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项目绩效报告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项目绩效报告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18-2 2010~2013年湖南省GDP的三次产业分布 (%)专业布局与重点发展产业全面对接。带动地方各类投入总计约3.05亿元,是湖南省统筹安排中央专项资金的128.11%。图3.18-2 湖南省立项专业平均各类投入情况在湖南省所有立项专业中,地方各类投入经费总和超过中央专项资金的专业大类有10个,依次为交通运输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项目绩效报告

1.专业布局

(1)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契合度高。2010~2013年,湖南省第一、二、三产业GDP分布呈现出第一产业比例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例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例基本维持稳定的局面(表3.18-2)。湖南省立项专业中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数量分别为5、50和56,占比分别为4.50%、45.05%和50.45%,布局与产业结构相匹配。2013年在校学生数量分别为1685人、29646人和57594人,占比分别为1.89%、33.34%和64.77%。第三产业在校学生占比显著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总GDP的比重,与湖南省“优化扩展现代服务业,……,到2015年,全省服务业吸纳就业达1800万人,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50%”的战略布局一致。

3.18-2 2010~2013年湖南省GDP的三次产业分布 (%)

978-7-111-51551-7-Chapter03-226.jpg

(2)专业布局与重点发展产业全面对接。湖南省“十二五”期间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具体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化拓展现代服务业。立项专业为优势支柱产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具体表现在:

1)促进优势支柱产业壮大。立项专业规划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骨干,促进了优势产业壮大。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文化旅游、汽车制造、商贸服务等是湖南省的优势支柱产业。2012年全省这类项目立项建设专业毕业生10.75万人,为优势产业壮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湖南省对接节能环保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建设专业共23个,它们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新技术应用能手,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如湖南信息职业学院建立的3D云打印商务平台实现了企业生产、技术、标准、设备向企业无偿开放服务,还与华曙高科实行“捆绑”式共同培养,共培养新技术应用能手300多名。

3)促进传统产业升级。项目建设专业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接湖南湘绣、湘瓷、湘菜等传统产业,培养培训了一批技术技能传承人,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利用人才技术优势主导湘绣创新研发,激发传统产业活力,打造了“新湘绣”系列作品,引领湘绣产业发展,年产值从2006年的6.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1亿元。

4)促进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期间,农林牧渔类立项建设专业共培养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500余人,培训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长及技术指导员1200人,覆盖了全省所有乡镇。他们在许多领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为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牵头成立了“永州市规模化养殖行业协会”,建立了一级种猪生产基地和外贸生猪出口基地,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还带动周边地区建成千头以上养猪场32家、养殖大户220户,实现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3)专业区域布局与区域发展规划基本一致。“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着力优化提升环长株潭城市群,加速崛起大湘南,扶持发展大湘西。立项专业的区域布局和湖南省发展战略规划高度一致,环长株潭城市群有立项专业89个、大湘西地区12个、湘南地区10个。

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立项专业数为89个,占比达80.18%,很好地呼应了“促进环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发展”的战略规划。该地区“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发展目标是“以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为重点,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区域消费中心及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意中心”。本地区集中了电子信息大类、法律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艺术传媒设计大类等的所有立项专业,以及制造大类、财政大类等超过80%的立项专业,这些专业有力支撑了本地区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重点产业的发展。

湘南地区的立项专业数为10个,占比9.00%。“十二五”期间,湘南地区“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和国家支持珠三角、北部湾发展的有利机遇,加快开放开发步伐,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构筑更加开放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快建设泛珠三角区域重要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建设”。本地区总体上立项专业数量较少,尤其是制造大类立项专业仅有1个专业,似乎难以支撑未来的产业发展。

大湘西地区有立项专业12个,占比10.81%。“十二五”期间本地区的产业发展重点是“大力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支持构建以文化旅游、现代中成药、食品加工、生态农业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本地区的立项专业中农业牧渔大类2个、医药卫生大类4个、生化与药品大类1个,与区域重点发展产业保持一致。

另外,据统计2012年全省项目立项专业毕业生10.75万人,其中长株潭地区约占40%、湘南地区约占20%、湘西及湘中地区约占5%,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2.中央专项资金带动效应

