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布局
(1)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契合度基本匹配。2010~2013年,辽宁省第一、二、三产业GDP分布呈现出第一产业比例略有下降、第二产业比例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例略有增长的态势,见表3.6-2。辽宁省立项专业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数量分别为4、35和29,占比分别为5.88%、51.47%和42.65%,与产业结构基本匹配,第三产业的专业数量显著高于第三产业GDP;2013年在校学生数量分别为1490人、11994人和17678人,占比分别为4.78%、38.49%和56.73%,第三产业在校学生比例显著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总GDP的比重,与辽宁省“到‘十二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2%以上”的战略布局一致。
表3.6-2 2010~2013年辽宁省GDP的三大产业分布 (%)
(2)专业布局对接重点发展产业。辽宁省十二五期间把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以抢占工业发展制高点为目标,全面实施工业“五项工程”,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集聚发展。辽宁省制造大类立项专业16个,约占立项专业的1/4,2011年制造大类专业毕业生1509人,2013年则达1729人,为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做出了贡献。
(3)专业区域布局与区域发展规划一致。十二五期间辽宁省计划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建设为引擎,以贯通沿海与腹地的沈大经济带为战略轴线,带动辽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构建“双擎一轴联动”的空间发展格局。立项专业的区域布局和辽宁省发展战略规划比较一致。
沈阳经济区的立项专业数为46个,占比67.65%,很好地呼应了“加快推进沈阳经济区建设”的战略规划。本地区集中了法律大类、公共事业大类、旅游大类、水利大类、医药卫生大类等的所有立项专业,以及土建大类、制造大类等超过70%的立项专业,这些专业有力地支撑了本地区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重点产业的发展。
沿海经济带的立项专业数为20个,占比29.41%。十二五期间,沿海经济带“以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域为引领,进一步提升大连核心地位,建成更具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功能完备的城镇带和度假休闲滨海旅游带”。辽宁省本地区立项专业数量较少,似乎难以支撑产业发展,但大连市作为计划单列市单独立项支持,突出了“大连核心地位”。
辽西北地区的立项专业数仅有2个。与辽宁省十二五规划里“强力支持突破辽西北”的战略规划不太相符,难以支撑实现“辽西北五年大跨越,成为活力迸发的新增长区”的目标。
2013年辽宁省立项专业毕业生8283人,其中沈阳经济区毕业生6319人,约占76.29%,沿海经济带毕业生1766人,约占21.32%,毕业生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更具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功能完备的城镇带和度假休闲滨海旅游带”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2.中央专项资金带动效应
(1)政策和机制带动作用明显。辽宁省出台了《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建设规划》,对创新专业布局和动态调整机制,提高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计划性有促进作用。
辽宁省教育厅将“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建设作为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协调、落实,制定了“辽宁省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的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分类指导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全程参与专业立项答辩、建设方案(含任务书)审核及项目验收等工作。这些措施对创新专业布局和动态调整机制,提高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计划性有促进作用。
(2)地方各类经费投入带动效果一般。累计带动各类投入约0.62亿元,是辽宁省统筹安排中央专项资金的43.11%。
对于68个立项专业,辽宁省统筹中央专项资金投入总计1.44亿元;地方财政投入总计0.20亿元;行业企业投入总计0.12亿元;学校自筹总计0.30亿元。中央专项资金带动各类经费投入总计0.62亿元,带动率为43.11%,如图3.6-2所示。
图3.6-2 辽宁省立项专业平均各类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辽宁省所有立项专业大类,地方各级投入经费总和均低于中央财政投入,并且所有专业大类的带动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校企合作成效
和2011年相比,辽宁省2013年立项专业校企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质量和规范程度有待提高。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成效。通过立项专业项目建设,加大了校企的深度合作,拓宽了合作渠道,锻炼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发挥了技术设备优势,提升了服务区域行业企业能力。项目学校积极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面向企业员工开展技能培训,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实现专业办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2)订单培养学生比例降低。辽宁省立项专业的订单培养学生比例,2011年为10.77%,2013年为10.28%,下降了0.49个百分点。2013年的订单培养比例和提高百分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辽宁省2013年所有专业大类的订单培养学生均低于三分之一,较高的依次为文化教育大类、水利大类、制造大类等,见表3.6-3。仅有文化教育大类、水利大类、土建大类3个专业大类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专业大类的订单培养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3.6-3 辽宁省各立项专业大类2011年和2013年订单培养学生比例 (%)
(3)合作企业投入明显下降。辽宁省立项专业的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2011年为32.87万元,2013年为23.70万元,增长率为-27.90%。2011年、2013年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受到电子信息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等大幅度下降的影响,和2011年相比,辽宁省合作企业投入总体上有所下降。电子信息大类2011年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为42.50万元,2013年为2.76万元,增长率为-93.51%;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2011年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为445.90万元,2013年为55.75万元,增长率为-87.50%。辽宁省其他7个专业大类的2013年平均合作企业投入,和2011年相比,大部分有所增长;交通运输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财经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等6个专业大类的增长率超过100%。
