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祠彩塑:展现宋代美丽妇女形象,艺术感染力十足

晋祠彩塑:展现宋代美丽妇女形象,艺术感染力十足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晋祠最具代表性的彩塑即圣母殿内圣母及42个侍从塑像。作者从年龄、容貌、动态、神情、服饰等各个方面表现出了人物不同的内心活动和气质风度,形象生动自然,集中体现了当时美丽妇女的典型,散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反映出宋代雕塑艺人的高超技艺。其双手合十,露齿微笑的神态表示了对佛法的领悟。大足石窟是五代两宋最集中、最丰富的石窟造像遗存。

晋祠彩塑:展现宋代美丽妇女形象,艺术感染力十足

从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史来看,五代两宋时期的雕塑已经处于由盛而衰的阶段,但是作品在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却有了进步。这一时期雕塑作品的气势和性格的典型性相比隋唐时期有所减弱,世俗化倾向却丰富了作品的题材样式,手法上也有创新,刻画更加细腻婉约,作品趋向轻松、灵巧和秀美的风格。

1.寺观造像

五代两宋时期的雕塑以佛教造像为主,也包括少量道教和民间宗祠造像。这一时期雕塑缺少隋唐时期的宏大规模和豪放气势,但其写实手法有所发展,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图6-38)。在各地遗存比较集中的且比较著名的有山东长清灵岩寺雕塑、山西晋祠彩塑、山西华严寺彩塑等等。

灵岩寺座落在泰山西北麓长清县的灵谷峪中,始建于前秦永兴年间,至北宋达到鼎盛。寺院依山势构筑,参差错落,隐现于群山环抱的绝谷之中,掩映在云山烟树之间,沿途碑碣林立,寺内古迹荟萃,特别是千佛殿中的雕像,更是名冠天下,让人流连、赞叹。40尊彩塑罗汉像环列于殿内四周的壁坛上,通高155厘米左右,整体上与真人大小一致。这些罗汉或盘膝拱手,闭目默想;或纵目远望,若有所思;或俯首低吟,意态潇洒。喜怒哀乐,都“夸而有节,饰而不诬”。雕塑手法简练,造型变化多姿,现实感强,具有较高的雕塑技艺和艺术成就,被近代文学家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图6-38 罗汉 宋 香港哲敬堂藏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始建于北魏前,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北宋时又崇奉其母邑姜而修建了圣母殿。晋祠最具代表性的彩塑即圣母殿内圣母及42个侍从塑像。圣母像置于大殿正中的神龛内,头戴凤冠,神情安详,双腿盘坐、双手隐于袖口,蟒袍自然垂下,形态端庄。在圣母像两旁,对称排列着与真人等高的侍从群像,其中有宦官像5尊,着男服女官像4尊,侍女像33尊。她们着晚唐、五代的长衫或短衣长裙,服饰艳丽,头梳双螺髻或堆云髻,上裹彩色头巾。这些侍女比例适度,身材或丰满或俊俏,面庞或圆润或清秀,富有变化。作者从年龄、容貌、动态、神情、服饰等各个方面表现出了人物不同的内心活动和气质风度,形象生动自然,集中体现了当时美丽妇女的典型,散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反映出宋代雕塑艺人的高超技艺。这一群侍女群像摆脱了宗教造像的拘泥,直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我国古代雕塑的珍贵遗产(图6-39)。

图6-39 侍女彩塑像 宋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图6-40 弥勒十八罗汉群像 宋 杭州飞来峰石刻临溪岩壁间第36号龛

华严寺位于山西大同,分上下两寺而处于同一个大院里。上华严寺建于金天眷三年,寺内大雄宝殿有五佛像和胁侍菩萨、天王像等雕塑。下华严寺建于辽清宁八年,寺内薄伽教藏殿大殿中央有三尊“三世佛”——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他们端坐于莲花座上,似在给弟子们讲经说法,其神态自然,表情含蓄庄严。大殿内还有29尊菩萨塑像,他们双眸微合,都在思索、领悟佛祖的讲经,有的尚未听懂,有的还未理解,有的似乎已经明白了佛法的真谛。这些菩萨、佛像表情生动,姿态自然,造型优美,堪称我国古代泥塑中的珍品。特别是一尊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像高约2米,头饰华丽,长辫抚肩,颈佩饰、臂戴钏,上身微坦下著裙,跣足立于莲台之上。其双手合十,露齿微笑的神态表示了对佛法的领悟。造像体态丰盈,身体向右扭转,腰部曲线优美,在流畅自然的衣饰飘带陪衬下,更显婀娜、婉丽动人,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雕塑的精品。

元代最具代表性的雕刻要数杭州飞来峰石刻造像了。飞来峰石刻位于城西北灵隐山麓,它是我国内地现存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艺术遗迹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南方石窟大型石刻造像群。它开凿于五代,宋日盛,元最精。现存元代汉、藏式造像约110多尊,以佛、菩萨、度母等题材居多。雕刻精细,容相清秀,体态窈窕,且保存较为完整。其中突出的作品是临溪岩壁间第36号龛的弥勒与十八罗汉群像(图6-40)。弥勒高2米,作布袋和尚形,袒腹踞坐,笑容可掬,风趣亲切,充满了人间的情感,极富感染力,深受历代观者喜爱,其雕刻水平也为历代布袋和尚造像之冠。飞来峰最富藏传佛教造型样式的是第52号龛的佛顶尊胜度母。佛母三面八臂,面相圆满,神情安详,装身别致,姿态优雅,手里各执法器,端坐莲花宝座之上。雕像雕镌精致细腻,线条流畅富有节奏感,充分显示了工匠高超的雕塑技艺。元代佛教造像遗品甚少,飞来峰却集中和保留了众多的元代造像,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www.xing528.com)

