著增加。重庆市立项专业的生均实训设备值2011年为1.61万元,2013年为2.88万元,增长率为78.88%。
2013年重庆市生均校内实训室设备值超过3万元的专业大类有交通运输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制造大类等。
2013年生均实训室设备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有交通运输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制造大类等9个。
案例: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近2年建设期内,通过扩建和新建10个校内实训室,进一步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增强和完善了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内实训教学体系。完成扩建7个实训室: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技术实训室、数控加工技术实训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室、普通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室、机电设备拆装与维修实训室、电气控制与电机拖动实训室,完成相关人员培训。完成新建3个实训室:机床电气安装与调试技术实训室、机电专业创新工作室、机械基础及应用技术实训室,完成相关人员培训。制定了实训室的实训方案、制度、预案,如各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学生实训守则》《学生实训安全规章》《实训中心第一灭火力量预案》《实训中心应急预案》等。
深化校企合作,新建7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新签订7家校外实训基地协议,7家实习基地共接受本专业73.7%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同时,以机电生产、装配、维修与管理等企业为主要目标,新建7个新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17个。
按照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强化实践教学内涵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及操作规程,建立了较为完整、齐全的校内实训手册和校外实习档案,实训基地管理更加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更为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2)生均工位数显著增加。重庆市立项专业生均工位数2011年为1.35个,2013年为2.24个,增长率为65.93%。
2013年重庆市立项专业中,生均工位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有交通运输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等10个。(www.xing528.com)
6.课程与资源建设
和2011年相比,2013年立项专业的课程与资源建设水平有所提高。
(1)实践课时比有所提高。重庆市立项专业实践课时比2011年为48.12%,2013年为53.27%,提高了5.15个百分点。
2013年,重庆市医药卫生大类、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等6个专业大类的平均实践课时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案例: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探索出适应培养软件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学生与企业员工角色结合、教师与项目经理角色结合、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项目部结合、教学实训与外包订单结合“四结合”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2)信息化教学投入较低。重庆市立项专业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专业平均投入为21.87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重庆市财经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等5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平均信息化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案例:建立毕业生信息化管理系统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建立毕业生信息化管理制度,推行由班主任负责的班级情报员制度;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为毕业生就业管理提供信息化管理服务;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搭建学校与毕业生之间、毕业生与毕业生之间的互动平台,实施毕业生职业发展五年监控,持续追踪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
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毕业生和企业单位的信息录入、就业信息发布、信息资料检索和在线咨询等功能,最终实现就业信息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7.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
重庆市立项专业,和2011年相比,2013年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指标稳中有升。
(1)招生计划完成率下降。重庆市立项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2011年为115.49%,2013年为112.01%,降低了3.48个百分点。
(2)新生报到率有所提高。重庆市立项专业的新生报到率2011年为78.76%,2013年为80.98%,提高了2.22个百分点。
(3)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提高。重庆市立项专业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2011年为91.76%,2013年为97.30%,提高了5.54个百分点。
2013年重庆市立项专业中交通运输大类、文化教育大类、水利大类等7个专业大类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为100%,其他专业大类的双证书获取率都有所上升,见表3.22-5。
(4)对母校的满意度很低。重庆市立项专业2012届毕业生对于母校的满意度为73.4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0.33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医药卫生大类等7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满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3.22-5 重庆市2011年和2013年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 (%)
注: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立项专业2011年、2013年均无毕业生。
(5)学生获奖情况较好。重庆市积极组织在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学生在全国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奖数量和层次逐年提高。
案例:各类竞赛彰显优势,积累经验提升技能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过每年参加学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大赛”“电工技能大赛”“CAD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热情。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ITAT技能大赛,5人获得重庆市三等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项目实施以来,学院积极组织在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反作用于我们的专业内涵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2012年、2013年分别获得第5届、第6届重庆市“电子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三等奖。2013年度获得2个全国“电子设计与制作”职业技能大赛重庆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高职组)的比赛佳绩。因仑班的学生在2013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取得了2个全国二等奖的佳绩。参赛学生与指导教师也获得了因仑公司的现金奖励。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效的体现,两年来,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与省级各类技能竞赛,共获得省级奖项1项。
8.经济发展贡献度
各专业不但通过人才培养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而且通过社会服务、科研服务等途径直接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毕业生人数显著增加。重庆市2011年共有毕业生2986人,专业平均72.83人;2013年共有毕业生3931人,专业平均95.88人。2013年毕业生比2011年增加了945人,增长率为31.65%。
立项专业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人的专业大类只有制造大类。各专业大类的毕业生人数见表3.22-6。
表3.22-6 重庆市2011年和2013年毕业生人数 (单位:人)
注: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立项专业2011年、2013年均无毕业生。
(2)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略有下降。重庆市立项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2011年为94.41%,2013年为91.47%,降低了2.94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和生化与药品大类2013年的初次就业率达到100%,电子信息大类、水利大类等7个大类的初次就业率超过90%。初次就业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水利大类、文化教育大类、旅游大类等9个专业大类,见表3.22-7。
表3.22-7 重庆市各专业大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
(续)
注: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立项专业2011年、2013年均无毕业生。
(3)2012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较低。重庆市立项专业2012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84.1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00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医药卫生大类等5个专业大类的平均专业对口率超过90%。交通运输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土建大类等5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对口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2012届毕业生专业离职率较高。重庆市立项专业2012年毕业生离职率为17.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4个百分点。只有交通运输大类的毕业生离职率低于5%。
(5)专业社会服务和科研能力大幅提升。总体上,2011年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为47.12万元,2013年为73.19万元,增长率为55.33%;2011年专业平均科研经费到款额为5.19万元,2013年为12.58万元,增长率为142.39%。重庆市立项专业的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专业平均科研经费到款额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图3.22-3所示。
图3.22-3 重庆市专业平均科研经费和社会服务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2013年专业重庆市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土建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医药卫生大类等,2013年重庆市土建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医药卫生大类等6个专业大类的社会服务总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22-8。
2013年重庆市专业科研经费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交通运输大类。2013年重庆市各专业大类科研经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22-9。
表3.22-8 重庆市立项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 (单位:万元)
表3.22-9 重庆市立项专业平均科研经费 (单位: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