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学校产业发展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高职学校产业发展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累计带动各类投入约1.27亿元,由福建省统筹安排,是中央专项资金的108.89%。图3.13-2 福建省立项专业平均各级投入情况在福建省立项专业中,地方各类投入经费总和超过中央专项资金的专业大类有8个,为制造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财经大类等;电子信息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财经大类、土建大类等9个专业大类的带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高职学校产业发展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1.专业布局

(1)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契合度高。20102013年,福建省第一、二、三产业GDP分布呈现出第一产业比例稳步下降,第二产业比例逐步增长,第三产业比例基本维持稳定的局面,见表3.13-2。按照产业结构分布情况,福建省立项专业中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数量分别为3、23和30,占比分别为5.36%、41.07%、53.57%;2013年在校学生数量分别为432人、5270人和14860人,占比分别为2.10%、25.63%、72.27%;专业布局基本与产业结构相匹配。

3.13-2 20102013年福建省GDP的三次产业分布 (%)

978-7-111-51551-7-Chapter03-157.jpg

(2)专业布局与重点发展产业全面对接。福建省“十二五产业布局情况是:农业拥有园艺、竹林、畜牧、水产四大优势产业和茶叶、花卉、蔬菜等十大特色农产品;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海洋高新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为轻工、纺织冶金建材建筑、林产等;服务业为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服务外包、商贸流通、家庭服务。

从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契合度看,福建省28所独立设置的公办高职院校56个专业,分布在13个专业大类,属主导产业领域的专业25个,占44.64%;属服务业领域的专业18个,占32.14%;属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专业8个,占14.29%;属农业领域的专业5个,占8.93%;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8个,占14.29%。加上已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合计119个,分布在16个专业大类,属农业领域的专业15个,占12.61%;属主导产业领域的专业45个,占37.82%;属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专业20个,占16.81%;属服务业领域的专业39个,占32.77%;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25个,占21.01%。专业结构布局基本能适应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转型升级的需要。

(3)专业区域布局与区域发展规划高度一致。“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着力优化提升闽东南,加速发展闽西北。立项专业的区域布局和福建省发展战略规划高度一致,闽东南有立项专业46个,闽西北有10个。

闽东南的立项专业数为46个,占比82.14%,很好地呼应了“十二五”规划中“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着力构建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漳泉大都市区,加快城市联盟进程和同城化步伐,推进轨道交通、机场、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增强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区域次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推动有条件的县级城市率先向中等城市发展”的要求。本地区集中了电子信息大类、法律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等所有立项专业,以及文化教育大类、财经大类等超过80%的立项专业,这些专业支撑了先进服务业重点产业的发展。

闽西北的立项专业数为10个,占比17.86%。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发挥闽东北、闽西南等经济技术协作区的作用,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有序转移,运用市场手段,形成山海合作长效机制,促进沿海内陆联动开发、共同发展”。本地区立项专业共10个,包括制造大类5个,农林牧渔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财经大类、轻纺食品大类和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各1个。

2.中央专项资金带动效应

本项目中央专项资金的带动作用效果明显。

(1)政策和机制带动作用效果一般。福建省为推进项目建设,成立了省级、学校级组织机构,为优化专业布局、落实各项建设任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但福建省为专业动态调整长效机制建设方面探索不足。

(2)地方各类经费投入带动效果好。累计带动各类投入约1.27亿元,由福建省统筹安排,是中央专项资金的108.89%。

对于56个立项专业,福建省统筹中央专项资金总计1.17亿元;地方财政投入总计0.36亿元;行业企业投入总计0.23亿元;学校自筹总计0.69亿元。中央专项资金带动各类经费投入总计1.27亿元,专业平均227.50万元,带动率为108.89%,如图3.13-2。

978-7-111-51551-7-Chapter03-158.jpg

图3.13-2 福建省立项专业平均各级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在福建省立项专业中,地方各类投入经费总和超过中央专项资金的专业大类有8个,为制造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财经大类等;电子信息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财经大类、土建大类等9个专业大类的带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校企合作成效

与2011年相比,2013年立项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质量和规范程度有所提高。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项目院校紧扣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农业等福建省“十二五”的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职教集团、技术服务中心、企业专家工作站、教授工作室等校企合作组织,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合作机制。政府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行业指导和协调校企共建,企业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实习管理和质量评价等,院校为企业输送人才和提供技术服务,初步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增强了办学活力。

案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举办二级学院,推进校企合作

福建金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入500多万元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组建金科网络技术管理学院和二级学院董事会,通过校企双主体的办学模式,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上水平、出成效,建设期内联合建成了“思科CCNA认证考点”“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信息技术技能鉴定站”等服务福建省计算机类专业师生技能培训、鉴定和认证的平台;申报了“基于RFID和Zigbee技术的大中型实验设备运行管理系统”“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系统”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验设备智能系统研发”等5项省市级科研项目;编写了《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基础》等6种特色教材,开创了福建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举办二级学院的新模式。

