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支持高职学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升项目绩效评估

支持高职学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升项目绩效评估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17-2 2010~2013年湖北省GDP的三次产业分布 (%)专业布局对接重点发展产业。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0∶47∶4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武汉城市圈的立项专业数为68个,占比73.91%,很好地呼应了“圈域生产总值占全省62%以上,经济增长速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幅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幅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的战略布局。

支持高职学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升项目绩效评估

1.专业布局

(1)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契合度高。2010~2013年,湖北省第一、二、三产业GDP分布呈现出第一产业比例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例逐步增长,2013年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比例先下降后上升,三大产业基本保持稳定的局面(表3.17-2)。湖北省立项专业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专业数量分别为3、40和49,占比分别为3.26%、43.48%和53.26%,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有所差异,体现在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比例低于第二产业,但在专业布局上,第三产业的专业比例高于第二产业。2013年在校学生数量分别为765人、19676人和27935人,占比分别为1.58%、40.67%和57.75%。第三产业在校学生占比显著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总GDP的比重,与湖北省“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完备、生活性服务业丰富繁荣、新兴服务业优势突出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服务业增加值迈上万亿元新台阶”的战略布局一致。

3.17-2 2010~2013年湖北省GDP的三次产业分布 (%)

978-7-111-51551-7-Chapter03-213.jpg

(2)专业布局对接重点发展产业。湖北省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锲而不舍地推进先进制造业、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富有特色地发展现代农业,这些产业将成为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电子信息、汽车、石化、装备制造、食品五大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跨越5000亿元,新兴产业产值力争突破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0∶47∶4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两圈一带”战略是湖北省推动科学发展的载体,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抓手。大力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区域联动协调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围绕湖北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湖北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现代农业、服务业、旅游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文化产业),按照专业对接产业的原则,依据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和已有基础,结合产业背景、行业属性和办学特色,湖北省对重点建设专业进行了全面规划和科学布局,促进了专业与产业对接。92个立项专业中,产业支撑型51个,人才紧缺型22个,特色引领型19个。就专业布局而言,92个专业涵盖了除环保气象与安全类的其他17个专业大类;在各专业大类中,适应湖北省“十二五”期间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财经类、制造类专业分布较多,其次是交通运输类、电子信息类、土建类专业,剩余专业分布较为平均。

(3)专业区域布局与区域发展规划一致。“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全省推进形成不同国土空间主体功能更加突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更加协调、空间布局更加清晰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两圈一带”战略是湖北推动科学发展的载体,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抓手。大力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区域联动协调发展。“两圈”指的是“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一带”指的是“湖北长江经济带”。

武汉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它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即“两型社会”)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武汉城市圈占全省33%的土地和51.6%的人口,城市密集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环境及自然条件优越,是湖北省乃至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圈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约占全省50%和70%,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省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长江经济带位居长江中游,东接长三角城市群,西联成渝城市群,处于承东启西的枢纽位置,是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中心区域。经济带涵盖武汉、宜昌、荆州、黄石、黄冈、鄂州、咸宁、恩施等8个市州的48个县市区,约占湖北省国土面积的2/5,在全省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立项专业的区域布局和湖北省发展战略布局比较一致,武汉城市圈有立项专业68个、鄂西圈24个、湖北长江经济带76个。湖北长江经济带所覆盖城市均与“两圈”城市重合。

武汉城市圈的立项专业数为68个,占比73.91%,很好地呼应了“圈域生产总值占全省62%以上,经济增长速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幅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幅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的战略布局。本地区基本覆盖了所有立项专业,其中交通运输大类、制造大类等立项专业占比超过50%。

鄂西圈的立项专业数为24个,占比26.09%,很好地呼应了“充分发挥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以旅游业为引擎,将鄂西圈建设成为综合性旅游圈,推动圈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圈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旅游总收入占全省40%以上;圈域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本地区基本覆盖了包括财经大类在内的10个专业大类。其中旅游大类占比超过50%。与鄂西圈发展战略相吻合。

湖北长江经济带的立项专业数为76个,占比82.61%,很好地呼应了“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综合优势,将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促进‘两圈’互动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空间主轴。湖北长江经济带生产总值占全省6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9%。构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和增长极,实现江汉平原振兴崛起”。本地区覆盖了所有立项专业,其中包括交通运输大类的所有专业,充分利用了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

