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私立、省立时期,似无机动车辆,其运输或雇马车拉运,或雇夫役肩挑,致大件运输,则外借车辆,不仅工作辛苦,而且效率低下。何时拥有车辆,未见记载。
1940年7月22日,曾有“本校司机赵根生”报告总务处,谓其曾领有贵州公路局黔宁某号临时执照,其来滇时未予调换正式执照,而“不准在市区内行驶”。之后,学校曾致函云南公路总局,声请换发国字执照,以便驾车行驶。其时已有司机,但有否车辆尚不得而知。
1941年4月25日,庶务组报告学校:“本校急待运输(疏散至)一平浪的矿冶系物资及转运(至)会泽,兹向(车主)毛建邦借到万国牌三吨半卡车1辆,允为代运。”则知当时大批量、远距离运输尚须外借车辆。而同年5月8日,庶务组主任沈秉彝报称:“查本校前购卡车转让与王敏斯先生……”由此得知,至迟于1941年时已有过卡车。9月,“个旧锡务公司惠允捐赠本校煤油拖车二辆……赐交本校农学院”。至此又有拖车2辆。(www.xing528.com)
1942年8月17日,学校“向云南物资运输处第四组购得国滇字12349号、引擎号码T18-30753号、1941(美制)道奇卡车一辆,为本校与各分校间交通运输之用。”据已退休的驾驶员丁兴华回忆,1946年他到学校开车时,仅有道奇卡车1辆,至1949年时,又增加美制吉普车、轿车各1辆,而驾驶员仅他一人。另有黄包车1辆,由陈明高拖拉,主要供熊庆来临时、短途乘用。当时,车辆较少,其管理和派遣均由庶务组负责。该组编制、职掌曾规定:设技术员1人,驾驶车辆等事项。据丁兴华回忆,他开车曾开出一段佳话:某年寒假,他驾车载熊庆来回其故里弥勒省亲,并与家人团聚,欢度春节。车至。适逢熊氏家人正写春联,丁见状即自告奋勇,毛遂自荐说:校长,请让我也来献上一副!熊庆来疑惑地点头应允,只见丁大笔一挥,即成一副,上联是:春来春去春不老,下联是:花开花落花常鲜。校长一看大惊:怎么你也会写春联?丁回复道:我在河南老家本为私塾先生,专教四书五经,日本侵略,才逃难云南,改学开车。校长听罢,嗟叹不已。真乃:人不可“职务”相,海水不可斗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