(2)订单培养学生比例提高。福建省立项专业的订单培养学生比例,2011年为6.11%,2013年为9.63%,提高了3.52个百分点;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2011年、2013年超过一半的学生是订单培养,见表3.13-3。

2013年,福建省立项专业8个专业大类的订单培养学生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交通运输大类、财经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农林牧渔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等其他各专业大类的订单培养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13-3 福建省立项专业大类2011年和2013年订单培养学生比例 (%)

978-7-111-51551-7-Chapter03-159.jpg

(3)合作企业投入显著提高。福建省立项专业的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2011年为11.31万元,2013年为55.03万元,增长率为386.42%。2013年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2011年相比,福建省合作企业投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交通运输大类3个专业大类的2013年的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均超过100万元;福建省11个专业大类的2013年平均合作企业投入,与2011年相比均有所增长;9个专业大类的增长率超过50%。

4.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项目建设专业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大幅度增加,专业教学团队不断优化,为立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1)双师型教师数大幅增长。福建省立项专业的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2011年为15.07人,2013年为26.02人,增长率为72.66%。

2013年专业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最多的依次为文化教育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交通运输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等。文化教育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交通运输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等7个专业大类的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13-4。

3.13-4 福建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双师型教师平均人数 (单位:人)

978-7-111-51551-7-Chapter03-160.jpg

案例:建成一支“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成立于2000年,在校生200多名。商业美术系现有专任教师40人,是一支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学科专业结构合理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0人,中级职称教师20人,双师素质教师占80%。商业美术系还聘请了大批兼职教师队伍,均由行业、企业和其他院校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人员兼任,强有力地增强了美术系实践教学环节的能力。影视动漫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的10人,其中“双师型”骨干教师13人,占教师数87%。这些教师具有社会实践和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拥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能够胜任影视与动漫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建设教师长期进入企业实习学习机制,鼓励在职教师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时间进入企业挂职锻炼,使师资具备长期保持同一流企业同步发展的专业业务能力。两年间,共有10人次进入相关企业锻炼实践。

(2)兼职教师数量显著增加。福建省立项专业2011年专业平均兼职教师数量为9.32人,2013年为17.39人,增长率为86.59%。

2013年福建省立项专业大类兼职教师数量最多的依次为医药卫生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制造大类等。增幅最高的为电子信息大类、土建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等。增长率超过100%的专业大类包括电子信息大类、土建大类、农林牧渔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轻纺食品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2013年兼职教师数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为交通运输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等10个。

案例:依托学院体育基地优势,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的运动训练专业,在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思想指引下,依托学院的福建省体育行业训练、培训基地的强大优势,积极与福建省有关运动管理中心、福建省金鸡山温泉疗养院、福建海峡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福建省心之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进行深度合作,由校企双方共同建成了一个拥有26名兼职教师的资源库,目前专兼教师比例已超过1∶1。

通过聘请兼职教师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大大充实、完善了教学队伍的结构组成,保障了教学顺利实施。课程实施主要以校内专职教师为主,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课程兼职教师辅助专职教师进行实训教学。目前,运动训练专业每门核心课程均有1~2名兼职教师辅助实训教学。兼职教师被纳入团队管理,经常参加专业建设和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来自一线的技术能手亲自传授体育技能,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兼职教师大多是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者技术能手,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通过有机融合有效整合了校企资源,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技术服务整体水平,为培养出更适应市场需求、更满足企业需要的学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3)专任教师培训机会充足。福建省立项专业的专任教师人均培训时间,2011年为7.97天,2013年为12.66天,增长率为58.93%。

2013年,福建省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等专业大类的专任教师培训机会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专任教师科研经费翻番。福建省立项专业2011年专任教师的人均科研经费到账额为0.18万元,2013年为0.47万元,增长率为158.68%。

2013年福建省立项专业中专任教师科研经费最高的专业大类依次为轻纺食品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制造大类等;轻纺食品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的增幅超过1万元;交通运输大类、制造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等7个专业大类的增长率超过100%。

2013年福建省立项专业的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轻纺食品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3个专业大类,其他专业大类的专任教师平均科研经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案例:专业技术服务居民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充分利用专业师资和实训基地资源优势,开展了福建省乡村医生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另外,两年建设期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分别深入鼓楼灵响社区、闽侯三福社区等社区为数百位居民进行与专业有关的医学知识宣传、咨询和辅导。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完成了福建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新工种“临床影像技师”职业技能考试题库的开发和建设,建立起“临床影像技师”新工种3级、4级实践考核试卷库和理论考试题库。在全省率先建立职业技能“临床影像技师”新工种,即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增设了专业对口的职业技能鉴定工种。两年建设期间共有6名教师和355名学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培训和考试拿到了“临床影像技师”职业技能证书。

