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大学行政后勤管理综述及其对学校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果

云南大学行政后勤管理综述及其对学校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果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3项共计支援秋收秋种22266人日,其中除了教职工、学生外,尚包括“家属180人日”。《意见》共有5条,其中甚至直接涉及学校学生的生育问题。学校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绩。据此,中共云南省委发文,规定“每星期三和星期五的下午,作为干部参加劳动的时间。”总务处所属各科的干部,“因已实行跟班劳动,其他劳动暂不安排”。

云南大学行政后勤管理综述及其对学校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果

学校工作当以人事、教学、科研等为主,总务工作也属必不可少,而且尤为繁杂。除了各科本职工作而外,尚有一些杂项工作,兹举几例。

1.支援秋收秋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各级学校领导除了完成教学、积极参与各项政治运动、大办工厂农场而外,还经常派出师生参加社会劳动,主要是农业生产劳动。

如1960年10月,云大根据市委布置,分别组织师生、家属支援市郊秋收秋种。其中:一是支援呈贡公社15天,计18390人日,完成收稻子36885亩,收苞谷155亩,收杂粮112亩,拾谷穗1368斤,种蚕豆、麦子533亩,锄地1071亩,送肥料951000公斤,修复公路2条、桥梁2座,修理打谷机1架,制造种豆机1台;二是支援龙泉公社14天,计2071人日,完成割稻子468亩,挑稻子278亩,收苞谷33亩,种蚕豆4.5亩,种小麦2.3亩,种油料作物1.7亩,锄地5.5亩,送肥186000公斤;三是支援莲花池7天,计1805人日,完成收苞谷10亩,剥苞谷500公斤,种蚕豆11亩。以上3项共计支援秋收秋种22266人日,其中除了教职工、学生外,尚包括“家属180人日”。此外,“还参加了打捞翠湖水草1067人日”。

2.开展计划生育

人口问题,历来就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民族的繁荣、民众的福祉。中国人口,历来堪称世界之最,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政治和学术互相混淆,曾经错误地批判了英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中的合理部分。尤其,1957年,中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他认为:中国“每年增殖1200万人口安插在农村……长此以往,如何得了?若不早为之图,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与不满”。因此主张:“一面要积累资金,一面要控制人口。不然的话,徒劳无功。”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及其肺腑之言,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度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极为不幸的是,马寅初的这一理论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全盘否定和错误批判。“对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批判,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后果……这个极其严重的错误,长期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参见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161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直到20世纪60年代,国家开始对中国严重的人口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决定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并在中央、地方各级部门,建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导小组,制定和执行有关人口政策

1963年10月,云南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实行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1月,省委、省人委批准了这一《意见》,希全省各地“认真组织试行”。《意见》开宗明义地写道:“人口问题,关系着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健康与繁荣。实行计划生育,不仅有利于母亲、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后一代的教养,不仅有利于广大群众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的改善,而且也是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大措施,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意见》共有5条,其中甚至直接涉及学校学生的生育问题。《意见》明文规定:“高等学校……从一九六四年秋季招生起,一般不得录取已婚的男女学生。学生在学习和实习期间,不得结婚。前已结婚的学生,应当积极避孕。女学生怀孕应劝其休学一年,分娩不得享受公费医疗。因生育造成经济困难者,不得享受福利补助,也不得将子女带入学校抚养。”等等。翌年6月,省计生领导小组对此《意见》,又发文作了进一步的《说明》。《说明》共有9条,其中再次强调:“党和国家对学生的培养,目的是要他们真正成为又红又专的革命者和建设人才。因此,如果在学习期间结婚生孩子,必然会分散精力,难以完成国家交给的学习任务,所以应当作出(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生育的)规定。”

云大积极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成立相应机构,开展宣传教育,“通过算人口发展账、城市负担账和家庭生活账等,以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通过教育,许多未婚青年自觉推迟婚期,已婚者则采取避孕措施,“个别职工,甚至做了绝育手术”。据统计,1963年,全校出生67人,出生率为3.3%;1964年,出生26人,出生率为1.3%;1965年,出生23人,出生率为1.2%。“所生23人中,有20人是第一、二胎,只有3人是第三胎,超出了计划生育的规定。”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总的呈下降趋势。学校同时奉命规定:招生之时,不再录取已婚男、女学生;在校期间,男、女学生不得申请结婚等。学校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绩。(www.xing528.com)

然而,又极为不幸。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人口又快速增长。长期以来,中国人口爆炸性的增长给社会造成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以致有人痛定思痛后认为:“发展经济,控制人口,乃是中国永远面临的两大挑战!”此论不无道理!