本项目中央专项资金的带动效应显著。

(1)政策和机制带动作用明显。湖南省发布了系列文件,出台了相关政策,创新了优化专业布局和动态调整机制,有效提高了当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计划性。

(2)地方各类经费投入带动效果显著。带动地方各类投入总计约3.05亿元,是湖南省统筹安排中央专项资金的128.11%。

湖南省的111个立项专业,湖南省统筹中央专项资金总计2.38亿元;地方财政投入总计0.57亿元;行业企业投入总计0.97亿元;学校自筹总计1.51亿元。中央专项资金带动各类经费投入总计3.05亿元,专业平均274.68万元,带动率为128.11%(图3.18-2)。

978-7-111-51551-7-Chapter03-227.jpg

图3.18-2 湖南省立项专业平均各类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在湖南省所有立项专业中,地方各类投入经费总和超过中央专项资金的专业大类有10个,依次为交通运输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旅游大类、制造大类、农林牧渔大类、法律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和土建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等11个专业大类的带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校企合作成效

和2011年相比,2013年立项专业校企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质量和规范程度进一步提高。

对于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湖南省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宏观政策的带动下,形成了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共建教学生产基地、共建培训中心、开展订单培养等合作机制。在宏观政策和微观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湖南省立项专业的专业平均有效合作企业数增幅显著,2011年为11.42个(全国平均8.28个),2013年为16.50个(全国平均13.46个)。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宏观政策指导,创新校企合作机制。2012年湖南省多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通过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扶持政策、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和激励校企合作育人,积极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校合作、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为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在政府宏观政策指导下,各项目立项建设院校依托立项建设专业,积极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一是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形成专业共建机制,如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与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建立了“护理学院”;二是校企共建教学生产基地,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如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引入湖南卫视,在校内共建教学节目生产基地;三是校企共建培训中心,形成资源共享机制,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与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共建培训中心,为企业培训了大量在职员工;四是大力开展订单培养,如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了“博世班”“三一班”等。

校企合作的深入使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春去秋回”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车间教学模式”、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3G远程管理模式等。通过两年的改革实践,校企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达100%、专业核心课程达60%以上,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增长比例达50%以上。

案例:“四互四共”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创办于1978年,是社会高度认可的老牌专业。该专业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思路,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之路,构建了“四互四共”的校院(学校、医院)“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四互”,包括互通: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互聘:专业教师与医技人员对接,互联:实训基地与合作医院对接,互融: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对接。所谓“四共”,包括共定:学校医院共同确定培养定位、人才规格和课程体系,共建:共同建设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和专业文化,共管:共同管理学生实习、毕业生就业,共育:共同培育医学影像技术人才。

该模式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实验实训条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042人,校外合作医院60家,累计培养毕业生7000余人,毕业生遍布省内外。湖南省各级医院医学影像技术人员中有70%以上为该校毕业生,居全国同类学校之首。

建立健全校企联合培养教师机制。项目建设专业通过建立健全校企联合培养教师机制,不断优化专业教学团队。一是建立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规定专业教师每三年必须下企业锻炼三个月,同时激励专业教师参与技术服务,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二是建立企业师资培训基地,遴选了原中国南车、中联重科等19家大型企业为湖南省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三是建立现场专家到学校任教制度,通过实施双专业带头人制度、建立兼职教师库、教师流动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措施,使一批符合标准的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成为学生的授课教师;四是建立骨干教师培训制度,积极组织项目建设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通过培训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执教能力。

(2)订单培养学生比例有所提高。湖南省立项专业的订单培养学生比例,2011年为13.03%,2013年为16.41%,提高了3.38个百分点。2013年的订单培养比例和提高百分点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湖南省水利大类2011年、2013年超过一半的学生是订单培养,而农林牧渔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旅游大类、交通运输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等7个专业大类的订单培养学生超过四分之一(表3.18-3)。

2013年,湖南省立项专业14个专业大类的订单培养学生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利大类、农林牧渔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等专业大类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化与药品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等3个专业大类的订单培养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18-3 湖南省立项专业大类2011年和2013年订单培养学生比例 (%)

