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发展契合度
(1)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契合度高。2010~2013年,山西省第一、二、三产业GDP分布呈现出第一产业比例基本稳定,略有浮动,第二产业比例有所下降,第三产业逐步增长的态势,见表3.4-2。山西省立项专业中,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数量分别为4、32和37,占比分别为5.48%、43.84%、50.68%;2013年在校学生数量分别为1085人、14354人和22311人,占比分别为2.87%、38.02%、59.10%。第三产业专业数量以及在校人数比例显著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总GDP的比重,这与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支柱产业多元化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工业新型化战略布局一致。
表3.4-2 2010~2013年山西省三次产业GDP分布 (%)
(2)专业布局对接重点发展产业。山西省“十二五”期间计划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通过“七条路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立项专业紧密对接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要求,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专业服务方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山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具体表现为:
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产业循环化为基本途径,以推进整合升级兼并重组为突破口,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多元发展,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立项专业规划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骨干,极大地适应了市场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同时一些院校增强校企合作交流,如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紧密依托企业,建立“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运行机制,开展订单培养,实现“双主体”共建专业、共育人才的新模式,在现代煤化工等专业上取得较大进展,有力支持了传统产业改造与提升。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山西省关于新兴材料能源、制造业、资源开发与专业测绘、生物医药卫生、水利工程建设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立项专业共30个,它们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新技术应用能手,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为目标,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引导服务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努力构建与山西省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服务业发展体系。立项专业有文化教育大类专业8个、财经大类专业12个、公共事业大类2个,医药卫生大类专业各3个,这些专业培养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专业区域布局与区域发展规划一致。“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注重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努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区际良性互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立项专业的区域布局和山西省发展战略规划高度一致,晋中地区有立项专业57个、晋南地区12个、晋东南地区5个、晋北地区4个。
晋中地区的立项专业数为57个,占比78.08%,很好地呼应了“构建‘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战略规划,即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辐射阳泉、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都市圈。本地区集中了财经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交通运输大类、旅游大类、公共事业大类、土建大类、法律大类及电子信息大类等的所有立项专业,以及文化教育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等超过90%的立项专业,这些专业支撑了本地区经济与社会以及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
晋南地区的立项专业数为7个,占比9.58%。“十二五”期间,晋南地区的临汾市要按照晋南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大市的目标,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区域性服务功能。运城市要依托区位和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以先进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新型材料、高新技术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推进以关公文化、盐文化和黄河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本地区目前专业设置覆盖制造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农林牧渔大类、医药卫生以及水利大类,未来可适当增加旅游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等相关专业,进一步适应区域布局与规划,推动产业发展。
晋东南地区有立项专业5个,占比6.84%。晋东南地区作为三大煤电基地之一,“十二五”期间发展重点是“现代煤化工产业,推动电力产业优化升级,积极扩大晋电外送规模,实现电力产业跨越式发展。”本地区的立项专业包括矿山机电、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以及应用化工技术,与区域重点发展产业基本一致。
晋北地区有立项专业4个,占比5.48%。《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大同要突出培育生物医药园区,大力推进煤制天然气生产和太阳能、风能利用;朔州突出培育煤矸石、粉煤灰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大力推进风能、煤制天然气发展。立项专业中包括制造大类1个、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2个、材料与能源大类1个,基本匹配区域重点发展产业布局。
2.中央专项资金带动效应
(1)政策和机制带动作用一般。山西省下发了《山西省高职院校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规划》,加强统筹规划;通过组织专业评估,加强中期管理,下发项目资金使用办法,加强资金管理,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当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行了优化专业布局和动态调整机制创新探索,但成效有待彰显。
(2)带动各类经费投入效果一般。累计带动各类投入约0.24亿元,是山西省统筹安排中央专项资金的14.69%。
山西省的73个立项专业,山西省统筹中央专项资金总计1.67亿元;地方财政投入总计13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总计559万元;学校自筹总计0.18亿元。中央专项资金带动各类经费投入总计0.24亿元,专业平均33.54万元,带动率为14.69%,如图3.4-2所示。
在山西省立项专业中,地方各级投入经费总和超过中央财政投入的专业大类有9个,依次为水利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旅游大类、财经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制造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农林牧渔大类和医药卫生大类。水利大类专业的带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校企合作成效
和2011年相比,山西省2013年立项专业校企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质量和规范程度有所提高。
