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 景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人们的一个迫切愿望,即迅速改变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但是它却“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速度,没有注意有计划按比例综合平衡发展”。在总路线提出不久,就在全国各地,各个行业,“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出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正式公布了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这一方针,历史地看基本正确。但在“当时全局性的‘左’倾错误的影响下,在贯彻过程中,也存在片面性,如学校的社会活动过多,生产劳动过多,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影响”等。
正是在上述总路线和教育方针的巨大影响下,云大与全国各大中学校一样,掀起了大办工厂的“热潮”。
2.概 况
为了加强对大办工厂的领导,学校先后成立了生产管理委员会、勤工俭学委员会、生产处等组织机构。从1958年5—8月短短3个月间,全校各系、处、科等,先后创办、筹办了各种工厂162个,真是一蹴而就,遍校开花。其中,学校投资者73个,员工投资者89个;(当时)已投产者29个,试制出产品者73个,正筹办者60个;结合专业者69个,不结合专业者93个;各系所办者为数学系15个,物理系7个,化学系38个,生物系8个,中文系17个,历史系57个,农学、林学两系15个,另总务处5个。具体情况如下:
表5-9 云南大学大办工厂一览(1958年5—8月)
续 表
上述工厂,因既缺资金又缺设备,既缺技术更缺经验,多为一轰而上,仓促上马,故时隔仅两月,遂纷纷下马,而呈锐减之势。至10月,全校拥有厂数减为:数学系6个,物理系7个,化学系11个,生物系8个,中文系8个,历史系6个,总务处5个,预科4个,共计55个。(此时,农、林二系已独立建为昆明农林学院)即便如此,原来存在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1959年以后,所办工业,再度重组合并、改弦更张为5个较有成效的工厂。具体如下:
物理系综合电子仪器厂:包括探测元件、探测仪器、无线电元件、无线电电子仪器、电子管、半导体等6个车间,主要产品为稳源电压、气化膜电阻等。
物理系科学仪器厂:包括金工、翻砂、锻工、电工、表面等5个车间,主要产品为台虎钳、真空泵、干涉仪等。
化学系化工厂:包括硫酸、煤气、乙醚、氨水、电解等5个车间,主要产品为乙醚、氨水、稀有金属试剂等。
生物系生物制品厂:包括校内厂、版纳野生植物加工厂等,主要产品为酵母、小球藻、赤霉素、土霉素、地霉素等。
总务处出版科印刷厂:包括检排、铸字、印刷等组,主要产品为学校用教材、讲义、各种表格等。
除了大办工厂而外,云大也曾自行发电。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全国掀起大战钢铁运动,电力供应甚为紧张。上级决定,云大不属供电单位,所需电力自行解决。这给学校的教学、科研、实验、生产及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学校为了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乃定自行发电,以供急需。同年5月,学校组织人力,先试制一小型供发电、煮饭的锅炉,结果获得成功。其后,“又经一月昼夜苦战,制成一大型锅炉,计高3米,直径1米,重1.5吨,可供七八千人煮饭及发电之用。接着还制成汽轮机1台”。后来,小型锅炉安装于员工食堂,大型锅炉安装于学生食堂。
云大除了自己办厂之外,为了解决资金筹措、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等困难,还与校外单位合作办厂。如1958年8月,云大决定与昆明市商业局合办钢铁厂。为此,双方签订了《协议书》共6条。《协议书》开宗明义:“为了响应党中央‘全党全民办工业’、‘学校大办工厂’的号召……经双方同意合办云南大学、昆明市商业局钢铁厂,并达成以下协议……”《协议书》并载明:“建厂资金由双方共同负责”,“产品分配原则上各分一半”,“工厂管理由双方派干部共同负责”,等等。
3.管 理
大办工厂(含大办农场)开始以后,学校曾提出了“学先进,赶先进,先进再先进,后进赶先进”等一系列号召。为了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还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章、规程、职责、办法等。如《工厂、农场经营管理办法(草案)》《劳动生产的管理安排和调动办法(草案)》《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几项规定(草案)》《关于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关于材料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关于工具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关于财务管理部门主要职责(草案)》《关于基本业务简易会计制度(草案)》等,可谓应有尽有,一应俱全。仅举一例,借窥全貌:
