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布局
(1)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契合度基本匹配。2010~2013年,黑龙江省第一、二、三产业GDP分布呈现出第一产业比例逐渐增长、第二产业比例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例逐渐增长的态势,见表3.8-2。黑龙江省立项专业中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数量分别为7、38和27,占比分别为9.72%、52.78%和37.50%,布局基本与产业结构相匹配;2013年在校学生数量分别为1268人、12280人和19271人,占比分别为3.86%、37.42%和58.72%。项目建设专业分布在11个地市,覆盖了八大经济区,全部对接黑龙江省十大产业体系建设,对黑龙江重点产业发展有推动作用。
表3.8-2 2010~2013年黑龙江省GDP的三大产业分布 (%)
(2)专业布局与重点发展产业全面对接。黑龙江按照本地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较好制订并执行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高职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布局契合度高。重点建设的72个专业分布在11个地市,覆盖了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符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项目建设院校以项目建设为引领,立足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的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和社会公共管理服务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基本形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布局,涵盖三大产业,涉及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有利于黑龙江省协调发展。
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黑龙江省以重点建设的8个现代农业科技、林业科技、畜禽和水产养殖等专业为引领,成立黑龙江现代农业、黑龙江农业工程、北大荒现代农业等7个涉农类职教集团。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成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矿产加工、林业加工等6个职业教育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点建设食品类、煤化石化类、矿产类、林产品加工类专业15个,以专业人才培养转型推动行业技术升级,有力推动了绿色食品、煤化石化、矿产、林产品加工4个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
推动了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的大力发展。走进哈尔滨哈南工业新城现代农机装备制造园区、大庆高新区等装备制造专业园区,沃尔沃汽车、龙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重点建设现代装备制造类、新能源类、交通类专业10个,共同培养产业配套专业集群12个。
促进了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的大力发展。联合黑龙江发展改革委员会、黑龙江工业与信息化产业委员会,设立信息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重点支持7个生物类、材料类、信息应用类专业项目,抢占了工业化、信息化改造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制高点。
推动了黑龙江社会公共服务和现代服务的发展。重点建设师范、医疗、公安司法、旅游、管理类等专业32个,培养了一大批具备现代服务理念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专业区域布局与区域发展规划高度一致。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着力优化提升全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立项专业的区域布局和黑龙江省发展战略规划高度一致,重点建设的72个专业分布在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11个地市,涵盖了黑龙江省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十大支柱产业。黑龙江立项专业数为72个,其中哈尔滨35个,牡丹江11个,其他地区26个。
哈尔滨市的立项专业数为35个,占比48%,其中第一产业专业3个、第二产业专业17个、第三产业专业15个。本地区集中了财经大类、土建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文化教育大类、旅游大类等18个专业大类,这些专业有力支撑了金融、文化、旅游等全面发展。
牡丹江的立项专业数为11个,占比15%,其中第一产业专业1个,第二产业专业5个,第三产业专业5个。本区立项专业包括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农林牧渔大类、轻纺食品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制造大类,为建设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中央专项资金带动效应
(1)政策和机制带动作用明显。黑龙江省出台了相关政策,建设领导小组,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项目资金投入激励措施;严抓项目过程管控,将建设内容分层负责、分层落实,进行了年度检查指导。这些措施创新了优化专业布局和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了当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计划性。黑龙江省下发了《黑龙江“十二五”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建设规划》《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黑龙江省项目建设规划》等文件。
(2)地方各类经费投入带动效果显著。累计带动各类投入约2.44亿元,是黑龙江省统筹安排中央专项资金的161.91%。
对于72个立项专业,黑龙江省统筹安排中央专项资金投入总计约1.51亿元;地方财政投入总计约0.36亿元;行业企业投入总计约0.58亿元;学校自筹总计约1.50亿元,如图3.8-2所示。
在黑龙江省立项专业中,轻纺食品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等11个专业大类中央资金投入带动率高于全国水平,其他专业的带动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3.8-2 黑龙江省立项专业平均各类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3.校企合作成效
(1)订单培养学生比例有所增加。黑龙江省2011年订单培养学生比例为12.63%,2013年为18.74%,增幅为6.11%。
2013年黑龙江省订单培养学生比例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公共事业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农林牧渔大类。2013年黑龙江省公共事业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等11个专业大类的订单培养学生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8-3。
表3.8-3 黑龙江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订单培养学生比例 (%)
案例:成立“订单培养、岗位实践”校校合作育人实习基地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在开拓“订单式”人才培养上,从学生就业的岗位看,毕业生可以从事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社会康复训练机构工作、学前教育教学工作和普通小学的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工作;从毕业生就业反馈看,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就业通过招考,学生的录取率较高,但数量少,学生就业多以社会康复训练机构为主;从人才市场看,由于特殊教育在我国起步晚,社会康复训练机构目前存在着规模较小、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不完善和工作待遇低等因素。本专业于2012年与齐齐哈尔市星星宝贝康复中心、市聋儿语训康复中心实践基地分别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将实践基地作为合作育人实习基地。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联系的综合性案例性课程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就业。从特教专业学生岗位实习的表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反馈表明,这一做法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创造了条件。
