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清两代的官式建筑及拙政园与长城遗迹的特点与魅力

明清两代的官式建筑及拙政园与长城遗迹的特点与魅力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清两代建筑达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最后一个高峰,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形体简练、细节丰富、形式精美、符号性强。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标准化,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梁坊比例沉重。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它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建于十四世纪的明长城。

明清两代的官式建筑及拙政园与长城遗迹的特点与魅力

明清两代建筑达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最后一个高峰,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形体简练、细节丰富、形式精美、符号性强。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 标准化,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梁坊比例沉重。清朝政府颁布了官式建筑的标准《工部工程作法则例》。由于制砖技术的提高,此时用砖建的房屋猛然增多,大量的城墙基本都以砖包砌,也出现了砖建的“无梁殿”。由于各地区建筑的发展,建筑的区域特色开始明显,民居建筑、宗教建筑园林艺术,都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之作。现存的古代建筑实例,基本上都是明清时期留下来的。

1.紫禁城

永乐十八年朱棣迁都之后,北京就一直作为大明政治中心而存在,依中轴线而营建的元大都旧制也一直为明帝国的统治者所采用,帝国的皇宫紫禁城即位于这条中轴线的中间。依轴线全长,自北到南,由永定门至钟楼鼓楼,共长7500米,紫禁城是这组凝固的乐章中的最高潮。围绕着这根中轴线周围,有城墙、城楼、街道等,金黄色的琉璃瓦、暗红色的宫墙、纯白色的大理石栏杆和翠绿色的树木等有机的结合,优美而和谐、严谨而壮阔,能与世界上任何能想象得到的建筑艺术相媲美。

太和殿是这条中轴线上高潮部分最重的一个音符(图7-26)。它面阔9间,进深4间,面积达到238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殿堂之一。它以一种傲视寰宇的姿态雄踞于三层汉白玉台基上,从殿面至殿脊高约35米,为单层重檐庑殿顶。下宽上窄的金字塔式的造型显得异常庄重沉实,是最能代表皇权稳固不可侵犯的典型建筑。它是明代宫殿群首创的形式,为清代皇城建筑所遵循。

图7-26 紫禁城太和殿 明 北京

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认为北京故宫的建筑群是“任何文化未能超越的有机的图案”。这个举世闻名的建筑的总设计师是蒯祥,江苏人,从20岁开始跟随朱棣来到北京,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一直是北京最重要建筑的设计者。他所设计的皇宫,后来的清代统治者们都很满意,对之没有作什么大的改动,明清两代几十个皇帝在里面渡过了或漫长或短暂的一生。

2.江南园林

江南地区,私家园林以其独特的美在中国建筑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江南园林讲究自然之美,不过多地改变原来的地形地貌。善于将各个隔开的空间贯通起来,以小见大,以幽见深,有着浓厚的文学性和绘画性,苏州的拙政园无锡寄畅园上海豫园等都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作。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图7-27)(www.xing528.com)

苏州城西阊门外的留园,建筑丰富,布局紧凑,中间的寒碧山庄以水为主题,最为精彩。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小庭园,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图7-27 拙政园 明 苏州

3.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图7-28)。它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建于十四世纪的明长城。

根据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09年4月18日联合公布的数据显示,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

北京八达岭长城是整个万里长城中非常著名的一段,它位于北京延庆,为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较之于唐宋建筑的创造力,明清建筑跟明清其他大多数艺术类型一样,多缺乏独创性,更多地以一种总结性、综合性风格为主,趋向于程式化和装饰化。但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经验,如城市规划、宫廷建筑及园林建筑,仍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由于多民族融合的社会大背景,建筑的民族风格及地方特色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福建土楼、湘西吊脚楼、徽派房屋等等,都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图7-28 长城 明 北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