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创新法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功能元素合并,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新功能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方法。例如,一堆砖堆放在一起只是一堆砖,若是按照一定的关系砌起来就可能组合成一座建筑物。组合创新法具有以下特点:
①将多个特征组合在一起;
②组合在一起的特征相互支持、相互补充;
③组合后要产生新方法或达到新的效果,有一定的飞跃;
④利用现成的技术成果,不需要具有高深的理论基础和开发专门的高级技术。
有人对1900年以来的480项重大创新成果进行分析,发现从1950年以后,原理突破型成果的比例开始明显降低,而组合型发明开始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据统计,现代技术创新中组合型成果已经占到了60%~70%。这也验证了晶体管发明者之一的肖克莱所说的一句话,所谓创新,就是把以前独立的发明组合起来。
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东西都属于组合创新型发明。例如:牙膏﹢中药=药物牙膏;电话﹢视频采集﹢视频接收=可视电话;毛毯﹢电热丝=电热毯;台秤﹢微型计算机=电子秤;照相机﹢模/数转换器﹢存储器=数码相机;自行车﹢蓄电池﹢电机=电动自行车;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数控机床。
可以说,组合的思维方法和组合的技巧是创新者的基本技能。爱因斯坦高度重视组合创新,1929年他在为苏联《发明家》杂志创刊号发表的题为《集体代替个人》的文章中说,我认为,一个为了更经济地满足人类的需要而找出已知装备的新的组合的人就是发明家。
从另一个角度说,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各种传媒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时代,知识纵横成网,信息瞬间万变,因此运用组合的方法显得更为重要。
组合创新法几乎覆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一)主体附加法
以某事物为主体,在此基础上添加另一附属物,从而实现组合创新的方法——主体附加法是一种创造性较弱的组合,人们只要稍加动脑和动手就能实现,但只要附加物选择得当,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的效益。
主体附加法的运用,首先要确定主体附加的目的,可以通过缺点列举法全面分析主体的缺点,然后用希望点列举法列出种种希望,再确定某种希望作为附加的目的。其次,根据附加目的确定附加物。主体附加法的创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附加物的选择是否使主体产生新的功能和价值,以增加其实用性。例如:电扇加定时器、电冰箱加温度显示器、带橡皮头的铅笔、含微量元素的食品等。
(二)异类组合法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种类的事物进行组合,产生新事物,这种方法被称为异类组合法。异类组合法是将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要素联系起来加以综合考虑,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了综合就是创造的原理。
CT扫描仪就是异类组合法的应用实例。计算机和X射线机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的CT扫描仪可以通过X射线对脑内分层扫描拍照,诊断脑内疾病,具有二者所没有的新功能。
异类组合法的特点如下:
①组合对象来自不同的方面,一般无主次之分;(www.xing528.com)
②组合过程中,参与组合的对象从意义、原理、构成、成分、功能等任一方面或多方面互相渗透,整体变化比较显著;
③异类组合是异中求同,因此范围很广、创造性很强。
(三)同物自组法
将相同的事物进行组合,产生新事物的创新方法。如我们熟知的对笔、情侣表、情侣帽、情侣衫、子母灯、子母电话机等。同物自组法的创造目的是,在保持事物原有功能或原有意义的前提下,通过数量的增加,来弥补功能的不足,或获取新的功能,产生新的意义。而这种新功能或新意义,是原有事物单独存在时所不具备的。
同物自组法的特点如下:
①组合的对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
②组合的过程中,参与组合的对象在组合前后其基本原理、基本结构一般不发生实质性变化;
③同物组合的产物,往往具有组合的对称性或一致性的趋向。
进行同物组合时,我们要多多观察那些单独存在的事物,设想单独的事物成双成对之后,其功能是否能得到更好发挥,或者带来新的功能。另外,还可以考虑同物组合之后,是否能带来新的功能。
(四)重组组合法
重组组合法又称分解组合法,是指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分解原来的组合,然后再根据新的目的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使事物的性能发生变化,这种方法被称为重组组合法。
重组组合法的特点如下:
①组合在一个事物上进行;
②组合过程中,一般不增加新的东西;
③重组主要是改变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