4.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项目建设专业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大幅度增加,专业教学团队不断优化,为立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1)双师型教师数有所增加。辽宁省立项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数量2011年为14.71人,2013年为26.60人,增长率为80.83%。
2013年专业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排行由多到少依次为财经大类、法律大类、土建大类等。财经大类、法律大类、旅游大类等7个专业大类的双师型教师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制造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等7个专业大类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6-4。
(2)兼职教师数量有所增加。辽宁省立项专业2011年专业平均兼职教师数量为5.93人,2013年为9.91人,增长率为67.12%。
表3.6-4 辽宁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双师型教师数 (单位:人)
2013年辽宁省立项专业大类兼职教师数量排行由多到少依次为医药卫生大类、农林牧渔大类、财经大类、旅游大类等。增幅较高的为医药卫生大类、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制造大类等。增长率超过100%的专类大类有医药卫生大类、文化教育大类2个。2013年兼职教师数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为旅游大类、农林牧渔大类2个。
(3)专任教师培训机会有所增加。辽宁省立项专业的专任教师人均培训时间,2011年为3.50天,2013年为6.02天,增长率为72.00%。
2013年,辽宁省交通运输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土建大类3个专业大类的专任教师培训机会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专业大类的教师培训机会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专任教师科研经费翻番。辽宁省立项专业2011年专任教师的人均科研经费到账额为0.07万元,2013年为0.18万元,增长率为157.14%。尽管人均科研经费有大幅度增长,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3年辽宁省立项专业中专任教师科研经费排行由多到少依次为材料与能源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以及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等;其中,只有材料与能源大类的增幅超过1万元。材料与能源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等7个专业大类的增长率超过100%。
5.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辽宁省立项专业校内实训室规模扩大,实训工位和设备台套数、设备值、校外实习基地增加,立项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有所改善。
(1)生均实训设备值显著增长。辽宁省2011年立项专业的生均实训设备值为1.25万元,2013年为1.62万元,增长率为29.60%。
2013年辽宁省生均校内实训室设备值超过3万元的专业大类有交通运输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旅游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和材料与能源大类的增幅超过1万元。旅游大类、法律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公共事业大类、水利大类的增长率超过100%。
2013年生均实训室设备价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有材料与能源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旅游大类、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以及交通运输大类6个。(www.xing528.com)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创建了仿真学习环境,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环境。企业的实际案例与仿真系统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以任务驱动,运用多种辅助工具及载体呈现真实问题,完成小组任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养成了自主管理、设备自主维护、团队合作、计划制订、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职业素养,也提高了学生办公自动化熟练操作能力。
(2)生均工位数大幅增加。辽宁省立项专业2011年生均工位数为0.93个,2013年为1.23个,增长率为32.26%。
2013年辽宁省立项专业中,生均工位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有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土建大类、旅游大类、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以及材料与能源大类6个,其他专业大类的生均工位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2011年相比,生均工位数增幅最高的专业大类为电子信息大类;增长率超过50%的有水利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法律大类、交通运输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
6.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和2011年相比,2013年立项专业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水平得到提高。
(1)实践课时比有所增加。辽宁省立项专业2011年实践课时比为46.26%,2013年为51.08%,提高了4.82个百分点。
2013年,辽宁省交通运输大类、水利大类、农林牧渔大类3个专业大类的平均实践课时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11个专业大类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信息化教学投入有待提高。辽宁省立项专业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专业平均投入为24.61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辽宁省交通运输大类、农林牧渔大类、旅游大类3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平均信息化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11个专业大类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7.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
辽宁省立项专业和2011年相比,2013年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指标略有下降。