978-7-111-51551-7-Chapter03-228.jpg

(3)合作企业投入减少。湖南省立项专业的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2011年为130.62万元,2013年为97.35万元,增长率为-25.47%。2011年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2011年相比,湖南省合作企业投入总体上有所下降,是受到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和材料与能源大类大幅度下降的影响。艺术设计传媒大类2013年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增长率为-98.54%;材料与能源大类增长率为-72.43%。湖南省其他15个专业大类的2013年平均合作企业投入,和2011年相比,均有所增长。文化教育大类、旅游大类、土建大类医药卫生大类等11个专业大类的增长率超过50%,其中7个专业大类的增长率超过100%。

4.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项目建设专业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大幅度增加,专业教学团队不断优化,为立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1)双师型教师数增加。湖南省立项专业的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2011年为22.26人,2013年为31.98人,增长率为43.67%。

2013年专业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最多的依次为医药卫生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财经大类、土建大类等。医药卫生大类等14个专业大类的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轻纺食品大类、旅游大类、农林牧渔大类3个专业大类的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18-4。

3.18-4 湖南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平均双师型教师数 (单位:人)

978-7-111-51551-7-Chapter03-229.jpg

案例:打造一支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在立项建设期间,通过采取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师资建设措施,“双师”结构教师比例、教师学历及职称都得到提升。专业专职教师由59人增加到了73人,其中硕士学历52人,正高7人,副高25人,专业教师中“双师”结构教师由约80%增加到96%。校外兼职教师50人。有省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市级专业带头人7人,校级专业带头人3人,骨干教师48人;从长沙市一医院、三医院聘请了范小燕、席明霞主任等为专业带头人。

近两年,专业教师共公开发表的论文为157篇;主编全国通用教材20本、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10本,参编的专业教材100余本;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24项,荣获多项省市级教学改革奖多项;主讲各类专业讲座59人次,专题报告20人次;示范课、观摩课61人次。通过项目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管理有效,教学水平高。

(2)兼职教师数量增加。湖南省立项专业2011年专业平均兼职教师数量为8.95人,2013年为14.50人,增长率为62.01%。

2013年湖南省立项专业大类兼职教师数量最多的依次为土建大类、水利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等。增幅最高为材料与能源大类、土建大类、水利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等。增长率超过100%的专类大类包括材料与能源大类、轻纺食品大类、土建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法律大类5个。2013年兼职教师数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为材料与能源大类、土建大类、水利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等9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包括医药卫生大类、轻纺食品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等8个。

案例:聘请企业技术人才,成立兼职教师库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技术人员的共建、共管,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稳定的兼职教师,从事专业理论教学或实习实训指导。目前兼职教师库成员已达到25人,专兼教师达到了1∶1。学院及系部对兼职教师开展了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并且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明确兼职教师责任、义务和待遇,建立了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兼职教师队伍人员相对的稳定性。

(3)专任教师培训机会增加。湖南省立项专业的专任教师人均培训时间,2011年为11.69天,2013年为15.32天,增长率为31.00%。

2013年,湖南省旅游大类、水利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等专业大类的专任教师培训机会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土建大类、医药卫生大类等专业大类的教师培训机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专任教师科研经费大幅增加。湖南省立项专业2011年专任教师的人均科研经费到账额为0.36万元,2013年为0.67万元,增长率为83.77%。

2013年湖南省立项专业中专任教师科研经费最高的专业大类依次为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等;材料与能源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等专业大类的增幅超过1万元;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法律大类、旅游大类等8个专业大类的增长率超过100%。

2013年湖南省立项专业的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等专业大类;农林牧渔大类、水利大类、轻纺食品大类、公共事业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等10个专业大类的专任教师平均科研经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案例:创新机制,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在立项建设过程中,出台了《教师工作业绩评价细则》《专业带头人评定办法》《名师评定办法》《“双师”教师认定办法》《培训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改革培训课时计算办法、提高培训团队经费、制定项目负责人制等,提高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近两年,专业教师100%参与社会服务,2人被评为湖南省电力公司优秀专家人才,3人获评湖南省电力公司优秀内训师,2人被评为湖南省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优秀考评员,6人被评为学院教学(培训)名师。(www.xing528.com)

5.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湖南省立项专业校内实训室规模扩大,实训工位和设备台套数、设备值、校外实习基地增加,极大地改善了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适应了学生规模扩大对实践教学条件的需要。