5.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福建省立项专业校内实训室规模扩大,实训工位和设备台(套)数、设备值、校外实习基地增加,极大地改善了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适应了学生规模扩大对实践教学条件的需要。福建省立项专业实训实习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总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生均实训设备值增长。福建省2011年立项专业的生均实训设备值为1.45万元,2013年为1.87万元,增长率为29.01%。

2013年福建省生均校内实训室设备值超过3万元的专业大类有交通运输大类、制造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制造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轻纺食品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的增幅均超过1万元;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的增长率超过100%。2013年生均实训室设备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有交通运输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等7个。

案例:积极推进校内实训基地整合与内涵建设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着力建设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的“多环节、多岗位、多流程”校内实训基地。引入国内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实训中心进行了全面的改建,将原有的3个实训室进行合并,重新规划整合了功能分区。在校内与订单合作企业 台湾超捷物流集团联合建设了校内的生产性教学基地“超捷工作室”,努力形成“专业+企业+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该工作室还起到辐射作用,作为本专业群中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校内生产性轮岗实训基地,实现了校内生产性的分组轮岗实训作业。(www.xing528.com)

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编写了实用、实效的《供应链管理实训指南》《第三方物流实训指南》《国际物流实训指南》等多本实践性校本教材,制定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形成较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训课出勤率为100%。校内实训中心还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展技能竞赛的比赛和训练场所。

(2)生均工位数增长。福建省立项专业2011年生均工位数为1.76个,2013年为2.37个,增长率为35.00%。

2013年福建省立项专业中,生均工位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有农林牧渔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等12个专业大类,其他专业大类的生均工位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2011年相比,生均工位数增幅最高的专业大类为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轻纺食品大类和制造大类;增长率超过50%的专业大类包括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轻纺食品大类、制造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财经大类和农林牧渔大类。

6.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与2011年相比,2013年立项专业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水平得到提高。

(1)实践课时比增加。福建省立项专业2011年实践课时比为55.81%,2013年为60.29%,提高了4.48个百分点。

2013年,福建省医药卫生大类、农林牧渔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等12个专业大类的平均实践课时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信息化教学投入较高。福建省立项专业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专业平均投入为35.18万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文化教育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医药卫生大类等8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平均信息化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电子信息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制造大类、土建大类、轻纺食品大类5个专业大类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案例:全面推进信息化教学与管理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信息化教学方面有诸多举措。

建立了“天使之城”学习空间。建立了“天使之城”学习空间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准备和实施网络空间教学和实景教学,进行作业布置、批阅和课程考核,并共享个人最新教学资源和教学建设成果;学生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进入教师个人空间开展自主学习和跟帖作业,在各自空间提交课程作业,分享学习成果,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记录专业学习历程。

初步建成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利用“天使之城”学习空间,进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专业标准库、专业课程库、专业素材库、专业试题库和专业项目(案例)库。

加快网络课程建设。以学院“天使之城”学习空间为平台,在《影像电子学基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3门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升级改造成为网络课程,并逐步建设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在依托技术公司对教师进行学习空间操作、精品课程迁移等技术培训的同时,组织教师参加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2013年7月1日,举办了2013年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比赛重点考核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对进一步提高数字教育资源对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支持能力和水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建立了OA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了人事、师资信息化管理软件,通过全面信息化管理,规范了管理过程,提高了管理效率

7.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

福建省立项专业,2013年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指标与2011年相比,稳中有升。

(1)招生计划完成率提高。福建省立项专业2011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为90.24%,2013年为94.70%,提高了4.46个百分点。

2013年招生计划完成率最高的专业大类依次为医药卫生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土建大类等;电子信息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的招生计划完成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新生报到率提高。福建省立项专业2011年的新生报到率为89.10%,2013年为92.88%,提高了3.78个百分点。

2013年福建省新生报到率最高的专业大类依次为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土建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农林牧渔大类2013年的新生报到率,与2011年相比,增长率超过了10%。

(3)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稳步提高。福建省立项专业2011年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为93.67%,2013年为98.64%,提高了4.97个百分点。

2013年福建省立项专业中交通运输大类、轻纺食品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土建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的双证书获取率为100%。各专业大类的双证书获取率见表3.13-5。

3.13-5 福建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 (%)

978-7-111-51551-7-Chapter03-161.jpg

(4)对母校的满意度显著增加。福建省立项专业2012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0.1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37个百分点。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轻纺食品大类、土建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等12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满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电子信息专业大类的毕业生满意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约50个百分点。