(1)校企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山西省立项专业有5所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14所学校牵头组建或加入职业教育集团,40所学校建有行业和企业人员参加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每个专业都建有企业和行业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图3.4-2 山西省立项专业平均各类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案例:深度校企合作,成效初显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建设期间,与7个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使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到25个。校企合作共建企业不仅数量增加,而且合作内容、合作形式增多,合作深度加强。2012~2013学年校企合作企业投入资金69.19万元,2012~2013学年校企合作企业投入(捐赠、准捐赠)设备值为15.5万元,2012~2013学年校企合作企业订单培养人数为206人。2012年1月与山西真诚科技有限公司分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和教师挂职锻炼协议。与公司的深度合作初见成效,合作项目有: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担任财税顾问、提供培训服务;企业专家进校任课、指导实训、举办讲座;共同编写教材和培训用书;共同开发财税软件、共同编写发行《财税之友》杂志;共同开展教科研活动等。
(2)订单培养学生比例有所提高。山西省立项专业的订单培养学生比例,2011年为4.84%,2013年为6.75%,提高了1.91个百分点。2013年,山西省立项专业6个专业大类的订单培养学生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运输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和旅游大类等专业大类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4-3。
表3.4-3 山西省立项专业大类2011年和2013年订单培养学生比例 (%)
(续)
(3)合作企业投入大幅增长。山西省立项专业的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2011年为48.53万元,2013年为92.93万元,增长率为91.49%。2013年专业平均合作企业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受到生化与药品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财政大类等大幅度增加的影响,和2011年相比,山西省合作企业投入总体上大幅度提高。山西省其他15个专业大类的2013年平均合作企业投入,和2011年相比,均有所增长。文化教育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等个别专业出现下降情况。
4.实训实习条件改善
山西省普遍加大了实践教学比例,加大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比重,构建“从课程实训 校内生产性实训(包括数字化仿真模拟实训) 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并积极改善了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适应了学生规模扩大对实践教学条件的需要。
(1)生均实训设备值有所增加。山西省2011年立项专业的生均实训设备值为1.23万元,2013年为1.52万元,增长率为23.58%。
2013年,山西省生均校内实训室设备值超过3万元的专业大类有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
2013年,生均实训室设备价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只有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土建大类、旅游大类、轻纺食品大类和材料与能源大类6个。
(2)生均工位数显著增长。山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生均工位数为1.44个,2013年为2.21个,增长率为53.47%。
2013年,山西省立项专业中,生均工位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有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和农林牧渔大类等7个,其他专业大类的生均工位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2011年相比,生均工位数增幅最高的专业大类为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和交通运输大类等;增长率超过50%的包括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公共事业大类和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等。
5.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项目建设专业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大幅度增加,专业教学团队不断优化,为立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1)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数量和增幅居全国前列。山西省立项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数量2011年为14.10人,2013年为22.51人,增长率为59.65%。
2013年专业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最多的依次为水利大类、土建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和财经大类等。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水利大类、土建大类和财经大类的平均双师型教师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4-4。
表3.4-4 山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双师型教师数 (单位:人)
(2)兼职教师数量大幅增长。山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专业平均兼职教师数量为6.22人,2013年为11.14人增长率为79.10%。
2013年山西省立项专业大类兼职教师数量最多的依次为交通运输大类、土建大类和制造大类等。增长率超过100%的专业大类包括交通运输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旅游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土建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2013年兼职教师数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为交通运输大类、土建大类、制造大类及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等6个。
(3)专任教师培训机会大幅增加。山西省立项专业的专任教师人均培训时间,2011年为2.52天,2013年为6.01天,增长率为138.49%。(www.xing528.com)
2013年,山西省材料与能源大类、公共事业大类等专业大类的专任教师培训时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专任教师科研经费有所增长。山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专任教师的人均科研经费到账额为0.18万元,2013年为0.28万元,增长率为55.56%。
2013年,山西省立项专业中专任教师科研经费最高的专业大类依次为材料与能源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和旅游大类等;材料与能源大类增幅超过1万元;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和法律大类5个专业大类的增长率超过100%。2013年,山西省立项专业的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各专业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6.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和2011年相比,山西省2013年立项专业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水平得到提高。
(1)实践课时比有所提高。山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实践课时比为45.45%,2013年为51.79%,提高了6.34个百分比。
2013年,山西省生化与药品大类、法律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和医药卫生大类5个专业大类的平均实践课时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信息化教学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立项专业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专业平均投入为20.40万元。旅游大类、法律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等专业平均信息化投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7.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
