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兴趣是指人们对某种职业活动的关注程度以及乐于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稳定、积极而持久的心理倾向。它是一个人探究某种职业或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格倾向,是个人对某种职业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情感。职业兴趣是人们职业生涯取得成功的重要推动力,浓厚的职业兴趣能够最大限度调动人的潜能,使他长期专注于某一方向,做出艰苦的努力,并最终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职业兴趣是以一定的素质为前提,在生涯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与个人的个性、能力、实践活动、客观环境和所处的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职业规划对兴趣的探讨不能孤立进行,应当结合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因素来考虑。
影响职业兴趣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需要和个性
兴趣是在一定需要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兴趣实际上是需要的延伸。关于需要的理论,心理学家也有许多论述,其中较为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并广泛地流传开来。不管人的兴趣是什么,都是以需要为前提和基础的,人们需要什么就会对什么产生兴趣。人的生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一般来说是暂时的,容易满足;而人的社会需要或精神需要却是持久的、稳定的、不断增长的,例如人际交往、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是长期的、终生的,并且是不断追求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的。
(二)个人认识和情感
兴趣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同样,如果一个人缺乏某种职业知识,或者根本不了解这种职业,那么他就不可能对这种职业感兴趣,在职业规划时想不到。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例如,有的人对集邮很入迷,认为集邮既有收藏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既能丰富知识,又能陶冶情操,因此他收藏得越多,越丰富,就越投入,情感越专注,越有兴趣,于是集邮就会发展成为他的一种爱好,并有可能成为他的职业选择。
(三)家庭环境
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对每个人的心理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个人职业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社会化特征,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其职业兴趣的形成具有十分明显的导向作用。大多数人从幼年起就在家庭的环境中感受父母的职业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形成自己对职业价值的认识,使得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不可避免地带有家庭教育的印迹。家庭因素对职业取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择业趋同性与协商性等方面。一般情况下,个人对于家庭成员特别是长辈的职业比较熟悉,在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上产生一定的趋同性影响,同时受家庭群体职业活动的影响,个人的生涯决策或多或少产生于家庭成员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兴趣有时也受遗传的影响,父母的兴趣也会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www.xing528.com)
(四)受教育程度
个人自身接受教育的程度是影响其职业兴趣的重要因素。任何一种社会职业从客观上对从业人员都有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而个人的知识与技能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受教育的程度。一般意义上而言,个人学历层次越高,接受职业培训范围越广,其职业取向领域就越宽。
(五)社会因素
一方面,社会舆论对个人职业兴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导向、传统文化、社会时尚等方面。政府就业政策的宣传是主导的影响因素,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模式也往往制约个人的职业选择,而社会时尚职业则始终是个人,特别是青年人追求的目标。如当前计算机技术和旅游事业都得到较大发展,对这两个职业有兴趣的人也增加得很快。另一方面,兴趣和爱好是受社会环境和条件制约的,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资源条件,会激发人们产生不同的兴趣爱好。
(六)职业需求
职业需求是一定时期内用人单位可提供的不同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总需求量,它是影响个人职业兴趣的客观因素。职业需求越多、类别越广,个人选择职业的余地就越大。职业需求对个人的职业兴趣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在一定条件下,它可强化个人的职业选择,或抑制个人不切实际的职业取向,也可引导个人产生新的职业取向。
最后,年龄的变化和时代的变化也会对人的兴趣产生直接影响。就年龄方面来说,少儿时期往往对图画、歌舞感兴趣,青年时期对文学、艺术感兴趣,成年时期往往对某种职业、某种工作感兴趣。它反映了一个人兴趣的中心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在转移。就时代来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物质和文化条件,也会对人兴趣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