(5)学生获奖情况向好。福建省项目专业学生在项目建设期间,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让社会公开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涌现出一批高级别比赛获奖学生,提高了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案例:积极参加专业比赛,让社会公开检验人才培养效果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并逐渐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省内外一些单位甚至多次派人到学院挑选毕业生。学生参加专业比赛者多,并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这说明了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肯定。例如,2012年2月钢琴专业学生许玮慰参加第20届博纳斯杯美国音乐公开赛荣获1618岁组银奖(国际级);2012年2月指弹吉他二胡古筝作品「指弹飞胡」荣获中国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及福建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国家级、省级);2012年7月SayHigh乐队获第三届孔雀奖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学生流行优秀奖(国家级);2012年7月王奕奕获第三届孔雀奖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学生流行优秀奖(国家级);2012年12月爵士乐演奏《深夜蓝调》获得福建省第五届器乐节目表演二等奖(省级);2012年12月王奕奕演唱《深夜蓝调》获声乐类展演演员三等奖(省级);2013年4月,2013福建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声乐组比赛,王奕奕获一等奖,林美珍、王栋栋获二等奖,黄俐缘、徐舒杭、吴周荣、鲍新星、蓝健春获三等奖,郑雅丹获优秀奖(省级);2013年6月王奕奕获2013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声乐组二等奖(国家级)。

8.经济发展贡献度

各专业不但通过人才培养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而且通过社会服务、科研服务等途径直接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毕业生人数显著增加。福建省2011年共有毕业生4707人,专业平均84.05人;2013年共有毕业生5916人,专业平均105.64人。2013年毕业生比2011年增加了1209人,增长率为25.69%。立项专业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人的专业大类有文化教育大类和医药卫生大类。各专业大类的毕业生人数见表3.13-6。

3.13-6 福建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毕业生人数 (单位:人)

978-7-111-51551-7-Chapter03-162.jpg

(2)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步提高。福建省立项专业2011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4.87%,2013年为97.41%,提高了2.54个百分点。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的初次就业率达到100%,其次为艺术设计传媒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等专业大类。初次就业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等12个专业大类,见表3.13-7。

3.13-7 福建省立项专业大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

978-7-111-51551-7-Chapter03-163.jpg

(续)

978-7-111-51551-7-Chapter03-164.jpg

(3)2012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高。福建省立项专业2012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87.1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5个百分点。4个专业大类的平均专业对口率超过90%,依次为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土建大类和农林牧渔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土建大类等9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对口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2012届毕业生专业离职率低。福建省立项专业2012届毕业生离职率为12.2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1个百分点。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土建大类、医药卫生大类等9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离职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专业仅为2%。

(5)专业社会服务和科研能力大幅提升。总体上,2011年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为14.99万元,2013年为45.57万元,增长率为204.00%;2011年专业平均科研经费到款额为5.04万元,2013年为16.24万元,增长率为222.22%。虽然增幅很大,但福建省的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收入和科研经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图3.13-3。

978-7-111-51551-7-Chapter03-165.jpg

图3.13-3 福建省立项专业平均科研经费和社会服务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2013年福建省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材料与能源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和土建大类。2013年福建省材料与能源大类和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的社会服务总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运输大类、土建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等11个专业大类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13-8。

3.13-8 福建省立项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 (单位:万元)

978-7-111-51551-7-Chapter03-166.jpg

2013年福建省专业科研经费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轻纺食品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2013年福建省轻纺食品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的专业科研经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专业大类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13-9。

3.13-9 福建省立项专业平均科研经费 (单位:万元)

978-7-111-51551-7-Chapter03-167.jpg

案例:专业发展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在以下几方面对区域经济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区域企业合作渐多,深度互动态势良好。为福州外贸局开办“服务外包理论与业务培训班”,2013年11月15日举办第一期培训班,培训班人数有100多人,培训时间为15天,以后每年举办两次相关培训。马尾区物联网相关企业进行物联网专业的培训,第一期培训班已于2013年5月举办,培训人数为80人,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后每年举办两次类似的培训班,充分利用了我院物联网实训中心的设备。与新大陆集团合作,联合开办物联网专业竞赛、省赛和国赛培训班,为各个高职院校师生开放物联网实训中心,每年培训人数约为100人次。

政府“掌舵”,学院“划桨”,互动互信积极。近年来,在福建省政府、市政府大力支持下,以物联网的发展应用为契机,针对国家合格服务外包国际化人才严重缺乏的现实,突出学校服务外包专业方向“校、政、企”联合办学特色,整合校内校外优质资源,调整教学内容,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探索服务外包专业方向的建设思路以及改革国际化、应用型及复合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建设服务外包专业方向。学院力争将该专业打造成为福建省乃至东南地区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基地,为福州市提供高素质软件与服务外包专门人才,促进学院与福州市地方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并为国家同类省属高校服务外包专业方向的专业群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