(1)招生计划完成率有所降低。辽宁省立项专业2011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为95.74%,2013年为86.97%,降低了8.77个百分点。
(2)新生报到率稳步提高。辽宁省立项专业2011年的新生报到率为89.93%,2013年为90.02%,提高了0.09个百分点。
(3)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有所提高。辽宁省立项专业2011年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为88.90%,2013年为94.41%,提高了5.51个百分点。
2013年辽宁省立项专业中旅游大类、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为100%;文化教育大类、电子信息大类2个专业大类增长超过10个百分点;而农林牧渔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的双证书获取率有所下降,见表3.6-5。
表3.6-5 辽宁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毕业生双证获取率 (%)
(4)对母校的满意度有待提高。辽宁省立项专业2012届毕业生对于母校的满意度为82.2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57个百分点。公共事业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等8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满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医药卫生大类、土建大类、旅游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4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满意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超过10个百分点。
(5)学生获奖情况较好。辽宁省项目专业学生在全国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竞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奖数量和层次有所提高。对专业报告的全文检索显示,立项专业在总结报告中对项目专业学生在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获奖进行了梳理。
8.经济发展贡献度
辽宁省立项专业不但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且专业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科研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1)毕业生人数显著增加。辽宁省2011年共有毕业生6519人,专业平均95.87人;2013年共有毕业生8232人,专业平均121.06人。2013年毕业生增长率为26.28%。
2013立项专业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人的专业大类有制造大类和财经大类;专业平均毕业人数超过200人的专业大类有法律大类。各专业大类的毕业生人数见表3.6-6。
(2)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有所提高。辽宁省立项专业2011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3.20%,2013年为95.18%,提高了1.98个百分点。
2013年辽宁省初次就业率排行由多到少依次为旅游大类、交通运输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制造大类等。初次就业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旅游大类、文化教育大类、水利大类、财经大类等8个专业大类,见表3.6-7。
表3.6-6 辽宁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毕业生人数 (单位:人)
表3.6-7 辽宁省立项专业大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
(3)2012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有待提高。辽宁省立项专业2012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83.6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9个百分点。只有3个专业大类的平均专业对口率超过90%,分别为交通运输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水利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交通运输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公共事业大类等8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对口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6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对口率低于全国水平。
(4)2012届毕业生专业离职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省立项专业2012年毕业生离职率为10.9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49个百分点。交通运输大类、水利大类、法律大类3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离职率低于5%。文化教育大类、农林牧渔大类、公共事业大类等12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离职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大类和医药卫生大类2个专业大类的离职率稍高于全国水平。
(5)专业社会服务和科研能力大幅提升。辽宁省项目专业的社会服务和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总体上,2011年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为30.90万元,2013年为60.28万元,增长率为95.08%;2011年专业平均科研经费到款额为1.70万元,2013年为6.51万元,增长率为282.94%。辽宁省的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收入和科研经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图3.6-3所示。
图3.6-3 辽宁省立项专业平均科研经费和社会服务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2013年辽宁省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土建大类和财经大类。辽宁省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土建大类、医药卫生大类、财经大类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10个专业大类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6-8。
表3.6-8 辽宁省立项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 (单位:万元)
(续)
2013年辽宁省专业科研经费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材料与能源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土建大类。2013年所有专业大类的科研经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6-9。
表3.6-9 辽宁省立项专业平均科研经费 (单位: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