云南大学工厂、农场经营管理办法(草案)
(1961年4月制定)
1.工厂、农场必须按年按季按月作出生产计划,交劳动生产办公室汇总上报各有关部门。每年9月底以前作出次年的生产计划,每季最后一月的25日以前作出下月的生产计划。
2.工厂、农场对所需要的设备和原材料,须按年按季按月作出计划(作计划的时间与作生产计划的时间同),由劳动生产办公室汇总报各有关部门,列入物资计划,以便解决原材料及设备的供应和产品的销售。3.工厂、农场的生产情况报表必须按规定按时填报劳动生产办公室。
4.工厂、农场应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和情况,建立和健全各种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自觉遵守纪律,树立勤俭节约风气,对损失和遗失工厂、农场的工具或其他财产,应分别情况给予教育和赔偿。
5.各工厂、农场财务上的收支,必须按照规定办理。各工厂、农场应采取各种措施,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废品率。
6.工厂的产品:主要生产学校教学、科学研究需要的仪器和设备,和中学需要的教学仪器、教具模型。农场主要是养猪、种菜,并适当发展其它副业,以满足师生在生活上的需要。
7.工厂、农场及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为了管理好工厂、农场的成本核算,工厂、农场之间互相需要的产品和原材料,以及加工等,不能无代价的提取产品和加工。但产品的价格和加工费可适当降低。
8.农场的各种产品,主要供应校内各伙食单位,产品价格可比市场稍低,但不得无价的供应,伙食单位更不得自由到菜地拔砍蔬菜。
9.工厂、农场的产品要在市场上销售,事先应取得劳动生产办公室的同意,并要通过国家商业机构,并遵守国家的物价政策,不能进行商品性质的贩卖活动。
10.工厂、农场对产品不能私自处理,或以物易物。
11.各系到工厂、农场试验、劳动教学时,须先与劳动生产办公室联系,并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影响生产计划完成时,由任课教师负责。损坏工具、生产废品,要说明原因。
12.严格生产的经济核算。产品成本核算由工厂、农场提出意见后,送劳动生产办公室。
除了学校制定的统一的规章制度之外,各个工厂也制定了单独的、相应的规程、规则之类。兹也仅举一例:(www.xing528.com)
云南大学科学仪器厂组织规程
(1960年3月6日制定)
我厂是(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校内的主要基地必须积极培养技术力量,向制造“高、精、尖”科学仪器的方向发展。任务是尽量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为不断提高我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服务。并要不断扩大生产,成为我校(教学、科研与生产)三结合的主要基地。
一、办公室组织
我厂在党支部领导下,设立厂长办公室,由厂长、供销员和计划员组成。另成立生产革新小组,吸收有关干部和先进的工人参加,由厂长领导,定期召集会议,研究有关技术革新的一切问题。
1.厂长职责:在支部领导下,负责全厂行政工作,领导组织全厂同志,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
2.供销员职责:根据生产的需要,准备材料和工具,做到购销及时,保证生产需要。
3.计划员职责:整理图纸、订立计划、计算工时、下达任务,并负责统计报表等工作。
二、车间组织
车间在厂长领导下,按生产需要分成若干工段,具体进行生产工作。各车间设车间主任一人,领导整个车间工作。车间内设立“四员”:
1.车间分配调度员:根据生产计划,具体分配生产任务,合理调配劳力和工具,监督劳动纪律,使生产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车间技术员: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对学工进行技术教育,指导青年学工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并协助车间检验员进行技术鉴定,担任试制新产品及革新工具的任务。收集车间务工段的合理化建议,整理后交革新小组讨论处理。
3.车间检验员:根据图纸和实样,配合车间分配调度员和车间技术员,按照质量和规格检验产品。不合质量、规格要求者,须经领导批准方可验收,或按领导意见作其他处理。检验员要不断深入各个工段,注意生产过程。若发现生产不合技术规程要求者,及时反映给各级领导(车间或厂领导),立即加以纠正。并根据任务单整理出详细报表,每月上报二次(月中、月尾),报表一式二份,一份交厂长,一份交计划员。车间各工段的成品(要)立即送交办公室,(由)供销员核算,图纸垒起送给计划员,半成品的任务单及图纸收到时,立即送给计划员安排生产。