(2)合作企业投入大幅增长。黑龙江省2011年合作企业投入均值为8.98万元,2013年为80.25万元,增长率为793.65%。
2013年黑龙江省合作企业投入均值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轻纺食品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农林牧渔大类。2013年黑龙江省轻纺食品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这4个专业大类的合作企业投入均值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公共事业大类、财经大类等14个专业大类的合作企业投入均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案例: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完善了《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团队章程》《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暂行办法》《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的暂行规定》《校企人员交叉任职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酬金支付试行办法》。
建立了双梯队专业带头人制度和兼职班主任制度。分别选拔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校内外第一、第二带头人。张甦、宋菲、刘军舰(完达山阳光乳业公司总经理)、刘娟(完达山阳光乳业公司哈乳厂厂长)分别担任该专业校内、校外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常态化、制度化。行业氛围、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了兼职专业带头津贴和兼职班主任津贴。
在学院设立了2个企业专家工作室:焙烤大师工作室和检测专家工作室。专家工作室配备了长途电话、电脑、打印机、互联网、投影仪等必要设施。营造专家、名师工作氛围和环境,发挥团队交流研讨、教学指导、科研、技术开发、师资培训等功能。完善了名师工作室相关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满足企业专家、技能大师和校内外名师常态化参与学院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的需要。
依托黑龙江农垦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平台,与完达山乳品集团、九三油脂集团签署了建立企业学院的共育合作协议和校企数字传输课堂(远程教室)建设协议。
校企共建团队共同设计优化了“校企共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黑龙江农垦职业教育集团,与完达山乳业、九三油脂等骨干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完达山学院、九三学院,建立了双梯队专业带头人制度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企业专家常态化、制度化参与专职教师培训提高、食品企业岗位研究、专业培养计划设计、课标制订、教材建设、实训室和实训标准设计、实习指导、实习管理等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全过程,学校与企业通过共建学生实习宿舍、提供实习设备、共享实验室、共建远程数字化课堂、共享科技人员等形式实现产权交叉、人员交叉、职责交叉;从专业基础课学习开始,依次进行校内理实一体课程学习、企业短期实习、校内生产性实训、企业顶岗实习。
4.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项目建设专业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大幅度增加,专业教学团队不断优化,为立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1)双师型教师数有所增加。黑龙江省2011年双师型教师数为1195个,2013年为1672个,增长率为39.91%。
2013年黑龙江省双师型教师数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文化教育大类、医药卫生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见表3.8-4。
表3.8-4 黑龙江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双师型教师数 (单位:人)
案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项目建设2年来,完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学习培养,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374人次。
专任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活动,专任教师具备丰富的企业经验。多位教师长期活跃在企业一线,如贾宇老师为省政府采购招标专家,多年担任评标专家,同时兼任哈尔滨盛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大庆华创公司副总设计师,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的“中药/植物连续逆流提取技术示范应用”荣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赵志成老师为黑龙江省教育厅职成处开发中职学籍管理系统,并在哈尔滨华泽数码技术有限公司担任项目经理;田红玉老师为哈尔滨天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提供网站开发技术;刘加森老师为哈尔滨鼎创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完成黑龙江省建行网络系统升级改造等;左晓英老师为哈尔滨创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顾问,参与“合一生涯”网站的开发工作,同时参与北京科瑞集团智慧城市的项目需求调研。
(2)专任教师培训机会显著增加。黑龙江省2011年专任教师人均培训时间为11.45天,2013年为19.39天,增长率为69.35%。
2013年黑龙江省专任教师人均培训时间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法律大类。2013年黑龙江省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法律大类等14个专业大类的专任教师数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专任教师科研经费大幅度增加。黑龙江省2011年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为0.18万元,2013年为0.68万元,增长率为277.78%。
2013年黑龙江省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制造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电子信息大类。2013年黑龙江省制造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医药卫生大类等4个专业大类的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兼职教师数量有所增加。黑龙江省2011年兼职教师数为669人,2013年为1043人,增长率为55.90%。(www.xing528.com)
2013年黑龙江省兼职教师数量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医药卫生大类、农林牧渔大类、文化教育大类。
案例:临床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完善兼职教师的评聘制度,形成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2012年聘请临床专业兼职教师222人,包括7名社区兼职教师,1名兼职专业带头人和4名兼职教研室主任,完全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带教的需要,目前本专业兼职教师承担60%以上的专业课理论教学。临床兼职专题讲座,营造学术研究氛围,提升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共同对外进行技术服务与合作。
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有计划、有目的地增加数量、提高质量、调整结构。近2年从医院引进专家3人,考取博士2人,考取研究生8人,晋级教授2人、副教授6人,考取高校教师证3人,获得执业医师证2人,双师素质达到82.93%;参加德国职业教育培训2人,国家和省访问学者6人,国培11人,其他各类培训120人次,参编教材75本,临床进修6人,主持、参与科教研40项,获上级科研经费222万;省级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级教学质量管理奖先进个人3人;23人次社会团体兼职。
5.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黑龙江省立项专业校内实训室规模扩大,实训工位和设备台套数、设备值、校外实习基地增加,极大地改善了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适应了学生规模扩大对实践教学条件的需要。
(1)生均实训设备值显著增加。黑龙江省2011年立项专业的生均实训设备值为1.10万元,2013年为1.79万元,增长率为62.73%。