2.中央专项资金带动效应

本项目中央专项资金的带动效应显著。

(1)政策和机制带动作用明显。湖北省通过省教育厅职成教处、省教育厅财务处及省财政厅来监督推进项目实施,按照专业对接产业的原则,依据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和已有基础,结合产业背景、行业属性和办学特色,对重点建设专业进行了全面规划和科学布局,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探索了优化专业布局和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了当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计划性。

(2)地方各类经费投入带动效果好。累计带动各类投入约1.92亿元,是湖北省统筹安排中央专项资金的102.58%。

湖北省的92个立项专业,湖北省统筹中央专项资金总计1.87亿元;地方财政投入总计0.63亿元;行业企业投入总计0.61亿元;学校自筹总计0.69亿元。中央专项资金带动各类经费投入总计1.92亿元,专业平均208.51万元,带动率为102.58%(图3.17-2)。

978-7-111-51551-7-Chapter03-214.jpg

图3.17-2 湖北省立项专业平均各类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在湖北省所有立项专业中,地方各类投入经费总和超过中央专项资金的专业大类有8个,包括文化教育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等。文化与教育大类、农林牧渔大类、财经大类等9个专业大类的带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校企合作成效

与2011年相比,湖北省2013年立项专业校企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质量和规范程度提高。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各校在项目建设中均加强了与相关企业合作,在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企业文化,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各校积极探索完善各项制度,深入推进校企融合,校企合作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任务完成率全省平均达到97.77%。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中探索建立了“五个对接”制度: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养与企业文化对接;推进“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职业教育对接;根据行业职业标准设计优化课程内容,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行业(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与企业合作开发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需求对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双主体育人模式对接。

为推进校企深入合作,湖北省建立并完善了相关制度。2010年开始,湖北省建立了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组织青年教师全职到相关基层单位工作,在深入基层一线,熟悉了解基本情况的过程中,调研行业企业技术人才需求,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参与技术研发与生产经营活动,发挥好桥梁与纽带作用,促进校企产学研合作。为此,省教育厅每年拨付一定的专门经费用于补助下派教师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同时,省教育厅还组织召开了多次校企合作推进会,组织相关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一起参与座谈。

案例:改革体制机制,实施5个对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强化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素养与企业文化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制造类行业职业标准对接;根据行业职业标准设计优化课程内容,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设计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开展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政行企校互动双赢的合作项目,推进双主体育人模式对接。

推进双主体育人模式对接,成立了以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陈万诚为理事长,东贝、TCL、富士康等企业,黄冈市科技局、经信委、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等政府部门专家为会员的制造类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两年来,理事会在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的指导和参与下,确立了服务黄冈、面向武汉城市圈的专业发展与服务思路,政行企校携手,共同开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建立了欧宝学院“厂中校”和欧宝实训室“校中厂”;开办了欧宝、富士康、创维等订单班;将企业优秀文化和区域、学校文化有机融合,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实现了教学要求与岗位技能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规格对接、学生素质和企业文化对接。

(2)订单培养学生比例提高。湖北省立项专业的订单培养学生比例,2011年为7.26%,2013年为13.25%,提高了5.99个百分点。2013年的订单培养比例和提高百分点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湖北省水利大类2011年生化与药品大类订单培养学生比率超过四分之一,2013年生化与药品大类和制造大类订单培养学生比率超过四分之一(表3.17-3)。

2013年,湖北省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制造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等8个专业大类的订单培养学生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等8个专业大类的订单培养学生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17-3 湖北省立项专业大类2011年和2013年订单培养学生比例 (%)

978-7-111-51551-7-Chapter03-215.jpg

(3)合作企业投入大幅增长。湖北省立项专业的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2011年为26.98万元,2013年为53.44万元,增长率为98.07%。湖北省2011年、2013年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以及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和2011年相比,湖北省2013年合作企业投入总体上大幅度增加,增幅为198.05%,是受到医药卫生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和轻纺食品大类大幅度增加的影响。湖北省除了交通运输大类、法律大类以外,2013年平均合作企业投入均高于2011年。其中,医药卫生大类等11个专业大类的增长率超过100%。