和2011年相比,山西省2013年各立项专业招生与人才培养水平相关的主要指标稳中有升。
(1)招生计划完成率明显提高。山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为104.72%,2013年为117.30%,增加了12.58个百分点。
(2)新生报到率有所提高。山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的新生报到率为92.70%,2013年为95.70%,提高了3个百分点。
(3)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小幅提高。山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为94.19%,2013年为95.06%,提高了0.87个百分点。
2013年,山西省立项专业中轻纺食品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等专业大类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为100%;水利大类、医药卫生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制造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等双证书获奖率均有所增加;而土建大类、公共事业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交通运输大类4个专业大类的双证书获取率有所下降。见表3.4-5。
表3.4-5 山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 (%)
(续)
(4)对母校的满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立项专业2012届毕业生对于母校的满意度为90.3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56个百分点。材料与能源大类、公共事业大类、文化教育大类、旅游大类和土建大类等13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满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农林牧渔大类、财经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4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满意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学生获奖情况较好。山西省项目专业学生在全国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竞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奖数量和层次有所增加和提高。对专业报告的全文检索显示,许多专业在总结报告中对项目专业学生在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获奖进行了梳理。
案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技能大赛,成绩斐然
2011年10月29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山西省选拔赛”在山西毕业生市场举办。共有来自16所本科院校的40名选手和11所专科、高职院校的34名选手参加了比赛。经过专家组对参赛选手职业生涯规划书面作品、现场汇报以及职业角色模拟的综合评审,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2009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3名选手:梁晓霞、周恒同学获得一等奖,宫睿含同学获得二等奖,其中梁晓霞同学在所有本专科选手中排名第一。姚月娟副教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2年5月,梁晓霞同学代表山西赛区参加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荣获优秀奖。
8.经济发展贡献度
各专业不但通过人才培养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而且通过社会服务、科研服务等途径直接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山西省项目专业不但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且专业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科研能力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1)毕业生人数显著增加。山西省2011年立项专业共有毕业生10185人,专业平均139.52人;2013年立项专业共有毕业生12179人,专业平均166.84人。2013年毕业生的增长率达19.58%。
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人的专业大类有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和制造大类;专业平均毕业人数低于200人的专业大类有公共事业大类、旅游大类、艺术设计与传媒大类和轻纺食品大类。各专业大类的毕业生人数见表3.4-6。
表3.4-6 山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和2013年毕业生人数 (单位:人)
(2)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有所提高。山西省立项专业2011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8.45%,2013年为89.37%,提高了0.92个百分点。
11个专业大类2013年的初次就业率超过90%。初次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大类依次为土建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和制造大类等。初次就业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土建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公共事业大类和法律大类等5个专业大类。见表3.4-7。
表3.4-7 山西省立项专业大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
(续)
(3)2012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有待提高。山西省立项专业2012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为82.74%。轻纺食品大类、公共事业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等6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对口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2012届毕业生专业离职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立项专业2012年毕业生离职率为12.0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39个百分点。农林牧渔大类、旅游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和法律大类等12个专业大类的毕业生离职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运输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公共事业大类和生化与药品等5个专业大类的离职率高于全国水平。
(5)专业社会服务和科研能力有所提升。山西省立项专业的社会服务和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总体上,2011年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为28.69万元,2013年为72.45万元,增长率为152.53%;2011年专业平均科研经费到款额为5.20万元,2013年为10.50万元,增长率为101.92%。山西省的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收入和科研经费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如图3.4-3所示。
图3.4-3 山西省立项专业社会服务收入和平均科研经费情况(单位:万元)
2013年,山西省立项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水利大类、土建大类及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2013年,山西省水利大类、土建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农林牧渔大类及文化教育大类5个专业大类的社会服务总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4-8。
表3.4-8 山西省立项专业平均社会服务总收入 (单位:万元)
2013年,山西省立项专业科研经费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材料与能源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和农林牧渔大类。2013年,科研经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大类有材料与能源大类、旅游大类。见表3.4-9。
表3.4-9 山西省立项专业平均科研经费 (单位:万元)
(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