(1)生均实训设备值有所增加。湖南省2011年立项专业的生均实训设备值为1.28万元,2013年为1.87万元,增长率为46.30%。

2013年湖南省生均校内实训室设备值超过3万元的专业大类有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和农林牧渔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农林牧渔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制造大类的增幅均超过1万元。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土建大类和旅游大类的增长率超过100%。

2013年生均实训室设备价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只有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农林牧渔大类,旅游大类,医药卫生大类6个,其他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案例: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利用项目契机,积极拓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同时充分利用公共信息平台,拓展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生产性实训机会。实训基地的完善对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系统设计了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及实训条件规划;建设条码技术实训室1个,完善了“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实践环境;新建机房2个,配套完善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JSP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环境;建设物联网实训室2个,配套完善了“RFID技术与应用”等课程的教学环境;建设了呼叫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申报建设了湖南省“十二五”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完成2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大唐电信集团校外实训基地、长沙赛普尔自动化校外实训基地),为专业学生提供了优质的企业资源。

利用公共信息平台,扩展生产性实训环境。建设湖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二期工程,校企联合、共建共享、边建边用,建造了“虚实结合”的“开放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条件。学校以此为基础申报建设了湖南省“十二五”物流信息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立项为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十二五”生产性(教师认证培训)基地。

(2)生均工位数增加。湖南省立项专业2011年生均工位数为1.28个,2013年为1.59个,增长率为24.10%。

2013年湖南省立项专业中,生均工位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有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旅游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5个,其他专业大类的生均工位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2011年相比,生均工位数增幅最高的专业大类为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旅游大类以及材料与能源大类等;增长率超过50%的包括法律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旅游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和土建大类。

6.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和2011年相比,2013年立项专业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水平得到提高。

(1)实践课时比有所提高。湖南省立项专业2011年实践课时比为50.88%,2013年为53.55%,提高了2.67个百分比。

2013年,湖南省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土建大类等10个专业大类的平均实践课时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法律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等6个专业大类的课时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信息化教学投入较高。湖南省立项专业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专业平均投入为38.71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9.66万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湖南省文化教育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等14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平均信息化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财经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法律大类3个专业大类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7.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

湖南省立项专业,和2011年相比,2013年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指标稳中有升。

(1)招生计划完成率有所下降。湖南省立项专业2011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为122.67%,2013年为120.85%,降低了1.82个百分点。

(2)新生报到率有所提高。湖南省立项专业2011年的新生报到率为86.56%,2013年为91.09%,提高了4.53个百分点。

(3)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提高。湖南省立项专业2011年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为92.21%,2013年为94.02%,提高了1.81个百分点。

2013年湖南省立项专业中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等专业大类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为100%;轻纺食品大类、法律大类增长了超过10个百分点;而文化教育大类、旅游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交通运输大类4个专业大类的双证书获取率有所下降(表3.18-5)。

(4)对母校的满意度较高。湖南省立项专业2012届毕业生对于母校的满意度为88.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6个百分点。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旅游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等14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满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材料与能源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文化教育大类3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满意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超过10个百分点。

(5)学生获奖数量和层次提高。湖南省项目专业学生在全国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竞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奖数量和层次逐年提高。

3.18-5 湖南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毕业生双证获取率 (%)

978-7-111-51551-7-Chapter03-230.jpg

案例:技能大赛常规化,各级竞赛成绩斐然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每学年举办一到二次手绘方案与电脑表现技能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7届。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设计竞赛活动。近两年,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竞赛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湖南省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共计10多人次;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举办的“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空间与环境艺术设计大赛中,靳程兰同学的作品《家的新定义》获得一等奖;王东旭、易杨波、梁阳等同学的作品获得二等奖;杨志强、李董慧、赵振东、李建、骈立、张家辉、尹日峰等同学的作品获得三等奖;段晖、陶致宇同学的作品获得优秀奖。在中国建筑与艺术“青年设计师奖”大赛中,靳程兰、邱昌磊、李善靖同学的作品《“瀚宇星韵”现代办公空间设计》获得室内空间概念设计奖(公共类高职高专组)唯一的金奖,同时杨志强、李董慧两名同学还获得了“青年-11-设计师奖”铜奖。在全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指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奖等竞赛中获得金、银、铜、优秀奖等各类奖项共计10多人次。

