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式思维的概念
定式思维最为普遍的解释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过去的思维影响现在的思维,是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表现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特定方式的加工准备。
2.定式思维的特点
思维模式化:许多具体的思维活动逐渐定型为一种“既定”的路线、方式、程序和模式。思维顽固化:逐渐形成思维惯性,久而久之成为思维习惯,深入潜意识中,成为一种本能反应。
3.定式思维的作用
定式思维对常规思考是有利的,因为人们在思考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时候,能不走或少走许多弯路,缩短思考的时间,提高思考的质量和成功率。(www.xing528.com)
在客观事物、客观环境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定式思维能使人更迅速、更有效地知觉人和事物。个体在认识新事物时,头脑里并非一张白纸,而是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正是凭借这些知识、经验,个体才能够迅速、有效地认识新事物,而不需要长期摸索。特别是人们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所产生的定式效应,其积极作用更为明显。
但定式思维却十分不利于创新思考。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试验:把6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如何呢?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活活饿死。苍蝇却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口逃逸。蜜蜂是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思维定式,想当然地设定了出口方位,并且不停地重复这种行为。正是由于定式思维,它们没能飞出玻璃瓶。而苍蝇全然没有对亮光的定式,而是四下乱飞,结果成功逃生。
如在各个领域里有很多经过深入研究最后获得重大成果的现象,其实早就有人遇到过,但为什么总是只有极个别的人才会去注意、重视和研究呢?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普通人难以摆脱定式思维的束缚。
某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只会使用锤子的人,总是把一切问题看成钉子。”事实上,在一个问题上形成定式思维后,时间越长,重复次数越多,束缚就会越强,摆脱或突破也就越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