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美术大师教授西画与山水画,研习与发展

中国美术大师教授西画与山水画,研习与发展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13岁师从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师范科学习;22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国画家克罗多两位教授,研习西画;42岁以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

中国美术大师教授西画与山水画,研习与发展

19世纪20年代林风眠提出了“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主张。中西艺术融合除了在艺术媒介或语言形式层面的简单交流和结合,还需要深入到内在精神的文化层面。从某种角度来看,艺术的融合比政治、经济和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显得更为复杂与艰难,因为它面临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和价值取向。这种文化碰撞和审美冲突通常会将艺术家带入困境,但不容否认的是,正是这种文化碰撞和审美冲突,为中国传统艺术突破原来的面目创造了契机。

1.技融中西——徐悲鸿

五四运动发生的那一年,徐悲鸿去了法国,在西方现代派盛行的时候,他却开始学习西方现实主义艺术。回国后在艺术创作的同时,他还致力于教育事业和社会活动。徐悲鸿的油画加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在油画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使印象主义光色的主观表现与古典主义严谨完美的造型相结合。他的素描创作十分勤奋,在不长的一生中,仅仅是人体素描就不止千幅。其素描既是绘画训练的习作,同时又是具有欣赏和研究价值的艺术品。即使在今天,中国大陆美术学院的许多学院派画家在看到徐悲鸿的素描时,仍然在对他的技巧表达上心怀敬仰。

徐悲鸿的国画则在笔墨的基础上,强调物体本身的结构。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把欧洲古典现实主义的技法融入进来,创制了富有时代感的新国画。他最为人熟知的国画题材是马,这一类作品成为徐悲鸿国画作品的代表,被印成明信片,或制成工艺品,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他笔下的马很多都采取一种奔放的姿态,体魄健硕,精神焕发,洋溢着热烈的生命力(图8-6)。在新旧时代交汇的洪流中,徐悲鸿的马一跃而出,为万马齐喑的局面突破了一个缺口,带有强烈的象征性。不仅如此,在艺术表达上,这种马的画法也是没有先例的,他们既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造型和笔墨之美,又能体味到物象局部的体面造型和光影明暗。在近代社会,无论是他的美术教育还是美术创作,都功不可没,至今中国大陆包括台湾等地区,美术学院里的学习体系,仍然是由徐悲鸿先生建立的。

图8-6 奔马 近现代 徐悲鸿

2.兼收并蓄——林风眠

广东籍的画家中,最具全国影响力的画家是林风眠。林风眠在法国学习期间,受马蒂斯和莫迪利安尼影响至为深远,这两位西方现代画家画面上的装饰性和对色彩的敏锐把握,完全融入了林风眠的艺术生命里。回国后,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创建中国美院的前身杭州艺专,并担任校长。他的艺术借鉴了西方的许多形式,比如油画中的色彩,方形的构图,但是画面营造出来的那种优雅伤感的抒情气氛则始终是中国文人式的。

(www.xing528.com)

图8-7 仕女 近现代 林风眠

林风眠的绘画题材以静物、仕女、动物为主,也画风景,之所以不使用“山水”这个词语,是因为林风眠的画面上,已经缺失了许多中国画的语言。尽管他在表达一种中国情绪,但是使用了很多西化的语言,在他的画面上,传统中国画的技巧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他更关注的是绘画所要表达的思想。他说:“想学画必须读很多书,画画不是靠技巧,而主要是表现思想。艺术是语言,语言说什么内容,这就要看作者的观念。”不管这句话是不是他对于自己技巧的一种不自信的掩饰,他的画面已经没有了传统中国画家对于笔墨的锤炼却是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我们看到的这一幅《仕女》(图8-7),构图呈方形,两边用淡墨刷出墙壁的形式。中间端坐的仕女,脸庞清秀,丰目长眉,一手抚膝,一手轻抬,若有所思。旁边小桌上点燃的蜡烛暗示着已经到了晚上。仕女的衣服线条轻盈简练,显然是直接来自于西方钢笔画中的速写线条,而不同于中国人物画传统十八描中的任何一种描法。他对于笔墨的漠视,从签名中也可以看出,仅仅在右下角的不显眼的地方签上“林风眠”,字形连成一体,类似于西方画家的简单签名。我们已经无法以中国画的要求来看待他的作品,所以后世的学者笼统地给他一个现代派的归类。

在美术教育方面,林风眠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李可染吴冠中、王朝闻、艾青、赵无极、赵春翔、朱德群等一大批在国内外都有很高地位的艺术家,都出于林风眠的门下。他的绘画理想,也许在他的那些声名显赫的学生那里,才最终得以实现。

3.笔墨沉厚——李可染

黄宾虹和齐白石的艺术影响下,出生于徐州的李可染将山水画推至一个更远的高峰。他13岁师从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师范科学习;22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国画家克罗多两位教授,研习西画;42岁以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他常说的两句话被许多人引用:一句是“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将艺术创作者宝贵的胆和识结合起来;另一句是“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是相对于传统而言,提倡要能入乎其内,又要能出乎其外。李可染既具有深厚的素描功底,又具备良好的笔墨修养,所以在他的画面中结合西方艺术的光影关系,融合中国画的笔墨精髓,使古老的中国传统山水画获得了新的生命。这种深厚凝重,博大沉雄的山水画,以其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图8-8 长征 近现代 李可染

为了纪念建国10周年,以毛主席诗词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大型水墨巨制《长征》(图8-8)是新中国美术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李可染个人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代表作。画面以一种全景式的饱满构图,描绘出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崇山峻岭,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品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刻画出来的山势迎面而来,纸的本来颜色留出河流和道路,蜿蜒曲折,绵延至天际。黑色的树木整齐排列着类似一座座的纪念碑,远处的山川连绵起伏,气势宏伟,波澜壮阔。穿行于山间小道上的红军队伍,在巨大山川的衬托下,显示出一种巨大的震撼力。队伍中点缀的红色的旗帜,给大面积的黑白色调增添了醒目的力量和希望。李可染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水墨画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