2.石窟造像

五代两宋时期,开窟造像已经不如前代繁盛。以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为代表的北方石窟逐渐走向衰微,最能代表宋代石窟雕塑特点的是以大足石窟为代表的南方石窟造像。

大足石窟是五代两宋最集中、最丰富的石窟造像遗存。大足石窟现存石刻造像四十余处,分布于重庆大足县周围的山区,以宝顶山北山的规模最大,刻像最集中,造型最精美。

宝顶山石刻是中国至今唯一留存的密宗石窟群。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在长约500米深幽的马蹄形山湾中,共有石窟摩崖造像18处。一幅幅大型雕像气势雄伟,场面宏大,蔚为壮观。大佛湾中部的释迦涅槃圣迹图是宝顶山石刻中最醒目、最精彩的石刻之一。释迦面西半身横卧,头北足南长达31米,仅现上半身,下半身隐没于南壁岩石中。佛像面容宁静,微合双目,用意到笔不到的雕刻手法,把释迦灭度前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6-41 文殊菩萨 南宋 四川大足北山136窟

北山佛湾石刻是大足最早创建的石窟摩崖造像群。从晚唐起,直至南宋绍兴年间,历经250多年,有佛教造像近万尊,以精巧细致的风格著称。佛湾造像由北向南分为三段,其中中段第136号的转轮经藏窟是北山最完整的大型石窟,可称宋刻的代表作。窟内的观音、菩萨像和蔼可亲,尤其是坐在吼狮之上的文殊(图6-41)与骑在象背的普贤最为引人注目,美女野兽两种造型的强烈对比,构成善与恶的哲学形象,达到艺术上静与动的和谐统一。而北山石刻中的宋代珍品当数125号的数珠手观音。其体态轻盈,侧身立于椭圆形背光正中,赤足踏在莲花之上,脸庞圆润秀丽,嘴露笑意,衣带临风起舞,静中带动。造像秀丽精巧,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陵墓雕塑

由于长期处于战乱中,五代十国的陵墓规模都很小。陵墓雕塑有艺术价值的主要是西蜀和南唐的几处,而前蜀皇帝王建墓墓中的石雕可称为五代时期石雕的代表作。

王建墓位于四川成都,墓室高6米,深24.3米,分前、中、后室三进。墓中石雕以后室的王建像和中室须弥座四周的舞乐伎高浮雕及抬石座神将最为精彩。王建像浓眉广额,龙眼虎视,状貌伟然,真切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形体特征和精神状态。须弥座腰部共雕了24身舞乐伎,除2舞伎盛装翩翩起舞外,其余皆盘膝而坐,手持琵琶、箜篌、横笛、排箫等不同乐器在演奏。这些伎乐姿态不同、表情各异,刻画真实细腻,生活气息浓厚。作品形象不仅给人以美妙的视觉感受,而且似乎让我们享受了众乐齐发的动人旋律,展现出不朽的艺术魅力。12尊半身抬棺神将也塑造得别具特色,他们排列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个个孔武有力,充满默契,似乎把这沉重的石座抬得四平八稳。王建墓的石雕,把庄重、优美、雄健等不同的典型风格都作了充分表现,在中国雕塑艺术遗产中有很高的价值。

北宋帝王追求宏大而集中的帝陵规模,修造了规制完整的陵区。北宋仿效盛唐帝陵的葬仪,在陵前陈列石人马的仪仗行列,并从行列布置格局及雕刻种类全面承袭。但在雕刻造型的风格上,有其不同的时代特点,并代表了这一时期的建造水平。北宋陵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洛河以南、嵩山以北的西村、芝田等地。北宋陵不同于唐代分散建陵的格局,布局集中。论单个规模,北宋陵比不上盛世的汉陵、唐陵,但分布如此集中,规划统一,是前人所不及的,它开创了明清建陵的新格局。

北宋诸陵在金元时代遭到破坏,只有陵区石像生基本完好,成为北宋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各陵石雕的体量、雕刻技法和装饰纹样各具特色。较早的永安等陵石雕受唐代影响,气势雄伟,刀法洗练,人物形象夸张。永昭、永厚陵石雕趋向具体细致,人物体态从肥胖粗重变得丰腴适度。永裕、永泰陵则更注重姿态和细节的刻画,作风精谨。在动物雕塑上,石虎造型浑朴,石羊恬淡优美,石狮或威猛或温驯,石象体态方厚,充满生趣。

南宋陵墓一切从简,陵前不置雕像,且经过元初破坏,到现在已无遗迹可寻。元代蒙古族没有厚葬习俗,汉族自宋以来则流行焚烧纸扎人马来替代以俑殉葬。因此,元代的随葬俑非常少。而在山西一带的元墓则流行仿木结构的砖雕。在烧制完成的墓砖上,刻上浮雕,内容以各种杂剧人物、孝子故事、动物花卉为主,刻艺圆熟,作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极富情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