4.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项目建设专业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大幅度增加,专业教学团队不断优化,为立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1)双师型教师数增加。湖北省立项专业的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2011年为12.45人,2013年为21.17人,增长率为70.04%。

2013年湖北省专业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最多的依次为医药卫生大类、水利大类、文化与教育大类等。水利大类、文化与教育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等6个专业大类的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法律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等11个专业大类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3.17-4)。

3.17-4 湖北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平均双师型教师数 (单位:人)

978-7-111-51551-7-Chapter03-216.jpg

案例:打造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形成企业人员到学校授课,教师到企业锻炼,实践课程主要由企业教师讲授、辅导,顶岗实习有企业教师指导的良性运行机制。

不断挖掘“双师”的深度,建立“三师型”团队。通过进修培训、顶岗实践,通信技术专业教师现已达到100%双师素质。在此基础上还突破“双师”素质要求,选派老师进企业接收更大力度的培训,进一步打造“三师”素质的队伍。所谓“三师”是指在原有“双师”(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基础上,还有企业认证的培训讲师的认证资格,也就是教师有培训企业员工的工程师能力。目前,通信专业已组织多人次参加中兴通讯的企业认证培训讲师的技术培训,已有10名教师取得证书,具有“三师”素质。“三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不仅可以满足在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还可以满足相关企业多种通信助理工程师认证培训任务,能够适应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开展,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不断拓展“双师”的广度,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力。以职教集团为依托,以产学合作为桥梁,通过聘请企业的技术权威和技术大师定期到学校举办讲座及技能演示观摩课、长期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和技师讲授实践技能课程、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指导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实力雄厚、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了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进行讲授的机制。聘任(聘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形成了企业能工巧匠和技术专家参与教学的良性运行机制,增强了兼职教师对学校的认可度。

不断强化激励机制,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优质成长空间。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制度,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不断帮助教师提升综合素质,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充分发挥牵头院校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院的作用,成立教师培训中心,建立相关制度,拟订培训计划,为广大教师提供最高效、最便利、最直接的双师拓展途径。培训内容包括专业带头人培训、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培训、团队建设培训等。

不断促进双师培养常规化,进一步落实专任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根据专业建设需要,三年内在优秀的合作企业中不断新建专业教师校外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安排专任教师利用脱产、半脱产或业余时间(含寒暑假)到企业挂职锻炼、合作研发、顶岗实习、培训进修,促进专任教师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技术流程、专业前沿、行业动态及岗位素质和知识技能要求,不断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技术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时间,在正常教学期间原则上不少于2周,寒暑假期间不少于1个月。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时间每学年累计不少于一个月。

(2)兼职教师数量增加。湖北省立项专业2011年专业平均兼职教师数量为7.52人,2013年为14.62人,增长率为94.41%。

2013年湖北省立项专业大类兼职教师数量最多的为医药卫生大类、公共事业大类、水利大类等。增幅最高的为医药卫生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制造大类等。增长率超过100%的专业大类包括文化教育大类、医药卫生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和旅游大类。2013年兼职教师数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为医药卫生大类、公共事业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等7个;其他如法律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等10个专业大类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专任教师培训机会大幅增加。湖北省立项专业的专任教师人均培训时间,2011年为5.64天,2013年为14.92天,增长率为164.54%。

2013年,湖北省只有文化教育大类的专任教师培训机会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如轻纺食品大类等专业大类的教师培训机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专任教师科研经费增加。湖北省立项专业2011年专任教师的人均科研经费到账额为0.22万元,2013年为0.45万元,增长率为104.55%。

2013年湖北省立项专业中专任教师科研经费最高的专业大类依次为农林牧渔大类、法律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等;法律大类和农林牧渔大类的增幅超过2万元;公共事业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等6个专业大类的增长率超过100%。

2013年湖北省立项专业的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农林牧渔大类、法律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等5个专业大类;另外,水利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等12个专业大类的专任教师平均科研经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各校在项目建设中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改革,结合专业特点,采用仿真教学、虚拟工厂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强化学生操作能力培养。

(1)生均实训设备值有所增长。湖北省2011年立项专业的生均实训设备值为0.85万元,2013年为1.34万元,增长率为57.65%。(www.xing528.com)

