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地神话传说:乘龙御凤与超脱之魂

楚地神话传说:乘龙御凤与超脱之魂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乘龙御凤是当时楚人的一种丧葬习俗,希望人死后灵魂得以超脱。这种氛围使楚地仍广泛流传着极其丰富的神话传说,上演着活生生的人神交往的歌舞剧目,吟唱着祈神驱鬼、乘龙御凤的巫觋之歌。也许,汨罗江畔楚人们正是唱着“魂兮归来”的哀歌,举着“乘龙御凤”的旌幡,为诗人魂魄离散的亡灵招魂,虔诚祝祷诗人独立不倚、高洁人格的灵魂飞升。

楚地神话传说:乘龙御凤与超脱之魂

长沙楚墓出土的两幅帛画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它为我们了解先秦绘画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图2-16 人物龙凤帛画 战国 湖南长沙陈家大山

《人物龙凤帛画》,绘一头挽发髻、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祝祷的贵族妇女在龙凤的接引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图2-16)。画中妇女的纤纤细腰印证了“楚王好细腰”的真实性。龙一足已剥落,看上去仿佛只有一条腿,因而郭沫若认为是夔[4],他认为,夔代表邪恶,凤象征正义,凤打败夔,象征正义战胜邪恶;孙作云则认为,画中女子为墓主人,龙凤正引导她腾飞上天,其性质乃是铭旌之类的升仙图。帛画中龙的腾跃、凤的飞舞,与妇女的神态庄重、虔诚安详形成了强烈对比,它把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了战国的时代精神。全图以墨线勾描,用笔流畅、劲健有力,线条曲直、婉转多变,人物朱唇淡颜、用色讲究,龙凤黑白相间、纹彩灿烂,这一切使整个画面显得协调并富有浓郁的装饰趣味。

《人物御龙帛画》,画面正中绘一危冠长袍、蓄有胡须、神态自若,侧身拥剑而立的贵族中年男子,他头顶华盖,手执缰绳正驾驭舟形巨龙向天国飞升(图2-17)。龙尾企立一鹤,仰首望天,龙舟下画一鱼,畅游水中。画幅中,服饰飘带、龙颈缰绳和华盖流苏都向后拂动,仿佛画中男子正迎风前进,很好地表现了“乘龙升天”的主题。人物以墨线勾勒,线条流畅,设色丰富,画作还用了金白粉彩,迄今为止,这是发现最早使用这种画法的作品,它为我们了解古文献中记载的那些金碧辉煌的楚国壁画提供了实证。

两幅帛画上端均缝裹细竹篾,并系丝绳,其用途无疑是葬仪中的旌幡(或称铭旌)。画中男女据专家考证都是墓主人,反映的是墓主人在具有神性的动物引导或驮负下升入天国的景象。乘龙御凤是当时楚人的一种丧葬习俗,希望人死后灵魂得以超脱。在中国神话传说中,龙凤是最灵验的神物,它可以载人上天,虽是虚幻,却表现了跨越古今般无羁的想象和神话巫术般绚丽的色彩。

图2-17 人物御龙帛画 战国 湖南长沙子弹库(www.xing528.com)

战国时代,地处江汉流域的楚国在“七雄”中,版图最大,人口最多,其物产的丰饶、生产的发展、人民的富裕比北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与北方相比,楚人较少受到周王的控制和周礼的束缚,没有像北方那样经过严格的“礼”的教化;同时,楚人长期与南方土著融合,自觉的认同蛮夷习俗,所以,楚人更浓厚地保留了原始氏族社会的许多传统。从社会的发展来看,这固然是落后的表现,但另一方面,却恰好又有利于艺术的发展。氏族社会风习的大量存在,使文化原始的自由精神表现得更为强烈、奔放,对于周围世界它更多的是采取直观、想象的方式把握,而不是进行理性的思考。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巫风的盛行上,在楚国,原始的巫觋文化的风习还弥漫在社会中。《汉书·地理志》说:“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信巫鬼,重淫祀。而汉中淫失枝柱,与巴、蜀同俗”。这种氛围使楚地仍广泛流传着极其丰富的神话传说,上演着活生生的人神交往的歌舞剧目,吟唱着祈神驱鬼、乘龙御凤的巫觋之歌。但这种巫风已远不同于远古那种完全愚昧的迷信和自然崇拜,这种看来是落后的巫风的盛行,刚好为楚国艺术的发展孕育了一片丰厚的土壤。

深深热爱自己祖国的屈原,在推崇儒家理性精神的同时又给它注入了和楚国巫术神话相连的丰富想象和热烈情感,这使得儒家理性精神飞扬高举、热情奋发,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正是这种结合才产生出了“惊采绝艳,难与并能”(《文心雕龙》)的“骚”体文学,这些用生命铸成的诗篇,从此不胫而走,使屈原的精神和灵魂获得了永生。也许,汨罗江畔楚人们正是唱着“魂兮归来”的哀歌,举着“乘龙御凤”的旌幡,为诗人魂魄离散的亡灵招魂,虔诚祝祷诗人独立不倚、高洁人格的灵魂飞升。

【注释】

[1]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

[2]春秋以前铜本称“金”,源于古人称“铜”为“金”的既定事实,人们把青铜器上的文字统称为“金文”。

[3]郭沫若,《青铜时代·公孙尼子与其音乐理论》。

[4]一种像龙的独脚怪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