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东郊凤凰山天文台原为中央研究院所办,1946年改为中研院与云大(数学系)合办,并由云大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则为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与云大合办,云大数学系系主任、教务长王士魁教授曾出任台主任。1950年,紫金山天文台也曾委派技士陈展云来台工作。后来,又改台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昆明天文工作站,仍由两家合办。关于经费,初期双方议定每三个月各拨50万元以为维持。1950年初,该台因修缮曾借支云大款项300万元,后改由向云大报销。1952年初,天文站因“房屋陈旧,亟需修理,宿舍屋樑,应即抽换,圆顶白铁,亦须接缝”。先由云大出面招工承修,工料款计830余万元,但中科院所核定的修缮费仅为600万元,尚不敷200余万元。对此,1月,中科院办公厅南京办事处致函云大,请其“本合作之谊,所有超支款额,请由贵校负担”。云大以科研、合作为重,当即慨予同意。总务长张瑞纶批示:“同意由我校补助余额。”
1954年,天文站为了加强科学研究及发展科学普及工作,进口了1架德国制的赤道仪,即采取赤道装置的天文望远镜,因而急需建造赤道仪室,也即望远镜室。经学校自行设计,该室面积约80平方公尺,为2层混合结构,楼上为圆顶观测室,楼下为办公室,金属圆顶部分由南京机械厂制造提供。经承建单位省建工局预算,建筑费为1.81万元,外加从山下搬到山顶的器材搬运费15%,搬运损耗费5%等。对此,1955年11月,紫金山天文台函告云大:工程“奉院部核定……总造价25000元”,“报院为56年第一季度开工”。工程于1956年2月开工,6月验收完毕。不久又修理了天文站的活动屋顶,机械的制造和安装则由江苏机器厂负责。8月,全部竣工。天文台的多次修建,促进了祖国天文事业的发展,也体现了云大重视科学研究、重视友好合作的优良传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拥有房舍的统计
1956年4月,市人委发出《关于填报房屋调查登记表的通知》,谓:“为了贯彻全面规划加强城市建设的精神,充分发挥城市现有建筑功能潜力,合理规划远景建设,有计划的布置城市生产、交通、文化以及住宅、公用事业及建筑,以及加强城市建筑管理,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决定对城区现有各类公私建筑房屋普遍进行调整。据此,学校对全校房舍按照类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详如表4-29:
表4-29 1956年云大房舍统计表
续 表
补注:住宅面积中包括教职工宿舍28228平方公尺,学生宿舍7939平方公尺,其中租借面积1279平方公尺;实际居住4112人,其中教职员工666人,其眷属1051人,学生1729人。
3.教授住宅的继续建造
为了满足教授、专家的居住需要,学校又在北院继续兴建乙式住宅9幢。图纸自行设计,砖木结构,一楼一底,建筑面积共计1730.61平方公尺,经省城建局设计处预算,每平方公尺造价为45.24元,总造价为7.96万元,由该局一公司承建。9月开工,12月验收。后因工程有所增减变更,实际总造价为8.25万元。
迄至年底,全校房屋总面积为79904平方公尺,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建设及购置的为47997平方公尺,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5倍。又其中有混合结构18581平方公尺,砖木结构22955平方公尺,其他多为土木及简易结构。从使用情况看,教学、行政、生活用房仍感不敷,尤其无一专用之图书馆。
4.基建委员会(www.xing528.com)
云大自创办以来,历届领导对于基建工作都十分重视,几乎历年均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其成员多由学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亦复如是。如1956年的基建委员会,其组成如下:
云南大学基建委员会(1956年)
主 任 委 员:李广田(校长)
副主任委员:寸树声(副校长)
王士魁(教务长)
张瑞纶(总务长)
李书成(党委书记)
委 员:张其濬(物理系教授)
刘绍文(副教务长)
程明轩(副总务长)
赵 江(团委书记)
杨绍珠(工务科长)
王少钦(教务处干部)
方仲伯(政治课教研室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