2013年湖北省生均校内实训室设备值超过3万元的专业大类有轻纺食品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和农林牧渔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农林牧渔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和轻纺食品大类等的增幅均超过1万元。其中,公共事业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等6个立项专业的增长率超过100%。

2013年湖北省生均实训室设备价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只有轻纺食品大类、农林牧渔大类、法律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5个,其他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案例: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化铁道技术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抓手,以完善科学、高效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为重点,完善“校中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厂中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源于现场,校内实训基地与工作现场一致。依托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建设理事会,电子电气工程系与武汉供电段等轨道交通供电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引入企业真实的设备、工作情景、文化氛围,按照企业的生产环境布置实训室,使学生学习、训练环境与现场工作(职业)环境保持一致,体现了变电所值班员、接触网工的工作与运行管理过程,提升了专业的产业服务能力。

虚实结合,实训项目与典型工作任务一致。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国电科院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利用三维仿真技术开发,建成了一个以高铁牵引变电所为目标的变电站仿真实训系统,通过计算机虚拟技术实现对其牵引变电站的三维重现。系统可使学生基本掌握高铁牵引变电所供电设备的倒闸操作、巡视检查、故障查找与处理等实操技能,实训项目与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一致,使学生能直接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企共建,“多角度、分功能”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企业生产进程,结合教学进程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兼顾教学条件、科研合作、基地环境、教学管理、职工培训、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因素,选择与专业对口、热心教育事业、技术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的单一型、综合型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11家。

立足车间,建设“互利一体”的实习运作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双主体”培养,立足车间,校企共建教学工区,实现了把企业班组建设成专业实训室的设想,校内外教师深入企业车间开展顶岗实习核心教学项目,建立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长效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形成了学生、企业、学院“互利一体”的运作模式,保证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比例达到100%。

(2)生均工位数增加。湖北省立项专业2011年生均工位数为0.99个,2013年为1.52个,增长率为53.54%。

2013年湖北省立项专业中,生均工位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有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农林牧渔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旅游大类和法律大类,其他专业大类的生均工位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2011年相比,生均工位数增幅最高的专业大类为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等;增长率超过100%的包括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公共事业大类、财经大类和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6.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与2011年相比,2013年立项专业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水平得到提高。

(1)实践课时比提高。湖北省立项专业2011年实践课时比为49.55%,2013年为52.77%,提高了3.22个百分比。

2013年,湖北省的法律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等6个专业大类平均实践课时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轻纺食品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等11个专业大类的课时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信息化教学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省立项专业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专业平均投入为42.49万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湖北省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等10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平均信息化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医药卫生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等7个专业大类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案例:开发专业教学资源,拓展专业学习空间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积极探索将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通过仿真的方式应用于教学;充分利用虚拟化、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过程中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的对接;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

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国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负责了子项目“WEB应用开发”课程的建设,成功完成建设任务。

建设了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本库不仅包括专业建设信息,还包括10个网络行业职业资格标准,8个行业技术标准,14门专业课的课程标准,以及14门网络课程、8套案例集锦、28个视频资源、31个动画资源、190个网络课件、26个文献资源等在内的专业教学资源。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仅服务本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也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学生拓展专业学习空间、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同时也为企业员工培训、自主学习、科研研发提供支持,充分实现资源库平台的共建、共享。

7.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

湖北省立项专业,和2011年相比,2013年的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指标均稳中有升。

(1)招生计划完成率有所提高。湖北省立项专业2011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为112.17%,2013年为114.31%,提高了2.14个百分点。

(2)新生报到率有所提高。湖北省立项专业2011年的新生报到率为88.32%,2013年为89.54%,提高了1.22个百分点。

(3)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有所提高。湖北省立项专业2011年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为89.16%,2013年为95.03%,提高了5.87个百分点。

2013年,湖北省立项专业中文化教育大类和农林牧渔大类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为100%;公共事业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和法律大类等5个专业大类增长超过10个百分点;而医药卫生大类双证书获取率有所下降(表3.17-5)。

3.17-5 湖北省2011年和2013年毕业生双证获取率 (%)