3.干部参加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一直强调:干部必须亲自参加生产劳动,以便克服官僚主义,密切干群关系。1964年,中央提出“亦工亦农两种劳动制度”。据此,中共云南省委发文,规定“每星期三和星期五的下午,作为干部参加劳动的时间。”又据此,学校制定了云大《关于贯彻执行中央亦工亦农两种劳动制度的安排意见》《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安排计划表》等文。规定:“凡我校党、团、工会和行政各处、科、室,各系的干部(教师另行安排),除老弱病残不能参加劳动外,一律按每人每周两个半天安排劳动。”劳动内容,“以参加校内生产劳动为主,如种农业试验田、绿化校园、出版科检字排字等”。总务处所属各科的干部,“因已实行跟班劳动,其他劳动暂不安排”。学校还成立了生产指导委员会,主任为副校长寸树声,副主任为校工会主席李为衡、总务处副总务长周玺,各系也成立了生产指导小组。具体分工如“党委会8人、团委会4人、武装部2人,负责八家村一片香叶天竺葵的管理;图书馆16人,负责至公堂后果树、香叶天竺葵的管理”等。未几,又将党政领导机关和总务后勤机关干部,“组织成为两个生产队,分别种植经济树木和粮食作物两块试验田”,共有林地、水田、旱地12亩。结果,“水稻平均亩产909市斤,苞谷最高亩产1025市斤,红薯平均亩产8490市斤”。当年试验,当年丰产。

4.参加改土劳动

1966年春,中共云南省委发出号召:为了改良土地条件,发展农业生产,以“建立社会主义的大农业”,希各机关、团体、学校等,积极参加改土劳动。学校闻风而动,2月,召开了各系党总支、行政负责人会议,成立“云南大学支援改土劳动大队”,下设各营、各连,以及后勤组、膳食组、开水组、冷水组等。自2月6日至12日,全校出动1600余名师生员工,前往北郊大普吉地方参加改土劳动。

劳动之中,大家认识到这是“为第三个五年计划打基础”,是“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思想的具体化”,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大好机会”。因此,“背上背有语录牌,肩上挑有语录牌,手里提有语录牌,到处都能见到语录牌。”为了推广先进经验,提高劳动工效,大队还经常召开各种现场会,如施工现场会、质量现场会、工具改革现场会、劳动组织安排现场会,等等。至于各营、各连的现场会,则为数更多。大队除抓了劳动进度而外,还抓了后勤保障工作。如后勤组,“学习了毛主席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为人民服务》等文章后”,提出了“战斗口号:想尽一切办法,使同志们生活好,劳动好”;膳食组保证准时开饭,吃饱吃好;开水组把开水“送到工地,送到大家手里”;冷水组保证“煮饭用水、开水用水、洗脸用水、洗手用水、洗锄头用水”。总务处事后总结道:“这次后勤工作搞得很好,主要是活学活用了毛主席著作。”

经过一周的艰苦劳动,取得了丰收的成果:筑埂15408公尺,开沟152公尺,修5公尺宽大路353公尺,2公尺宽小路653公尺,开出梯地53亩,移栽桑树505株等,“把一个遍地杂草、砂石的荒芜山头,改造成了层层锦绣的梯地”。尤其“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主观世界”。劳动中还“涌现出了35个先进集体,413个先进个人。在工地上还发展了1个党员、15个团员”。有的学生感慨地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光辉的一页。”由于成绩突出、学校被市委、市人委评为昆明市“一九六六年春季支援农业‘改土’先进单位”,并获得了奖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