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学研究领域,教师学术活力是个多维度的复杂概念体系。国内学界目前较少将教师学术活力作为一个专门术语进行研究。笔者在知网期刊数据库所有年份中模糊检索“教师活力”“学术活力”两个关键词,仅有134篇相关文章,其中跟高校教师紧密相关的仅有33篇,涉及大学活力、教学活力、创新活力几个方面,但绝大多数仅是在标题中出现而已,只有少数学者对其概念内涵或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陈邦峰提出,活力是事物的生存能力,而教师活力指的是其充满生机、蓬勃发展的力量。[92]栗洪武将教师活力等同为学术能力,认为其受到教师个体学术志趣、学术制度和学术生态的影响。[93]白治堂和王建梁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对美国大学中老年教师活力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从心理契约违背的角度提出活力丧失教师通常会选择退出学校或院系活动,不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放弃对年轻教师的指导或者给予其消极的建议。[94]张蓓从创新的角度考察了高校青年教师的活力,并构建了由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福利待遇、思想动态、情感满足、角色认同、职业发展七个结构变量组成的创新活力影响模型。[95]阎光才认为学术活力指的是高校教师在教学、研究以及管理与社会服务等学术工作中的活跃程度。这种活跃程度有内在和外显两种表现形式:前者包括高校教师投身学术工作的动机、激情、价值取向与精神欲求等,后者则可以通过教师投入时间与精力的程度以及工作绩效等指标进行测量。[96]
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主张根据一个人做有价值的活动或达致有价值的状态的能力来探讨处理个人福祉(wellbeing)和利益的问题,而能力又是根据功能来派生地定义的。功能性活动(functionings)代表了个人状态的各个部分——特别是他或她在过一种生活时成功地做成或成为的各种事物。一个人的能力反映了这个人能够获得的功能性活动的可选择的组合,他或她可以从该组合中选择一个集合。如果有n个相关的功能性活动,那么一个人对所有这些功能性活动的成就范围相应地就能够以一个n元组来表示。[97]那么,借用森的观点,对大学教师学术活力的定义也可以根据其能力,进而从其所从事的学术工作予以定义。对大学教师而言,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这四种不同形式的智力活动构成了学术工作这个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98](www.xing528.com)
由此,本研究认为:学术活力代表了大学教师完成知识发现、综合、应用和教学等学术工作的程度和状态。它是一种行为和状态的组合体,前者可以通过客观工作业绩、教学时间投入、社会服务时间投入予以测量,后者则可以通过学术活动信心、发展目标和工作喜好程度等指标进行测量。一个有学术活力的教师应该是对教学充满激情,或专心投入学术研究,或发挥专业特长服务于学校、学术共同体以及社会的发展,但教师本人要能够从任何一项学术工作之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然而,一方面由于本书聚焦于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因此对于学术活力的测量更为偏重发现和综合的学术,即科研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等方面的活力较为难以测量而不得已为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