978-7-111-51551-7-Chapter03-217.jpg

(4)对母校的满意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省立项专业2012届毕业生对于母校的满意度为83.2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0.51个百分点。医药卫生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等11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满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文化教育大类、旅游大类、财经大类等6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满意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学生获奖情况良好。各类竞赛为学生展现自我风采提供了平台,也为不同地区学生间学术、技术交流提供了机会。对专业报告的全文检索显示,92个专业在总结报告中对项目专业学生在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获奖进行了梳理。湖北省立项专业学生在全国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竞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奖数量和层次逐年提高。

案例:专业大赛检验与展示人才培养质量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双证书率达100%。在2012年底国家语委组织的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5人获得一等奖,17人获得二等奖,16人获得三等奖。2011年在全国初等音乐教育学前教育学生钢琴弹唱比赛中,张红豆获得一等奖,李金玲、陈慧敏获得三等奖。学前教育专业研究室获得组织三等奖。2012年,胡梁校获得湖北省高校第25届诗歌散文大赛创作类比赛二等奖。2012年胡梁校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成就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近3年来,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先后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湖北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信息实践创新作品高职组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三网融合与网络优化比赛湖北省选拔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信息实践创新作品高职组一等奖;2010年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LTERA杯SOPC专题竞赛和2010ALTERA亚洲创新设计大赛高职组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12年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LTERA杯SOPC专题竞赛三等奖;参加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LTE组网与维护”赛项,获国家二等奖,总排名第六的好成绩。

8.经济发展贡献度

各专业不但通过人才培养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而且通过社会服务、科研服务等途径直接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毕业生人数小幅下降。湖北省2011年共有毕业生13864人,专业平均150.70人;2013年共有毕业生13522人,专业平均146.98人。增长率为-2.47%。

2013年湖北省立项专业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人的专业大类有医药卫生大类、财经大类、土建大类、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各专业大类的毕业生人数见表3.17-6。

3.17-6 湖北省2011年和2013年毕业生人数 (单位:人)

978-7-111-51551-7-Chapter03-218.jpg

(2)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有所提高。湖北省立项专业2011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3.03%,2013年为94.07%,提高了1.04个百分点。

湖北省15个专业大类2013年的初次就业率超过90%。初次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大类依次为文化教育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水利大类等。初次就业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法律大类、水利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等13个专业大类(表3.17-7)。

3.17-7 湖北省立项专业大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

978-7-111-51551-7-Chapter03-219.jpg

(3)2012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省立项专业2012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86.2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8个百分点。7个专业大类的平均专业对口率超过90%,依次为文化教育大类、水利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等。文化教育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等10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对口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化与药品大类、公共事业大类和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等7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对口率低于全国水平。

(4)2012届毕业生专业离职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省立项专业2012年毕业生离职率为17.2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81个百分点。轻纺食品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的毕业生离职率低于5%。轻纺食品大类、文化教育大类、水利大类等6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离职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专业社会服务和科研能力大幅提升。总体上,2011年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为30.02万元,2013年为82.87万元,增长率为176.05%;2011年专业平均科研经费到款额为4.97万元,2013年为13.36万元,增长率为168.81%。2013年湖北省的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图3.17-3)。

2013年湖北省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水利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文化教育大类。2013年湖北省水利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等8个专业大类的社会服务总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如法律大类、财经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等9个专业大类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3.17-8)。

978-7-111-51551-7-Chapter03-220.jpg

图3.17-3 湖北省立项专业平均科研经费和社会服务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3.17-8 湖北省立项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 (单位:万元)

978-7-111-51551-7-Chapter03-221.jpg

2013年湖北省专业科研经费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农林牧渔大类、法律大类、交通运输大类。2013年科研经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有农林牧渔大类、法律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表3.17-9)。

3.17-9 湖北省立项专业平均科研经费 (单位:万元)

978-7-111-51551-7-Chapter03-222.jpg

案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

随着电气化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职工的终身学习教学资源严重滞后,可搜集利用的资源严重短缺。为增强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由学校牵头,联合武汉供电段、襄阳供电段、广州地铁等企业,校企共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共同开发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开放性的教学资源库,将武广客运专线“四新”等行业新技术、新标准、安全案例纳入资源库;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校的师生、企业的员工通过注册后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