8.经济发展贡献度

各专业不但通过人才培养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而且通过社会服务、科研服务等途径直接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毕业生人数增加。湖南省2011年共有毕业生21113人,专业平均190.21人;2013年共有毕业生22792人,专业平均205.33人。2013年毕业生比2011年增加了1679人,增长率为7.95%。

立项专业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人的专业大类有医药卫生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和土建大类。各专业大类的毕业生人数见表3.18-6。

3.18-6 湖南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毕业生人数 (单位:人)

978-7-111-51551-7-Chapter03-231.jpg

(2)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提高。湖南省立项专业2011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3.16%,2013年为96.21%,提高了3.05个百分点。

16个专业大类2013年的初次就业率超过90%。初次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大类依次为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旅游大类等。初次就业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旅游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等12个专业大类(表3.18-7)。

3.18-7 湖南省立项专业大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

978-7-111-51551-7-Chapter03-232.jpg

(续)

978-7-111-51551-7-Chapter03-233.jpg

(3)2012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较高。湖南省立项专业2012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90.7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63个百分点。12个专业大类的平均专业对口率超过90%,依次为轻纺食品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等。法律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等16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对口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材料与能源大类的专业对口率低于全国水平。

(4)2012届毕业生专业离职率低。湖南省立项专业2012年毕业生离职率为10.2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22个百分点。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法律大类、旅游大类5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离职率低于5%。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法律大类、旅游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等14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离职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医药卫生大类、水利大类、文化教育大类3个专业大类的离职率高于全国水平。

(5)专业社会服务和科研能力大幅提升。总体上,2011年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为64.66万元,2013年为119.16万元,增长率为84.29%;2011年专业平均科研经费到款额为11.80万元,2013年为27.60万元,增长率为133.90%。湖南省的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收入和科研经费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图3.18-3)。

978-7-111-51551-7-Chapter03-234.jpg

图3.18-3 湖南省立项专业平均科研经费和社会服务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2013年湖南省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水利大类,农林牧渔大类。2013年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水利大类和农林牧渔大类等12个专业大类的社会服务总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财经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等5个专业大类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3.18-8)。

3.18-8 湖南省立项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 (单位:万元)

978-7-111-51551-7-Chapter03-235.jpg

案例:专业研究结硕果,教师向“教、学、研”多方面迈进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生产实践,合作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新配方。主持和参与了纵横向应用技术研究课题10项,获得科研经费63万元;推荐3名教师为湖南省农业12316信息平台专家,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与省畜牧局合作制定了2个养殖项目建设标准与技术标准;在浏阳醴陵以“黑山羊品种+舍饲圈养新技术+配套技术服务”模式,在道县、双牌县推广“竹根鼠+养殖技术+配套服务”模式,推广应用规模养殖户150户,创造产值3000万元,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实现每年技术合同金额10万元以上。

2013年湖南省专业科研经费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材料与能源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2013年科研经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有材料与能源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法律大类等9个(表3.18-9)。

3.18-9 湖南省立项专业平均科研经费 (单位:万元)

978-7-111-51551-7-Chapter03-236.jpg

案例: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对接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环境咨询服务为专业的主要发展领域,不断提升与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湖南省节能环保先导产业的发展。

为产业和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咨询服务。专业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和“校中厂”实体,为经济建设项目提供环境咨询服务,直接为项目建设把好环保关,减轻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2011年完成项目42项,涉及项目投资总额121.2亿元;2012年完成项目64项;涉及项目投资总额212.5亿元;2013年截至10月完成项目64项,涉及项目投资总额263.8亿元。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节能减排工作、产业调整升级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产业和区域经济建设提供环保人才支持。培养的毕业生在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等环境咨询服务领域大多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为产业和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本专业不断开展职业培训,为政府部门培养干部,为行业培养研发人才,为企业培养技术骨干。2011年举办各类培训班27次,培训2054人;2012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2次,培训2439人;2013年截至10月举办各类培训班19次,培训2687人。近三年中,开办干部培训班16次,培训1709人,占24%;开办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培训班62次,培训5471人,占7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