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的能源(如旋转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以及化学能、结晶能等)引起,根据其动力来源和作用方式可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内力地质作用往往带来地壳物质成分、内部结构、地表形态的突然变化,称为地球演变的“灾变说”。
构造运动又称地壳运动,是内力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 (如弯曲、断裂等)的运动。残留在岩层中的这些变形、变位现象称为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在内力地质作用中常起主导作用,它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水平运动
水平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壳岩层的水平位移,结果使岩层相互挤压、弯曲或错开等。它使岩层褶皱、断裂(图2.1),形成裂谷、盆地及褶皱山系,如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的分离以及我国的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等褶皱山系。
图2.1 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形成示意图(www.xing528.com)
(a)岩层的原始状态;(b)岩层弯曲产生褶皱构造;(c)褶皱进一步发展成断裂构造
2.垂直运动
垂直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壳大面积整体缓慢上升或下降。上升形成山岳、高原,下降则形成湖海、盆地。如喜马拉雅山上的大量新生代早期海洋生物化石的存在,反映了五六千万年前,这里曾是汪洋大海,可见垂直运动幅度之大。目前,我国西部总体相对上升,而东部相对下降。
同一地区构造运动的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某一时期以水平运动为主,另一时期则以垂直运动为主,且水平运动的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也会发生更替。不同地区的构造运动常有因果关系,一个地区块体的水平挤压可引起另一地区的上升或下降,反之亦然。
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相互关联,相互矛盾。内力地质作用在地壳演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使地表产生大陆、海洋、山脉、平原等巨型地形起伏。而外力地质作用则进一步加工塑造,起着削高补低的作用,即所谓的“平原化”过程。总之,在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下,地壳不断向前发展和变化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