2013年黑龙江省生均设备值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材料与能源大类、农林牧渔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2013年黑龙江省材料与能源大类、农林牧渔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等9个专业大类的生均实训设备值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生均工位数显著增加。黑龙江省2011年生均工位数为0.91个,2013年为1.38个,增长率为51.65%。
2013年黑龙江省生均工位数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农林牧渔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公共事业大类。2013年黑龙江省农林牧渔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等6个专业大类的生均工位数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6.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实践课时比显著提高。黑龙江省立项专业2011年实践课时比为49.20%,2013年为57.86%,提高了8.66个百分点。
2013年,黑龙江省13个专业大类的平均实践课时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案例:校企协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教学资源
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参照国家最新专业教学标准,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根据软件企业职业岗位群,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专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与“项目主导,校企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以“项目为载体、将知识融于项目,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实施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开发流程为:分析职业能力,构建能力模块;校企对接,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标准;核心课程建设;完善相关教学资源;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直接嵌入课程体系;教材建设;资源平台建设。
在教材建设方面,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以软件开发流程、项目分析、工程实践为导向,以“项目(案例)”为单元,编写了4本与核心课程相配套的工学结合讲义,试用修订后,形成规范的教材23本,实践型专业课程配套的实验(实训)教材24本。
在资源平台建设方面,将企业优质资源和骨干教师组织起来,开发基于移动互联和云端技术的学生管理、教学、就业跟踪一体化管理等云智慧教学平台,初步完成包括:教学资源库平台系统、学生在线管理系统平台、学生手机信息终端及移动社交系统平台及教师评价与管理系统。
(2)信息化教学投入有待提高。黑龙江省立项专业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专业平均投入为26.21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黑龙江省水利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等7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平均信息化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制造大类等11个专业大类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7.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
和2011年相比,2013年各立项专业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相关的主要指标稳中有升。
(1)招生计划完成率有所下降。黑龙江省2011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为95.83%,2013年为92.58%,降低了3.25个百分点。
(2)新生报到率有所提高。黑龙江省2011年新生报到率为84.00%,2013年为88.81%,提高了4.81个百分点。
(3)学生获奖情况良好。黑龙江省项目专业学生在全国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奖数量和层次逐年提高。
案例:立项专业学生获奖情况
黑龙江省牡丹江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曾获2012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省级一等奖1个、国家级三等奖1个,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技能大赛三等奖。
8.经济发展贡献度
黑龙江项目专业不但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且专业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科研能力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1)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黑龙江省2011年毕业生人数为7442人,2013年为7871人,增长率为5.76%。
2013年黑龙江省毕业人数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医药卫生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见表3.8-5。
表3.8-5 黑龙江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毕业人数 (单位:人)
(2)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有所增加。黑龙江省2011年初次就业率为92.13%,2013年为97.42%,增幅为5.29%。
2013年黑龙江省初次就业率排名前五位的专业大类为公共事业大类,农林牧渔大类,财经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见表3.8-6。
表3.8-6 黑龙江省各立项专业大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
(3)2012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高、离职率低。黑龙江省2012届专业对口率为87.63%,高于全国2012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85.13%。
黑龙江省2012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法律大类、财经大类、土建大类。黑龙江省2012届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10.20%,低于全国2012届毕业半年内离职率15.46%。黑龙江省2012届毕业半年内离职率最低的专业大类为法律大类、水利大类、交通运输大类。
(4)专业社会服务和科研能力大幅提升。黑龙江省项目专业的社会服务和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总体上,2011年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为20.44万元,2013年为46.94万元,增长了129.65%,高于全国增长率;2011年专业平均科研经费到款额为4.49万元,2013年为21.07万元,增长了369.27%,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2013年专业黑龙江省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医药卫生大类、法律大类、交通运输大类。2013年黑龙江省医药卫生大类、法律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等专业大类的社会服务总收入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8-7。
表3.8-7 黑龙江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社会服务总收入 (单位:万元)
2013年黑龙江省专业科研经费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制造大类、医药卫生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2013年黑龙江省制造大类、医药卫生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3个专业大类的平均科研经费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8-8。
表3.8-8 黑龙江省2011年和2013年专业科研项目经费 (单位:万元)
(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