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程地质与士力学第2版》中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分类法

《工程地质与士力学第2版》中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分类法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GB 50007—2002将土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人工填土和特殊性土六大类。表6.16GB 50007—2011中碎石土的分类注:分类时,应根据粒组含量由上到下以最先符合者确定。表6.17GB 50007—2011中砂土的分类注:1.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至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按GB 50007—2011规范对土定名。

《工程地质与士力学第2版》中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分类法

GB 50007—2002将土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人工填土和特殊性土六大类。

1.碎石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定名为碎石土,并按表6.16进一步分类。

表6.16 GB 50007—2011中碎石土的分类

注:分类时,应根据粒组含量由上到下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2.砂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定名为砂土,并按表6.17进一步分类。

表6.17 GB 50007—2011中砂土的分类

注:1.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至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2.当砂土中粒径小于0.075mm的土的塑性指数大于10时,应冠以 “含黏性土”定名,如含黏性土的粗砂等。

3.粉土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IP≤10的土,定名为粉土。

4.黏性土

塑性指数IP大于10的土,定名为黏性土。黏性土又进一步根据塑性指数的大小分为黏土(IP>17)和粉质黏土(10<IP≤17)。

5.人工填土(www.xing528.com)

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堆积物,称为人工填土,可分为以下三种。

(1)素填土。由碎石、砂土、粉土或黏性土所组成的填土。

(2)杂填土。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及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

(3)冲填土。由水力冲填泥沙形成的填土。

6.特殊性土

特殊性土指淤泥、淤泥质土、红黏土、膨胀土和湿陷性黄土等。

【例6.7】 从某土样颗粒级配曲线上查得: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为38%,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为13%,并测得该土样细粒部分的液限ωL=46%,塑限ωP=28%,试按SL 237—1999和GB 50007—2011规范对土分类定名。

【解】

(1)按SL 237—1999规范对土定名。

1)因该土样细粒组含量为100%-38%=62%>50%,所以该土属细粒类土。

2)因该土样粗粒组含量为38%,在25%~50%之间,故该土属含粗粒的细粒土,应先按塑性图定出细粒土的名称。

3)土样的塑性指数IP=46-28=18,ωL=46%,查塑性图 (图6.15),坐标交点落在CH区,再判断粗粒中是砾粒占优势还是砂粒占优势。

4)因该土样砾粒组含量为13%,砂粒组含量为38%-13%=25%,故砂粒占优势,称含砂细粒土,应在细粒土名代号后缀以代号S。因此,该土的最后定名为含砂高液限黏土,即为CHS。

(2)按GB 50007—2011规范对土定名。

1)因该土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为38%<50%,又因塑性指数IP=18>10,故为黏性土。

2)因IP=18>17,所以该土定名为黏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