4.车间材料工具发放员:根据规章制度,发借属车间管理的各项材料、工具及零星常用品等,发借的各种物品都必须进行登记。各类物品应分类放置,材料、工具的增减及使用情况,要经常向厂长办公室汇报。
三、任务下车间的手续和办法
凭任务单和图纸或实样下达任务到车间,24工时以下的不往返估工,24工时以上的要通过往返估工后,才能下达任务。车间按图纸或实样施工,按计划生产,不得中途乱插任务,打乱计划。
学校、工厂所定各种规章制度,是否正确完备,姑且不论,因为学校毕竟是教育场所,而非生产企业,加以当时学校办厂多为一哄而上、一哄而下,故未必得到切实遵守和严格执行。
4.效 益
企业效益约分两类:产品效益即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经济效益即收支的盈余和亏损。云大自1958年始办工厂以来,即规定必须每月统计产品产值,予以报呈。如是年10月,办厂较多较好的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其产值计划分别为97200元、26900元、165000元,合计为289100元。产品产值则如表5-10:
5-10 1958年10月工业产值统计表
产品的成本、质量、销售、利润等项,均且不论,仅论产值,由表5-10可知,就只完成计划的77%。而“为了大跃进和产值翻番,生产处把11月份的产值计划定为421200元。但因运输及燃料、原料缺乏等,多数厂均未能完成计划,总产值仅完成235565元”,即仅为计划的56%。
1960年时,原先所办100多个工厂已合并、精简为“五大工厂”,即物理系科学仪器厂、综合电子仪器厂、化学系化工厂、生物系生物制品厂、总务处印刷厂。五大厂之效益并不甚佳,试看一份“简报”:
表5-11 云大校办工厂主要产品每月简报(1960年6月)
由表5-11可知,“五大工厂”是月完成产值均未达到计划产值之半。更有甚者,“设备损坏”的综合电子仪器厂,干脆停产,仅有其名而无其实。
再以历年全年收支而言,有一统计表如下:
表5-12 云大校办工厂财务收支统计表(1959—1962)
由表5-12可知,学校大办工厂的1959—1962年4年间,除了第一年无支出记载、第二年有所盈余而外,后两年均呈亏损局面。
5.结 束
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及“公社化”)运动,给国家、人民造成了严重后果: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工农生产大幅下降,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形成“三年困难时期”。与此相应,大中学校大办工厂,致使运动过多、劳动过多,严重影响教学秩序,严重降低教育质量。有鉴及此,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便扭转局势。关于教育领域,同年9月,国家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即《高教六十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要把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很好的结合起来。”
还需指出的是,早在《高教六十条》制定前5个月,即1961年4月,云大党委第一书记兼校长高治国,就在《光明日报》上,有针对性地发表了《高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一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学校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文章接着写到:“学生的生产劳动时间,必须安排得适当,决不是越多越好。”“组织师生参加政治运动和工农业生产的同时,教学的正常秩序必须保持,教学计划必须完成,不然学校就不成其为学校了。”针对当时学生劳动过多、学校秩序混乱的现象,文章断然表示:“在大跃进中,处处需要劳动力,校外常常要求学校调派学生参加劳动。……首先,不能忘记我们是个学校,不能随便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该去的坚决去,不该去的不去,可以少去的少去,可以推迟的就推迟。”
在“八字方针”和教学为主思想指导下,与全国高校一样,云大对所办工厂进行关、停、并、转,纷纷下马停办。如1962年,生产处所定《生产计划》明确规定:除了继续办好早已有之、且属必须的印刷厂,以“保证教学与科研需要”而外,“1962年内不拟再办其他工厂”。又如化学系所办化工厂,决定转给昆明市五华区接办,并改厂名为先锋化工厂,但仍设于学校之内。1963年,学校致函五华区人委:“我校为教育事业单位,校舍以内设立工厂,对于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均有诸多不便。”同时学校房屋较紧,现决定将该厂所占房屋收回使用,“请其从速准备搬迁”。不久,该厂即被迁离学校。再如物理系所办工厂,后改为金工室,以修理本系教学仪器,而总务处则留有金工车间,以修理学校器物。大办工厂犹如一阵旋风,既来得快,也去得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